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前诵诗一首 课前诵诗一首,即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诵诗一首,或齐读或齐背。这是借鉴古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吟诵法”。事实证明,熟读成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许多著名作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都将儿时能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作为经验之谈。再者,许多古诗文,节奏感强,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修订版 )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0篇”,同时,还附有 8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古诗博大精深,凝练含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儿童诵读古诗既是人文精神的熏陶,又是古诗语言的积累。为此,笔者自三年级上学期起,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每周诵读古诗一首的活动。   一、规划诵读内容   每周的诵读内容切忌信手拈来,临时准备。在活动前,教师应当整体规划诵读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参考《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儿童启蒙古诗三百首》等古诗蒙学书籍,选…  相似文献   

3.
朱国忠 《师道》2005,(9):16-17
中国众多现代名人的背功都很“精深”。谢冰莹四岁识字,两个月后居然背出了随园全部女弟子诗。刘半农11岁能背诵《长恨歌》《琵琶行》。还听说茅盾先生能倒背《红楼梦》。这些名人都有坚实的学底蕴。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也认为作“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新课标颁行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又开始了新一轮大范围的改革,新课标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终极目标。虽然教师们对新课标﹑新课程的落实都持积极的态度,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许多需要质变的问题上还是未能摆脱原有教学定势的桎梏。如何把握理性与悟性﹑共性与个性等关系,处理好并力求避免以下问题恶化便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这则古训充分说明了古人是非常注重诵读的,从《三字经》到《千字文》,从《古文观止》到《唐诗三百首》往往能倒背…  相似文献   

5.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出句“城阙辅三秦”,不少唐诗选本把“城阙”注解为长安。如: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注释等。我认为这注释不妥,此处的“城阙”并非指京城长安。唐诗中“城阙”一词出现较多,有的作京城解,有的并不作京城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到近代,古诗一直占有诗坛的统治地位。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的作用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弓I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浅显易懂的古诗词,但是相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课外阅读教学,为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阅读需要的书目。毫无疑问,《唐诗三百首》就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古典诗歌发展至唐,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全唐诗》录作家两千余人,诗近五万首。从唐至今,唐诗选本众多。清代孙洙(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广泛流行的一种选本。此书以清代前期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为蓝本而再作  相似文献   

8.
苏步青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倒背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刿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左传》中的文章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还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  相似文献   

9.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判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陆费遥六岁随家由汉中迁居南昌,水陆途中历经84天。到南昌后,他就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三法广西俞学强一,背背背陕西省径阳县永乐中学学生张少保勤背书成了小作家。他从初二起便有计划地背《千家诗》,一天一首从不间断。接着又背《唐诗三百首》和《唐宋诗选》。诗文背得多了,脑子也灵活了,手笔也熟练了,写作能力迅速提高。先后在《延河...  相似文献   

11.
许美琴 《儿童音乐》2011,(12):74-7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新唱》——《读唐诗》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2、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3、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读唐诗》这首歌曲激发  相似文献   

12.
张少华 《职教论坛》2001,(10):60-60
江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本人在诗词教学中尝试创造性开展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一、吟诵,感受诗词的声韵美。学习诗词是一种音乐美的享受,但若叫学生自己简单背读则美感无从产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诵具有明显的音乐性,它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艺术,是一种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叶圣陶先生也曾强调过:“吟诵就是心、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  相似文献   

13.
常听一些语文老师这样对学生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偷。”“如果同学们不会写,可以抄范文。”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懒于观察、疏于思考,写出的文章和例文几无二致。虽然我们不反对背一些好的范文,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可惜传统的教育体制束缚了老师,也束缚了学生。为使学生稳得高分,语文老师们煞费苦心地开展以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一、多读,读有所获“多读多背”是传统的教学经验之一。人们熟知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等都是古人读书经验的精辟概括,说明了“读”的重要。新大纲强调了朗读和默读训练的重要性,“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多读,理所当然地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为了调动学生多读的积极性,我们采用了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引读、同桌对读、评读、感情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多种方法,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反复…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虑,良人罢远征?”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第46页说:“(?)衣,即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以木杵(?)去碱质。”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唐诗三百首》第22页说:“秋季天气渐冷时,北方妇女将衣絮放在砧石,加工捶打,使能御寒,以备过冬。”  相似文献   

16.
《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化智慧,关心当代化生活,尊重多样化,吸取人类优秀化的营养。”同时,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150篇(段),还特别推荐了70首古代诗歌。面对大容量的古诗,许多老师感到困惑。虽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传  相似文献   

17.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的重要地位。唐诗的意象,成为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因此,重视对唐代诗歌的教学,帮助学生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些文化精品,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的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真正在课堂上让学生书声琅琅,实在是难得,能够高举“读”的大旗呐喊:要读,真正地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非常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的方法。”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标”的引领下,懂得了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读”,要书声朗朗;懂得起码要读到三个层次:感知性的读、理解性的读和有感情的读。指导学生朗读也非常到位。学生因此把课文读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看看我们的公开课、示范课,甚至比赛课,都是书声朗朗,这是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作为语文教师,真正能在课堂上达…  相似文献   

20.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那么您是否知道从唐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细读唐诗几遍,地理知识自见”,也许能从以下的例子中得到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