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山东阳信发展“支点工程”本报讯:山东阳信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经济“支点工程”建设,为社会各行业输送大量实用型人才。该县领导达成“教育是自动经济活力的有效杠杆”的共识,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支点工程”,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立由政府牵...  相似文献   

2.
1.找不准支点。支点是物体绕着旋转的固定点。学生在杠杆分析时 ,往往找不准支点 ,常把圆心、阻力点、重心及标有“O”的点作为支点。如分析动滑轮时 ,把滑轮的圆心当作支点 ;用扳子起瓶盖时 ,把与瓶盖边齿相接的扳子口当作支点等。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支点的特征——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 .动力、阻力方向判断不清。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把杠杆受到的力分为动力和阻力 ,在杠杆受力方向分析中 ,有些学生常从“动力”和“阻力”的字面上理解 ,认为阻力的方向总是和动力的方向相反。当由人直接作用于杠杆时 ,动力和动力方向是明确的 ,如作用…  相似文献   

3.
杠杆是最简单、最基本、最常见的简单机械,也是外形最为多种多样的简单机械.能从实际中辨认出杠杆,需要抓住杠杆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一、杠杆的特征从撬石头的撬棒,小孩玩的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等实例中,可抽象出杠杆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硬棒.由杠杆的定义及特征可以看出:“转动”是力的效果,是杠杆的特点.“在力的作用下”是指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是杠杆发生转动的原因.“硬”的含义是指“棒”在受力作用后的转动过程中不变形.“固定点”即支点,是杠杆在转动过程中固定不动的点,是杠杆转动的条件.因此,杠杆必须具有两力——动力(使杠  相似文献   

4.
杠杆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机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被称为“杠杆五要素”,其中力臂是杠杆最关键的要素.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正确判断、规范地画出力臂,才能解好题.一、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杠杆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因此首先应该搞清楚两个概念:支点和力作用线的定义.支点的判断是画力臂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是依据经验来判断,从物理上讲就是杠杆绕其转动的那个固定点.如图1所示,是用羊角锤拔钉子的示意图,显然支点是锤头与木板接触的那个点,即图1中的O点(支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如图2所示是用硬棒来撬…  相似文献   

5.
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遵循成人教育的内部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规律,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艰苦工作,我们宜昌市成人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党委政府统筹成人教育的社会性和多功能性,决定了必须实行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统筹。在“科技兴市”的工作中,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到了“五个统筹”:一是思想上统筹。宜昌市委、政府做出了“科技兴市”的决定,要求全市人民要树立“科技兴市”的战略思想,要求组织经、农、科、教、劳、财等部门要主动参与“科技兴市大合唱。”要把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作…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可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作为杠杆必须能在其上找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力各的概念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画杠杆力臂的方法及步骤:①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支点;②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具体画垂线时可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力的作用线重合,平移三角板,直到另一条直角边过支点,画出其连线即为力臂.3.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不控重物时,调节杠杆两…  相似文献   

7.
新的冲击新的开拓———《新支点长篇小说丛书》读后子干阿基米德曾经向世人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当然只能算作一个比喻,一个至少是现在看来还无法知道何时能够实现的玄妙比喻。但也必须看到,它带给人们的巨大启示,那就是对“支点”即杠杆巨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例1 图1为一杠杆示意图,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杠杆上A点的F的力臂.误解:力F的力臂即杠杆上OA这段距离.正解: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再从支点O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的垂线,两线交于A’点,力F 的力臂为OA'这一段距离,如图2所示.辨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把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误认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在图2中,力F的力臂是 OA',而不是OA,更不是AA'.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杠杆的支点不明确或不明显,所以在画力臂时,一般要根据杠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溶液中溶质、溶剂和百分比浓度三者之间存在的杠杆关系,并将此关系应用于解决溶液配制计算的有关问题,这种方法本文称为“杠杆法”,它能很方便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基本原理 如果以质量百分比浓度(0~1)为杠杆中的“力臂”,以溶剂的质量W_溶和溶质的质量W_质为杠杆左右两端的“物量”,以所配溶液的浓度m为杠杆中的“支点”,如图:  相似文献   

10.
分组实验“杠杆平衡”、“测量” ,学生在实验中都动手作过多次。为了考核学生对这两实验的掌握情况和操作的技能 ,我设计了《测不等臂杠杆的阻力》的这道考题。考题要求学生利用“测量”、“杠杆平衡”的原理去反推解这道考题。1 不等臂杠杆的设计与制作1 1 实验装置图1 2 实验器材的选择A、取细铝材长 5 0cm作为杠杆B、用标准质量 5 0g的钩码一个作为F1C、选用三个不同质量的小物体分别作为F2D、铁架台一套E、 30cm的直尺一根1 3 不等臂杠杆的制作A、照图杠杆上“O”点是支点 ,“OA”的长分别是 10 4cm、 12 4c…  相似文献   

11.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要撬起地球,除了杠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支点”,如果没有“支点”,是不可能把地球撬起来的。那么,什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支点”呢?  相似文献   

12.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当支点到力点距离大于 小于 等于支点到重点距离时省力 费力 不省力也不费力教学难点是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教学的容易出现的错误认识是:1.杠杆上的三点在一条直线上。2.忽视杠杆费力的作用。 前几轮教学这课,我基本上按照《教师教学用书》的做法,纸上谈杠杆,留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叹。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使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是最长的,所以要做出杠杆中的最小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杠杆教学中,学校实验室里的杠杆的支点固定在中点。在演示杠杆省力、费力时,用的是等臂杠杆。一而且生活中的杠杆的支点往往并不在正中。于是我就自制了一个支点可以任意移动的杠杆,见图1。  相似文献   

15.
孙春娟 《现代语文》2009,(5):106-106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的醒世恒言。它启示我们:只要找准支点,撬动杠杆,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如此。怎样教好课文,使阅读教学富有成效,就必须找准这个神奇支点,只有找准要害,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次,到初中去听物理课。老师讲的是力学——杠杆。杠杆这家伙还挺神奇的,你只要给它一个合适的支点,并且在力臂较长的一端稍稍加力,它就能发出令人“可怕”的力,撬起很重很重的物体。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具备“杠杆”效  相似文献   

17.
刘德平 《广东教育》2009,(12):62-63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移动地球。”这是阿基米德总结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或叫杠杆原理)后,说出的一句豪言壮语,可谓雄心勃勃。当我给学生讲授“杠杆”这一节内容时,通过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举例说明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然后我就将阿基米德的这句话逐字逐句地念给学生听,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名言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真的给他一个支点,哪怕再给他一根够长的杠杆,他也撬不起来。试问:他站在何处?他的支点插在哪里?他的杠杆又要多长?这事是不可能的。这比喻却是成立的。所谓伟大的名言,必须是,似乎有理,又着实无理。  相似文献   

19.
滑轮的支点     
初二物理对变形杠杆──滑轮作了一定的讲述,但同学们由于对支点的理解难以掌握,致使滑轮稍作变形便难以分析,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滑轮有单个滑轮和滑轮组,课本对单个滑轮介绍了定滑轮和动滑轮,如图1,图2,图1为定滑轮,课本指出它的支点为圆心O点,所以是等臂杠杆,即:F=C,图2为动滑轮,课本指出它的支点为A点,所以动力管等于2倍的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二:C,其———”—””『””””一一’”“”“””2一’””实,从图1,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支点相连的绳子一端一定固定在天花板上(或其他物体),如图1…  相似文献   

20.
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 根杠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 球。假如我们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根杠杆的话,那 么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撬动人的全面发展 的一个支点。这是我们3年来开展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的切身体验。 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落 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探索教 育如何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更 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和忠实实践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教育创新 研究”工程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 育部门的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