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声音     
《家庭教育》2007,(7X):29-29
——不用出门被“烤”,在家里拉上网线,戴上耳麦就可以做家教。 为避免高温,网上家教正在中国许多城市流行。专家表示,“网上家教”确实方便,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仍没有当面做家教好。可以将网上家教与上门家教结合起来:一周上门一次,而在其他时间,可通过网络随时交流,这样就能发挥两种家教形式的所长。  相似文献   

2.
如今给孩子请家教已逐渐成为众多家庭的大事。然而,很多家长表现出浓重的盲目从众心理;在一些家长眼中,请家教还是一种时尚和地位的象征。如何看待火暴的家教市场?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家教?如有需要,请家教有什么好处?如有可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兴利除弊?即使是专家,对家教现象及其影响性质也常常存有截然对立的观点——要么认可,要么极力反对。我们认为,不论人们赞成与否,家教市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总是有它存在的“缘由”,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家长。请家教于家长而言,不仅是情理之事,更是无奈选择。作为理论研究者应有更多实践情怀,而不是一味地在“请家教好不好”问题上争论不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探讨了火暴家教的主体诉求、具体动因、利弊影响和市场走向,出发点是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请家教的成效,把“好事办好”。  相似文献   

3.
当有偿家教成为一种产业,从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走到公开在各大报纸、网站进行宣传招兵买马的时候,我以为,它提供的是一种服务,一种符合个性需要的教育形式。当社会上的家教活动“火爆”的时候,谁能说它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建议创办海南现代家教事业系统工程。这里的“海南,当然是指海南省,但也有立足海南,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意思; 这里的“现代”,则包括有批判继承中外家教遗产、特别是吸收当今世界先进民族的现代家教思想、理论与方法,从而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家教之路的意思; “家教事业”,是“家庭教育事业”的简称。“家教”,是家庭以家长为主的长辈们以自觉意识并按现代社会对人材的要求向子女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活动;“家教事业”,则是有关培养家教人材、家教父母、解决有关家教问题,从而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现在,越来越多的“洋家教”正走进普通人的家里。据了解,“洋家教”大多是高校留学生,一般通过家教中心联系服务对象,也有少数通过朋友介绍。位于重庆市沙坪坝的英才家教服务所做“洋家教”业务已有大半年,目前有10名“洋家教”。服务所马老师介绍,“洋家教”教的既有  相似文献   

6.
家教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教”是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是当今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社会风气下的产物,这是竞争意识波及到孩子身上的一种表现。家教需求量日益增大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在“家教”这一特殊的教育形态中,伴随着许多教育问题的产生,还反映出了许多教育领域中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最近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家教方式,即“陪玩”式家教。这种家教的特点是,学习课本知识是次要的,主要是陪孩子玩,比如和他们踢球、看电影、写生、玩益智游戏,或参观博物馆、动物园,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现在人们对这种“家教”方式褒贬不一,今天我们请来了南昌市育新学校、南昌师范附小、南昌市珠市小学等一些学校的老师、同学还有家长朋友们,请大家各抒己见。王娟(家长):这种“家教”每位父母都能做,为什么还要花钱请别人来充当这一角色呢?再说,现在下岗工人这么多,哪有钱去请这种“…  相似文献   

8.
“家教”在社会上也被俗称为补课,所谓补,是因为“缺”或“不足”。然而,现在家教的内涵已远超过“补课”的内涵。从家教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三种形式。一类是与学校教学内容同质化的家教,包括同质化补缺和同质化拓展两种形式,前一形式是要补习学校学习的内容,后一形式则是要拓展学校学习的内容,而且这种拓展可以被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另一类是与学校教学内容非同质化拓展的家教,其与学校的学习内容相异,也不能直接纳入学校的考试和评价体系中。综上所述,“家教”在本文中指家庭中的或者由家庭组织或主导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老师一律不准做家教,也不允许在外面授课。”(XX学校教学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的校纪之一)“家教”是当今社会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不少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请家教的经历。特别是现在,学习成绩差的要请家教,学习成绩好的也同样有可能请家教。可见,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今天,家教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做有偿家教,当然基层学校也不乏有此规定者。对此,有的一线教师认为,既然有需求市场,我们就可以投入其中,至于收费那是市场经济使然。也有的一线教师认为,做有偿家教有损教师的“德高为范”的师德形象。作为一线教师,你怎么看待有偿家教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听到“厨房里的教育”时你是不是很惊讶,厨房里还可以教育?是的,“厨房里的教育”其实是著名作家池莉的一种家教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包师”现象,即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教师家中去生活、学习,这是一种新型的“寄托教育”。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对 50名教育工作者的调查中,有 32%的人赞同这种做法,认为这是家教的一种新形式,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私事”,且教师能通过在家中“家教”提高其自身家庭收入。更有学前教育方面的知名人士声言赞同此举,认为“包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后进生转化等许多独到的好处。①此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包师”决非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私事,而是关系到下…  相似文献   

12.
“洋”家教是近半年来新兴的家教服务。据北京某文化交流中心的陆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洋”家教平均每小时要100元左右,但请“洋”家教和孩子练口语的家长们仍是不少。正在做“洋”家教的某大学留学生布鲁斯坦言,由于人员稀缺,现在不少“洋”家教都身兼数职,他就在给两个家庭做家教,而他认识的一位外教则已经成了4个家庭的外语老l师。布鲁斯透露,现在很多家长在请“洋”家教的时候都要1求懂中文,因此,一些本想做家教的外国人却为中文犯了难。(张颖) (责任编辑晓峰)瞄}一 “洋”家教方兴未艾@张颖  相似文献   

13.
曹夫 《家教指南》2005,(8):9-11
由于受“棍棒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等传统家教观念的影响,现今社会上父母体罚孩子直至酿成悲剧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至体罚家教成为众多新闻媒体一致讨伐的对象。“体罚”的极限即为虐待。众所周知,因为体罚会伤筋动骨,直接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很容易引人注目,受到众人的监督和指责。然而,另有一种对孩子的身心危害更大的家教偏向——“心罚”,却因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而常常被人们忽视,成为眼下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公害。  相似文献   

14.
崔姗 《教育导刊》2010,(1):85-87
“植入式”家教主要是通过家庭的文化环境发挥作用。文章论述了“植入式”家教及家庭文化环境的含义与关系,并且基于家庭文化的三种形式,阐释了建设家庭文化环境,进行“植入式”家教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青年教师》2009,(11):6-13
10月26日,教育部明令反对有偿家教,而此前山东省、浙江省也纷纷出台法规规范有偿家教。“有偿家教”这一问题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16.
请家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但愈演愈烈的“家教”热让人担忧。当前家长在请家教过程中存在几个认识误区 ,而认识以这些误区 ,分析其成因并找出对策 ,这对于关心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家长来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肖虹 《素质教育》2006,(5):18-18
据报道,一种新形式的辅导手段——“电话家教”正在哈尔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随便翻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查“家教”这个词,一目了然的规范性定义是:家长对子弟的教育。但如今你打开电脑,登录有关家教的信息,或在报纸上查看家教的广告,才发现此“家教”已非彼“家教”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公认的“家教”内涵已迥然不是原来的本义,如果要对它下定义的话,最确切的就是两个字—“补课”  相似文献   

19.
高考状元,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的佼佼者,历来备受关注。世人羡慕他们今天的成功,但更想探知他们曾走过一条怎样的成才之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正是这样一位“探秘者”。他从去年9月开始对1999年考入北大、清华的60余名文、理科状元进行了家教调查。从“家教”这一成才的关键因素,剖析了状元们“傲视同侪”资本的由来———做人教育是家教核心少年人格的好坏,直接受父母的影响。父母的人格力量是潜移默化地通过模仿、暗示和感染的机制而影响、传递给下一代的。60名状元中许多人坦言,高考的成功来源于良好的家教…  相似文献   

20.
这种“家教”不可取钱树勋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在职中小学教师利用晚上和星期日的时间,在家里对少数学生补课,辅导作业,开展“家教”;学生家长每月向教师支付一定的“家教费”。这种以创收为目的的“家教”在一些学校里越演越烈,大有蔓延的势头。本来只有少数教师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