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小学教学研究》中刊出了广西灵县武利镇中心校阮庆贺老师的《<琥珀>的想像不合理》(见《小教》2002年第5期)一文后,又相继刊登了山东高密市井沟镇田庄中心小学杜玉利、陈美兰老师合著的批驳文章《<琥珀>的想像很合理》(见《小教》2002年第9期),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本人认为,《琥珀》一文确实想像欠合理,其愚见有三,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不容质疑,合理的想像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阮老师认为原文的想像和生活实际不相符,其理由为:原文中“大滴松脂是从松树上滴下来的,同时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住”与实际生活中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2.
贵刊在2005年第10期上登载的《〈琥珀〉的想象不合理》一文,魏明峥、魏恒翠两位老师认为第十册中《琥珀》一文的想象不合理,即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蜘蛛跑到网外捉虫吃不符合实际。就这两点,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先说第一处“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文章,在小学语文中一向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笔者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念头,在2002年第5期《小学教学研究》中发表短文《〈琥珀〉的想像不合理》后,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并引发了一场争论。山东高密市井沟镇田庄中心小学杜玉利、陈美兰老师合著《〈琥珀〉的想像很合理》(见《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9期)一文表示反对,以维护原文想像的合理性。我拜读后受益匪浅,同时觉得也有欠妥之处,特此再叙浅见,与同道商榷。其一,推理论证缺乏科学根据。杜、陈老师认为,原文中“太阳照得火热,可…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看到了广西天峨县燕来乡教育组魏荣誉老师的《〈琥珀〉的想象确实不合理》一文,认真拜读之后,觉得此文的“合理想象”也不合理。后又找来第十册教材看《琥珀》一文,我们认为书中的想象也不合理。现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拙见,和同行们共同商榷。一、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笔者是在农村长大的,儿时经常上山捡柴,看到的松树上的松脂根本不往下滴,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晒出的松脂也只在松树粗糙的树皮缝里变成黄白色的固体状,只有在大松树的根部,较低的地面上有的掉有黄白色的不规则的固体,用手捏或用木棒碾压就变成粉末。这是在树皮…  相似文献   

5.
《<琥珀>的想像不合理》一文,魏明峥、魏恒翠两位老师认为第十册中《琥珀》一文的想像不合理,即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蜘蛛跑到网外捉虫吃不符合实际。就这两点,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6.
讲一堂语文课,就像写一篇文章。写文章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旁征博引,文章会文采飞扬,令人耳目一新。但如果不加剪裁,引用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就会适得其反。讲课亦然,课堂上如果引用精当,就能以一当十,画龙点睛。最近,读了《山东教育》(1996年第22期)阮翠莲《天上的街市》的教学实录,感慨颇深。且不谈阮老师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巧妙,也不谈阮老师营造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只看阮老师的引用艺术就令人心折。《天上的街市》第三、四小节中作者通过想象加工改造了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天河不甚宽广,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自由来…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次市教育局领导来我校视导检查中,我校青年教师阮峥梅执教了一节课——《天鹅、大虾和梭鱼》(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座谈时,领导们对阮老师大为赞赏,不仅因为阮老师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阮老师善于捕捉学生的问  相似文献   

8.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在教授蒲松林先生的《狼》后,布置了一道作业:改写《狼》。现在回想起来,同学们的作文都大同小异:所“同”者,并未脱离原文的结构与思想;所“异”者,无非在细节上描写得更具体生动、想象更丰富些。后来,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传承老师的做法,其结果自然还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开始,也没在意,多少年来,很多人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相似文献   

9.
《琥珀》这篇课文,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描写细致。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尤其是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在教学时,我着重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尝试。一、逆顺序,找根据,训练推理能力。《琥珀》以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了重点叙述。从文章组材来看,作者在介绍琥珀形成和被发现的经过以后,为什么要描写琥珀的特征呢?这是因为这块琥珀是作者推测、想象的根据。教学时,我就利用教材这一特点,在学生理清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末尾的几句话,帮助学生逆着课文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听一位老师上《琥珀》,其中他对琥珀的发现过程这一环节的引导打了个"岔",使人颇有感触.这位老师先让学生讨论:琥珀的发现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在学生各抒己见后,老师并没有归纳出几个要点,而是进行以下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7、8期刊登了张运群老师的《“风向”一说不合理》一文。在该文中,张运群老师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联系课文内容,指出“风向”一说不合理,即:大火顺风烧得快,逆风烧得慢,但不管风向如何,都不能是大火只烧邱少云而不烧其他战士。(详见原文,在此不再具体阐述)对张老师的观点,我深表赞同。但张老师未能解释上述问题的真正原因。为此,我查阅了大量报刊,终于在1994年第9期《小学教学》(现已更名为《小学青年教师》上,查到四川省李兴彦、秦大培老师专门就此问题撰写的一则资料。读了这一资料,问题便会迎刃而解。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阮美好老师执教的《月光曲》,清新、温润、静雅,给人以至真至纯的享受。课堂上的她,用清亮甜润的嗓音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变身主角,对话作者,聆听星辉斑斓里的歌声。一、另辟蹊径,进入文本听阮老师的课,感受最深的一点便是她对学习方法的归纳与  相似文献   

13.
祝贵耀 《新教师》2020,(1):77-78
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有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乌拉波拉故事集》。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一文,即出自此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也收录了此文,题为《琥珀》。《奇异的琥珀》一文很好地体现了其科普小品文"科学与文艺的结晶体"的创作思维与表达特色。上海特级教师高永娟在执教此文时,紧扣文本特色,通过故事"三构",以"合理想象""生动推测",步步落实语言文字的实践,继而看见学生语文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2017年12月1日晚7:30-9:00,"中学语文读者群"荣幸地邀请到广东省特级教师阮祥毅老师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思维水平的提升"话题进行了在线研讨。阮老师以《逍遥游》为例,就"如何进行科学系统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培养问题"进行了解读,阮老师结合具体课例,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对科学系统性语言思维能力的教育培养问题的理解。研讨交流中,阮老师与网友精彩互动,观点碰撞,整个研讨气氛和谐融洽,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小语第十二册17课是《琥珀》。学习这篇课文时会激起学生的种种好奇心,如果配合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更会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多方位进行发散思维。本文作者是以假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作为重点来写的,是一篇内容奇特的文章。教学《琥珀》,要求...  相似文献   

16.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读《琥珀》等三篇文章有感李书卿薛红娟老师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以《琥珀》的教学为例:《教参》要求“教学本课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仔细体会琥珀形成和发现的必要条件。”这个“必要条件”,有多少教师“注意”...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 应该说,将《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琥珀》这三篇课文编在一组,共同完成“展开合理的想象”这一重点项目的训练,是符合这三篇课文的共同特点的。这三篇课文的共同特点是以丰富、合理的想象展开文章内容。 展开合理的想象,作为侧重写的训练项目,应分为如下几个训练层次:第一个层次,能想象;第二个层次,能合理想象;第三个层次,能叙述,即能将合理想象的内容准确地叙述出来。在这三个层次中,能想象,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特别是刚刚经过了“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琥珀》是一篇科常性课文,编入“抓住要点,考虑周到”这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一般常识,同时学习这篇文章细致观察,缜密思考,丰富想象的写作方法。文章写了一万年前发生的事,这些事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文章结尾明确告诉我们,是推测的。可以设想是作者面对一颗琥珀进行观察、思考、想象而成。首先经观察、辨认,是一颗琥珀。而琥珀的生成是远古时代松脂凝结的化石。因而想象那是在一万年前的某一个夏天的某一天中最热的时刻,太阳烤得松柏渗出了树脂,而且一大滴一大滴地直往下淌,终于凝成一个个松脂球。  相似文献   

19.
今年本刊第四期在《疑难问答》专栏发表了湖北省来凤县实验小学曾志梅老师题为《这个问题我不明白》的质疑文章。读罢,我感到有一种冲动,想与曾志梅老师谈谈自己的想法。曾老师的文章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琥珀》一课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而求教于同行。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琥珀》一课的训练重点是“抓住要点,考虑周到”。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抓住形成和发现琥珀的必要条件这个要点,通过想象,周全地推测了琥珀从形成到发现的过程。教学时,可用下列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写文章时,只有抓住事物的要点,把有关情况考虑周到,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富有说明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