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音节语素化现象是构成新词,促进汉语词汇不断发展的途径之一。音节语素化现象包括联绵词和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音节语素化节省了音节,构成许多新词,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聋生汉语构词偏误的描写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对聋生汉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构词偏误进行了详细描写,把所统计到的433例构词偏误分为新造词、语义相关语素替代、语素错误、语素顺序错误和其它错误几大类,每大类下又分不同小类;其次在描写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偏误数量和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聋生有较强的构词意识和语素意识,会运用语素分解策略和整词习得策略进行汉语词汇学习;最后,描写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聋生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语义中心意识、强调目标词理据和对比相同或近义语素构成的词群.  相似文献   

3.
从构词法以及词和语素的自由度两方面对汉语和英语词汇的空间性差异进行探讨。汉语中的词缀不是强制性的,位置比较灵活,有些甚至可以单独使用。缩略词、外来词和离合词也显现出很大的灵活性,语素和词的顺序比较任意。这些现象体现了汉语词汇在空间上的离散性。英语中的词缀是具有强制性的,缩略词和外来词形式较为固定,词汇在句中的位置较为固定。这些语言现象体现了英语词汇在空间上的一维线序性。  相似文献   

4.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体系独特的组成部分,指的是构成语素相同,语素的组合顺序不同的两个双音节合成词。这类词的起源久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存留于现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极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宝库。本文试图通过全面整理《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同素异序词,来探求其规律性和系统性。着重从概念所涉及的“语素”、“语素顺序”、“词”的各自界定入手,对这类词的具体范畴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同素异序词的语义关系进行详细解构,划分出具体类型,深入把握“同素异序词”这个特别聚合体系的语义规律。  相似文献   

5.
杨昊 《现代语文》2010,(4):49-52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当代汉语词汇受到外来词的强烈冲击,以至产生了大量由汉语固有语素和外来语素相结合而成的汉外合璧词。其构词形式有了极大的突破,出现了直接借形、英文字母与汉字结合、外来词音节语素化参与汉语构词等新特点。本文依据外来语素保留外来语言形式程度的不同,以及外来语素与汉语固有语素结合方式的不同,详细论述了汉外合璧词各类词的生成情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虎 《现代语文》2010,(2):46-48
"曾经"是一个经过虚化后演变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它虚化成词的时间不会早于梁代。受六朝汉语词汇双音化潮流的影响,"曾"与"经"同义复合构成了双音节词"曾经"。从内部的关系来说,由于经常出现在谓语动词的前面,"曾经"的语义逐渐抽象化,凝固成词,从而最终虚化为副词。  相似文献   

7.
实词虚化是汉语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同时也是促进汉语语法正常发展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汉语词汇、语法的重要转换规律,历来是学界研究和总结的重点.基于汉语中实词虚化的重要背景,阐述了实词虚化的定义和具体体现,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了”词,窥视上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过程中实词虚化的种种表现和典型特征,得出实词虚化的重要途径和成熟机制.  相似文献   

8.
名词在汉语词汇中所占比例较大,使用频率较高,是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帮助学习者理解语素与汉字的关系,培养学习者利用语素理解词汇、拓展词汇,让学习者了解语素构词规律,对于学习者扩大汉语词汇量、了解汉语词汇特点、了解中国文化知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宝库中的成语数量繁多,特征明显,文化深厚.颜色词是语言词汇系统中的特殊词群."红""赤""朱""丹""粉"是五个和"红"相关的"红"色系语素,从更深的层面上了解"红"色系语素的语义特征,对形式上结构对称的"红"色系成语进行考察有助于了解这类成语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实义虚化的词缀日趋丰富,与词根结合构成大量合成词。通过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词根词性,合成词的词性,词义与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以及前缀与后缀各类别所占的比例,从而确定前、后缀语法功能上的不同,以此指导有关词汇方面的学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新词语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获得较稳定地位的一些词语。作为新词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颜色词,由于在言语交际和文学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说明这些颜色词:第一,新词语中颜色词的意义来源,它们与其他新词语的意义来源基本一致,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二,颜色词的语法特点,分别是:音节结构、构词方式和词性。第三,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在不同的词语中,同一颜色语素所显示的义项有同有异。第四,颜色词的象征、联想义。  相似文献   

12.
以系统性和规范性原则,切入45年来人们对异形词研究的得失。把现代汉语所有的异形词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即异形词群系统,揭示其意义结构关系及其规律。认为异形词系统组内各词之间同素同构与非同素同构并存,异形词群的其他各个层级系统之间以及异形词群与非异形词群之间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规范异形词的系统性原则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share”被译借进汉语后即迅速语素化,短期内便以“晒”为“词语模”的“模标”滋生出了近百个新词语,在结构类型、语义特征、滋生来源、衍生机制及流行原因等方面表现出与其他网络流行词语十分不同的特征。“晒”族新词语的快速衍生和流行彰显出了“典型范畴”、“转喻”等语言认知心理及当代社会独特的文化思想对词汇变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笔者考察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附件一)一年级词汇中双音节复合名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类型,将其分为:直接反映型、间接反映型、词义模糊/减损型、词义无关型和外来词型六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语素义能直接反映词义的直接反映型占了绝对的优势。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非常有必要进行语素教学,并针对语素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新词构词特点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变动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变化、流动的开放性系统,总是烙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当今社会,词汇更显得异常活跃,主要表现在:大量外来词的涌现;用类化法和派生法产生的新词大量出现;方言词的吸收;专词通用;长词短用;中西混用;旧词新用;网络词语的兴起;创造新词等。文章就新时期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构造特点和新词变动的趋势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和审美取向的变迁,说明语言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17.
以利用汉语通语中旧有词形,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以及凡回族使用而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未曾检索到词义为标准,界定回族自创词,并将这些词语作了释义,以期为词汇史的研究和辞书的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汉语字词之间存在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如果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往往会受到影响。汉语词汇语法化与用字变化就具有这样的互动关系。语法化对词语用字变化的影响表现在:词汇意义的磨损可使记录字形的表义成分逐渐赘余,从而发生减省或音化现象;语音弱化可能引起词语用字的更换调整;语法意义的增强可滋生具有别词作用的专用字。用字变化对词汇语法化也有促进或促退的作用,包括促使词义或读音弱化、推动新词新义派生、凸显和固化语法化功能、导致反向词汇化等。用字变化也可能掩盖语法化真相,给文本解读和语法化研究带来干扰。因此,研究汉语词汇语法化相关问题,应该适当重视有关词语的用字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存在对语素义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语素义与词汇义的关系,指出了语素义教学的重要性,讨论了需要重点教学的语素范围,提出了语素义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