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0世纪的英国,工业文明虽然高度发达,但它却使人类沦为了机器的奴隶,变得迷失和扭曲,面对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劳伦斯提出了通过调和人际关系来拯救世界,特别是两性的关系。本文从劳伦斯的三部主要作品《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分析其倡导两性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自然与文明对立的主题尖锐化,这在许多这一时期的英国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包括艾米莉·勃朗特和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作品。本文探讨的是《呼啸山庄》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体现的自然与文明的和谐观,并通过比较和谐之打破、重建之异同,以及和谐观形成背景,来浅析艾米莉和劳伦斯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用来展示角色内心世界真实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对象征主义的运用。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月亮"被赋予多种内涵,劳伦斯不仅用月亮来象征母爱和性魅力,更以月亮象征着女性对男性的胜利和占有欲。  相似文献   

4.
薛宝钗与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两个象征意象 ,薛宝钗象征着合理的物质世界 ,林黛玉象征着自由的精神世界 ,她们共同建构了一个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 ,在书中称之为“兼美”。薛林二人共存的历程 ,正是兼美理想的凸现、矛盾与消亡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日神和酒神精神的双重作用下进入自由幻觉的梦境与沉浸于身心狂欢的醉境联合互动的结果,是其死亡本能和生存本能的交互运作之下与荷花的死神意象和爱欲象征的相互对抗与和解的产物,更是其追求生存之美、关怀自身与死亡逾越的自然结晶。  相似文献   

6.
D .H .劳伦斯的小说中充满了象征。在《儿子与情人》中 ,贯穿整部小说的意象是“花”。“花”暗示了小说中重要的 3个女主人公 ,暗示小说中事态的发展。对花的解读 ,即是对主人公的解读 ,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鱼意象是《诗经》意象群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展示上古社会的生活和文化。在先民看来,鱼意象既包括象征谷物丰收、寓意女子多孕,还象征恋爱中的配偶、体现宴会的丰盛。从闻一多、日本汉学家白川静、家井真对鱼意象的观点入手,分析《诗经》中出现的鱼意象,对于了解《诗经》文化、管窥上古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建群与劳伦斯两性关系视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群和劳伦斯都具有童年生成的对女性的密切情感。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 ,他们的许多作品都以两性关系为艺术表现的视角 ,而对女性、两性关系及社会的思考和探索又表现出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劳伦斯立足英国工业社会的文化背景 ,表现工业文明对人及其两性关系的异化 ,探索西方文明社会的出路 ;高建群则主要是在半封建的或前工业时代的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背景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 ,透视两性关系 ,借对女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掘探索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9.
《双城记》中的象征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记》是查尔斯·狄更斯大量运用象征手法的杰作。小说中的自然景观、颜色色彩、声音和人物动作都被有选择地赋予了象征意义,成为表现小说主题的喻象。本文选取小说中的主要意象,探讨其象征意蕴以及狄更斯是如何运用这些象征来深化主题的。  相似文献   

10.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身处世纪之交那个新旧力量对比的特殊时期,他对旧时代基督教教义束缚现代人自然人性的行为深感不满,同时深切关注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人类非理性追求的干预和控制,因此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很容易找到作家本人反传统伦理道德和反对宗教文化信仰的痕迹.在小说《虹》和《羽蛇》中他的基督教文化立场和归属尤为明显,本文基于此对劳伦斯的宗教观进行梳理和界定.  相似文献   

11.
张晨 《职大学报》2012,(2):60-62
弗洛伊德的文明思想包含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两个层面的意思。从人本能、自由与秩序、文明关系入手,通过控制和转移这两种不同的途径来探讨文明之确立。为了把握文明的运动形态,以文明运动的前提条件为基点,探讨了文明运动进程的建设性因素。文明之缺憾转嫁到伦理制度中来,使得文明具备最高的价值和权威,恰恰相反,这也是文明之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2.
诗体小说《唐璜》前前后后共有220多处动物意象的描写。其中,拜伦试图通过复义式互文和隐喻式这两类动物意象,以及与动物意象息息相关的“婴儿”意象强调人本能存在的合理性.展现对人性解放的追求以及回归“自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自《诗经》以来,“香”就已经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典型的意象,人们运用这一意象来暗喻美好的情感,象征美好的事物和高洁的品格,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宋词中的“香”这一意象出现频率很高,宋人在自己词作中大量运用“香”意象来表情达意,其实与宋人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宋人普遍有焚香的习俗和追求高雅的享乐情趣,这是香这一名物能够得到宋人青睐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其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表现了黑人妇女寻找自我、争取解放的精神追求。美国黑人女作家、妇女主义的创立者艾丽丝·沃克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小说《紫颜色》中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两位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与大自然、日常用品和服饰相关的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充分说明了两部作品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对人类的生存空间构成挑战,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人类的生存质量。当代生态文学批评要求在伦理关怀上从高傲自大的人拓展到饱受剥削和迫害的自然。而动物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的媒介,动物意象在玛丽安·摩尔的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摩尔以此来倡导人和自然应和谐共存,动物应回归自然,要像某些动物一样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向我们展示她所理解的生态预警及对生命的敬畏,探索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采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这些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心理、社会与文化信息。它们象征了人物形象,隐喻人物心理,暗示人物命运,从而推动着情节发展,起到了点画小说主题的作用。同时,这些意象也展现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红字》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两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文学意象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观念。本文以象征为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做了一个系统的平行比较研究,从主人公所佩戴的饰物,主要角色的名字和红色的象征意义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雾是桑德堡《芝加哥诗集》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之一。诗人通过对城市活动和城市景观敏锐细致的观察捕捉到了这种迅速变化无孔不入的雾翳并将其纳入诗歌创作之中。在他眼中,雾是工业场景的真实呈现,是社会黑暗的遮盖物;是人类与自然融合过程中罪恶心灵的净化器;它展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蓄势待发的人民力量,成为人民力量的象征者;同时,它也预示了芝城未来发展动向,化身芝城未来的预言家。雾,真实再现了诗人对芝城的评价和期望。  相似文献   

19.
文天祥留给后人的八百多首诗歌中,有五首带有浮萍意象。这种意象往往象征着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自身的孤独之感,向往自由不受羁绊之意;还象征了个人身世的艰难、无可奈何之感;以及国家命运动荡不安,诗人对风雨飘摇局势的难以把握、不能自主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是日常生活中隐喻的延伸,因此文学领域中隐喻的研究已日渐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从隐喻学的角度,围绕小说中的地点、人物、意象,对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的隐喻意义进行初步的探析。通过对小说中这些隐喻意义的分析,读者可以深切体会出现代人被工业文明异化后的焦虑与困惑,以及处于孤独隔绝状态中的现代人对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