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祖国有许多风景名胜,九寨沟就是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九寨沟。(板书:九寨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2.
上完《九寨沟》一课之后,我再一次整理、反思,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一、以读为本,以读促情《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绘了九寨沟的迷人风光。怎样读出其中的美,怎样读得传神是教学难点。在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环节。1.自由读全文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教材《九寨沟》是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的课文。为了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欣赏九寨沟的美,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充分体会。  相似文献   

4.
教材内容《九寨沟》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四年级上册49-52页。教材分析课文以生动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课文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词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知道九寨沟是个充满诤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那里的人与动物和睦相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的难点是背诵课文3-5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 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迅速兴起 ,并逐步进入课堂 ,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本文将联系语文教学实践 ,谈谈巧用 CAI课件辅助教学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CA I课件可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 ,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 ,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的境界。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 ,我设计如下情境 :首先我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所得 ,简要介绍九寨沟的方位及…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理解最后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②过程与方法: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对语言材料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渗透环保教育。教学重点:通过课文语言的描述,结合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感悟九寨沟童话般的神奇和美,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感悟第三自然段课文中语言的美与景色的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7.
上完《九寨沟》一课之后,我再一次整理、反思,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一、以读为本,以读促情《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绘了九寨沟的迷人风光。怎样读出其中的美,怎样读得传神是教学难点。在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环节。1.自由读全文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宛如、瀑布”等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第六单元中,我们已经浏览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美丽大公园式的颐和园,今天我们在一起走进世界自然遗产中的九寨沟,看看那里的迷人风光.  相似文献   

9.
周皎皎 《中小学电教》2011,(11):150-150
<正>一、我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前,我通过教学控制系统,让全班学生看到《九寨沟》网站首页上富有动感的画面,听到旋律优美的背景音乐,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2.入情入境,品评赏析。课文3至5小节,其内容主要描  相似文献   

10.
夏丽君 《广西教育》2004,(12A):15-15
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大家都在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都在认真、积极地实施课程改革,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九寨沟》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能画! 能画?     
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教学《九寨沟》一课,在引导学生感受描写九寨沟美景那一段时,教者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脑中出现九寨沟的情景,然后把想象到的画出来。结果,大部分学生面露难色,不知从何画起。无独有偶,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第二段时,也采用了这个方法。他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笼罩在山头”和“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的样子,然后把想象到的画出来。结果学生兴致盎然,很快就画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读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词。3.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课文语言的描述,结合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感悟九寨沟童话般的神奇和美;背诵第三自  相似文献   

13.
正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其价值就要发生变化,除了继续保留原有的传递信息的原生价值之外,还担任着"如何传递信息"的"教学价值"重任,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下面,笔者以《黄山奇松》为例,谈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案例一】三年前,我曾执教过《黄山奇松》一课,并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是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九寨沟》,并用  相似文献   

14.
教坛新秀     
《小学青年教师》2009,(1):F0002-F0002
主要业绩 江苏省语文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玄武区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中队辅导员。《我们爱老师》《白鹭》两节课分别获得第七届、第九届江苏省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月光启蒙》一课获2008年南京市青年教师赛课二等奖,《詹天佑》《桂花雨》等课拍摄了教学录像,《九寨沟》《珍珠鸟》《白鹭》等多篇教学设计获奖,有十余篇论文获省、市级奖或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快速复制的方法;熟练掌握复制、翻转等技巧。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画图中综合运用复制、翻转等技巧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通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文字阅读、图片欣赏和绘画,进一步领略九寨沟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金艳 《考试周刊》2011,(40):41-42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九寨沟》是一篇文辞优美、重墨浓情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这么美的课文,我当然希望在上课时也带给孩子们深切的美的体验,让他们在课堂上真切地感知美,深深地享受美,尽情地表达美。在一次次的执教过程中,我努力实践着。正是在这种慢慢琢磨中,我越来越发现用心去"语文教学"是一件很美的事。  相似文献   

17.
九寨沟之旅     
随着清风,我慢慢走近了她。近了,近了,我日思夜想的九寨沟!  相似文献   

18.
九寨沟早已闻名中外。这篇课文不长,作者仅用549个字(包括标点符号)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风景和珍稀动物,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文字优美,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九寨沟方言文白异读进行研究探讨 ,说明九寨沟方言古今语音的差异及古音在该方言中的存留情况。九寨沟语音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九寨沟》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的内容。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象。课文层次清楚,语言优美,感情深厚,给人一种美的愉悦。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课标精神,让学生潜心会文,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