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位科研人员反映,某些报纸在报道她的科研成果时严重夸大和失实,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纷纷议论,影响我国和她本人的声誉。一位中央领导同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严肃地指出,报道严重失实,又不给本人看,“这是政治上极不负责任,职业上不讲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就一件失实报道严肃指出:“报道严重失实,又不给本人看,这是政治上极不负责任,职业上不讲道德的行为!”这位领导同志要求把解决报道失实问题提到原则高度,并规定起码的准则要求,教育记者们遵行。对党员、干部的宣传不能降低标准最近,有些报刊把党员、干部不走后门,不贪污受贿,不损公肥私,不铺张浪费等,说成是党性强的表现,是模范事迹。这是降低党员、干部的标准。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工作做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报刊上失实的虚假报道给社会和新闻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什么这些“病症”久治不“愈”呢?我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现实社会中的“面子风”、“人情风”;二是动乱年代的“虚假根”;三是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差。“杜绝”失实报道并非易事。我感觉较好的如《人民海军》报,发现报道失实或抄袭之作,马上追回稿费,并将作者的真实姓名公布于报端进行批评,停止半年用稿资格。当然,这只是报社方面采取的措施.只是一种对失实的惩罚办法,毕竟是在发现失实之后。那么,如何使作者自觉不搞失实报道,怎样克服这个顽“症”呢?看来很值得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时期,报纸上失实的报道时有出现,严重地影响了报纸的威信,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不久前,由新华社播发,全国多家大小报纸、电台,包括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峨眉山摄身崖五彩蛇群遍山梁,特大蚯蚓长似蛇,林海漫漫如迷宫”的“奇闻”,是这些失实报道中最为突出的一例。现已证实,这完全是一条胡编乱抄的“奇景新闻”,虽经更正,但它的恶劣影响已经造成。不少读者来信,严肃地批评通讯社为什么播发、报纸为什么刊登  相似文献   

5.
报纸上有些失实新闻都不是作者有意为之,而是由于个别细节、个别措词不当,或者随意变换角度造成的。因为这类失实不是通篇捏造,可以称之为“轻微失实”。但是,“轻微失实”的报道也会带来很坏的影响。为此,本文就“轻微失实”的原因略作分析与探讨,目的是杜绝失实报道,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性。一、使用语言不当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报纸上失实的报道时有出现,严重地影响了报纸的威信,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不久前,由新华社播发,全国多家大小报纸、电台,包括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峨眉山摄身崖五彩蛇群遍山梁,特大蚯蚓长似蛇,林海漫漫如迷宫”的“奇闻”,是这些失实报道中最为突出的一例。现已证实,这完全是一条胡编乱抄的“奇景新闻”,虽经更正,但它的恶劣影响已经造成。不少读者来信,严肃地批评通讯社为什么播发、报纸为什么刊登这类假报道,指责记者的欺骗行为。读者的批评是尖锐而又十分正确的,它又一次向新闻界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应该引起严重注意。  相似文献   

7.
把好“事实关”这是编辑在修改稿件中的一条重要职责。那么如何把好“事实关”避免失实?我们觉得除了把住出入比较大的失实外,更多更重要的是把住报道事实的程度要恰如其分。有些通讯员在来稿中,为了报道某一事件,往往字里行间自觉不自觉地扩大了报道事实,编辑稍一粗心,就会出现差错,乃至发生失实报道。去年,我们收到了河北省武邑县薛庄乡乡政府一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报道:今年以来,解放军第25医院为防止假报道的出现,他们组织报道人员学习了宣传报道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报道人员认清假新闻的严重危害性,要求报道人员“宁可不上稿,不写假报道”。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奖惩机制,通过基层官兵和伤病员的监督,对失实报道进行严肃处理。截至目前,这个医院见报新闻稿件无一失实。第25医院下大力为新闻稿件“挤水分”@喻华钢 @胡才东  相似文献   

9.
吴哲  张楠 《青年记者》2012,(8):34-35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发生虚假或失实的报道,从全国来看,虽系少数,但其影响恶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教、卫生等各个领域.这些虚假和失实的报道非但毫无新闻价值,还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甚至造谣惑众,极大地破坏了党、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威信.无论它是“蓄意造假”,还是“主观无意”,都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如不杜绝将会摧毁整个新闻行业的公信力,甚至严重危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坚守新闻真实性的生命线,增强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当好舆论阵地前沿的哨兵.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广东一家报纸一篇关于海南香蕉染上“蕉癌”的报道,引起消费者恐慌,造成海南香蕉价格大幅度下降。最严重时海南香蕉产业每天损失上千万元,蕉农欲哭无泪,这一情况被称为“香蕉事件”。后经查明这是由一篇失实报道造成的,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在稿中不准确地援引了一位专家关于香蕉树传播“巴拿马病毒”的信息,由于信息误传产生了对受众的误导。后经记者特地采访专家,由专家证实患了“巴拿马病毒”的香蕉树不会结果,结果的香蕉树就不会有“病”,更不会得“癌”,从而彻底澄清了事实,驱散了谣言。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朋友在地方科技报社供职。一次在与笔者谈起对眼下的一些科技新闻的看法,他坦诚地说:“一般而言,科技记者对一些重大项目的报道措词用得较为准确;然而对一些基层单位的一些项目鉴定评审会的报道,这里面的水分有时就很大。”如一些科技新闻,写起来动辄就是“国内首创”、“世界一流”、“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似乎不这样写就不足以突出该新闻的重要性。倘若细究,这些新闻事实恐怕离“一流、首创”差距甚远。要杜绝这种“注水”现象,笔者以为,首先是科技新闻记者必须要对该科技成果有准确无误的了解,对每一项你所报道的科研成果都要认…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后,在我们的报刊特别是一些地市县小报中,不断出现某某县、某某乡“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少多少个……”的报道,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外行人看了这些报道,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甚至以讹传讹;内行人看了哈哈一笑,说我们报纸是“胡登”,严重影响了报纸的声誉。究其原因,并非我们的记者和通讯员写了失实的假报道,而是对“外向型经济”一词没有真正地理解所致。这些同志错把有出口创汇的企业当成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报道失实,向来是一件丢脸的事。西方一些新闻机构终于意识到,西方记者在1989年夏中国北京风波的报道中,大大地丢了一次脸。4月2日至12日,澳大利亚“特播电视台”就西方舆论工具去年报道北京“六·四”事件严重失实问题,先后三次组织反思专题讨论。这三次专题讨论的主题是:对北京“六·四”事件的报道为什么失实?西方国家凭错误的情报和失实的报道,匆忙对中国采取制裁措施是否明智?主要责任由谁来负?是否应该对北京“六·四”事件的报道进行反思?有40年驻外工作经验的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默里·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新闻从业人员由于急于在第一时间刊发稿件,常常出现因采访不深入而引起的报道部分失实甚至全部失实的情况,影响了报社的声誉,也误导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判断。本文从笔者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归纳出了一些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新闻从业人员防范新闻采访、编辑失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工作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是,过去、现在仍然有许多失实报道出现,严重影响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研究新形势下失实报道产生的原因,群策群力找出整治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采访不深入,偏听偏信,被人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记者在新闻报道的采写中盲目追求“快”,再加上怕吃苦的惰性,使得采访不深入,偏听偏信。而某些被采访者正好利用这一点为自己大肆吹嘘,编造数字和…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失实,不仅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声誉,有损于新闻单位的声誉,也有损于作者个人的声誉。要做到不失实,就必须严格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三贴近”,摒弃有水份的报道。特别是作为党报,更应该杜绝虚假新闻见报,以维护党报在社会上的信誉高度。  相似文献   

18.
报道典型失实,不仅会危害典型报道的生命,还会影响典型本身的声誉。鉴于既往的经验教训,辽宁日报提出,采写典型要注意八忌:一、不要合理想象,虚构情节;二、不要拔高“上纲”,移花接木;三、不要贬低他人,烘托先进;四、不要“借口传音”,强加于人;五、不要大话绝话,不留余地;六、不要“七情俱灭”,不近人情;七、不要添枝加叶,画蛇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  相似文献   

20.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这是周恩来同志解放初期给一个报纸的题词。它理当成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新闻界积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浮夸、作表面文章、报喜不报忧,甚至弄虚作假等形形色色的失实现象,至今仍屡见不鲜。其危害所及,不仅使党的新闻事业丧失威信,更为严重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到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为此,本刊这一期比较集中地选登有关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文章,以期有助于提高新闻队伍的思想与业务素质,有助于提高写真事、说真话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