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洋思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3月21日,我有幸去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参观听课,因早就听说,这所学校是曾被称作“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全国初中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现在有2500名在校学生,有2100多名是交费的外地学生,并且据说,来者多半都是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居然通过在洋思中学的学习,不但改掉了身上的坏习惯,而且有80%以上的学生,还顺利考上省重点高中,升学率、巩固率100%。因此,形成了汹涌而来的洋思求学热潮。2001年秋,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  相似文献   

2.
本期策划。涉及到一个人——蔡林森。将视野聚焦到一位校长身上,这在本刊有“独家策划”以来,还是第一次。在基础教育领域,蔡林森是一个不甘寂寞,一再创造神奇的校长。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将一所“三流的设施、三流的生源、三流的师资”的农村联办初中——泰兴市洋思中学,办成了“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洋思经验”不胫而走,“洋思的魅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3.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3月21日,我有幸去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参观听课,因早就听说,这所学校是曾被称作"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全国初中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妤娟 《文教资料》2005,(19):100-102
地处泰兴偏僻农村的洋思中学自1990年以来,连续10年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达100%,优秀率居全市首位,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学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称号,被省教委命名为“江苏省德育先进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的不少报刊报道了洋思初中的事迹,泰州市教委作出了全市学洋思的决定,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洋思学习。为什么洋思人能用三流的办学条件和生源基础创造了一流的教学质量,赢得了这样高的荣誉?我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洋思中学。一走进姹紫嫣红、风景如画的洋思初中,水泥铺…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洋思中学是个奇迹,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奇迹呢?细看洋思中学走过的历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五点启示: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健全发展在洋思中学,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所农村中学已经连续十年保持百分之百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同…  相似文献   

6.
刘明富 《文教资料》2005,(19):82-83
12月24日至26日,我参加了由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学洋思培训班。在洋思中学三天的参观、学习,使我对“洋思现象”有了更深的体会,感触颇多,深为洋思崛起的“神话”所折服,更为洋思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所感动。这所地处泰兴市偏僻农村的普通初中,在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质量和三流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流的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和升学率均为100%,优秀率列全市之首,70%以上学生考入省级重点高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洋思的成功经验不仅对基础教育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对正处于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着严…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   ……  相似文献   

8.
戴德鼎  刘兴武 《文教资料》2005,(19):105-106
洋思初中,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多年来,他们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质量和常规的课业负担,创造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闪光的发展之路。洋思之所以有今天并非偶然,因为,任何一所学校,如果她真正拥有了洋思这样的一名勇于创新的校长、一支踏实勤奋的队伍、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一个坚信必胜的理念、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她就会抓住发展的机遇,战胜前进过程中的困难,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名勇于创新的校长是洋思事业发展的核心力…  相似文献   

9.
洋思经验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洋思人的那种强烈的质量意识。洋思人的治学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措施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主题,那就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围绕这一主题,洋思人下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下的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同时也采取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采取的举措—“—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乡镇中学,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队伍都处于“三流”的情况下,敢于提出这样的口号,敢于采取这样的行动,在教育界确实与众不同。勇气、自信是洋思成功的支点;责任感、使命感是洋思成功的基础;“严”(严格…  相似文献   

10.
4月8日至4月10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职业学校第二期“洋思三日”培训班学习。六年前也专程去学习过一次,六年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几乎看不出原先的模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所名符其实的国家级名校。“危机感”成就了“洋思”一所地处偏僻的村办初中,为何能在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质量和三流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究竟是什么“魔力”演绎了洋思“神话”?究竟是什么能量打造了洋思品牌?蔡林森校长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洋思的今天是由当初的困境逼出来的,是由当前的压力压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在应用上大做文章--我校教科研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2003年第11期曾登载特约记者撰写的专访《在理想和实践之间穿行——记乡村校长蔡林森和他的“网络式教育”》一文,文章对蔡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洋思中学经过十余年努力所编织起来的“网络式”教育,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了基础教育的受惠者。现在,洋思的经验已引起了教育界,特别是各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今的洋思,已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变成了在江苏乃至全国都颇有知名度的“名校”。学校自1991年以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始终为100%,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蔡林森校长也入选“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洋思名声在外已是事实,但在她成功的背后却聚积着全体洋思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本期发表“洋思”当家人的一组文章,希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洋思人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我们确信,他们所提供的经验,看似朴实无华,但如果细细品味,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本刊2003年第11期曾登载特约记者撰写的专访《在理想和实践之间穿行——记乡村校长蔡林森和他的“网络式教育”》一文,文章对蔡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洋思中学经过十余年努力所编织起来的“网络式”教育,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了基础教育的受惠者。现在,洋思的经验已引起了教育界,特别是各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今的洋思,已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变成了在江苏乃至全国都颇有知名度的“名校”。学校自1991年以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始终为100%,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蔡林森校长也入选“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洋思名声在外已是事实,但在她成功的背后却聚积着全体洋思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本期发表“洋思”当家人的一组文章,希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洋思人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我们确信,他们所提供的经验,看似朴实无华,但如果细细品味,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本刊2003年第11期曾登载特约记者撰写的专访《在理想和实践之间穿行——记乡村校长蔡林森和他的“网络式教育”》一文,文章对蔡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洋思中学经过十余年努力所编织起来的“网络式”教育,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了基础教育的受惠者。现在,洋思的经验已引起了教育界,特别是各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今的洋思,已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变成了在江苏乃至全国都颇有知名度的“名校”。学校自1991年以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始终为100%,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蔡林森校长也入选“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洋思名声在外已是事实,但在她成功的背后却聚积着全体洋思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本期发表“洋思”当家人的一组文章,希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洋思人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我们确信,他们所提供的经验,看似朴实无华,但如果细细品味,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毕婷 《教育》2009,(10):43-43
作为江苏省泰州市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不到30年的办学历史,洋思中学完成了由三流学校到一流学校的华丽转身,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更是让众多中小学趋之若鹜、竞相学习。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外地同行来洋思取经,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教育局组织部分教师来这里参观考察一番返回后,全县中小学就掀起了一股学洋思的热潮。与这种热潮不太协调的是,当地教师似乎有些不适应。  相似文献   

15.
洋思中学是江苏省泰兴市的一所农村中学。就是这样一所在乡野中崛起的学校却创造了高中升学率100%,重点升学率江苏省第一的神话。洋思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教  相似文献   

16.
蒋祥明 《文教资料》2005,(19):98-100
一、对洋思经验的思考走进洋思,踏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有很多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那位于校园中央的人造风景,这倒不是我钟情于山水,爱赏鱼游莲动之胜景,只为景中小桥刻有“山不在高”字样而感叹。是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想,洋思人大概是在以此自况,而这又是何等的恰如其分。洋思中学,一个僻远的农村联办初中,把三流的师资队伍改造成为一流的师资队伍,把三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学生,专家肯定,慕名者纷至沓来。洋思人“仙”在何处?我想,这一切都源自洋思人的创新意识。洋思人在二十多年征程中就是依靠创新一步一…  相似文献   

17.
我们洋思中学原来是一所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的农村薄弱初中,近几年发展特别快,教学班由9个增加到56个,教师由30名增加到190多名。学校新教师特别多(全校教师平均年龄25岁,每年进3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外地涌进的难教育的学生特别多,建校任务  相似文献   

18.
洋思中学,20年前的一所“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已成为“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成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他们在实践中成功地探索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洋思”模式)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目标,已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现行各高校正在进行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有着启发与可借鉴之处,文章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方法论、环境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解读洋思     
关于洋思中学,大家已经谈了很多,我也想谈点看法,也算是对洋思的初浅认识吧!如何解读洋思现象?洋思为什么能从设备、师资、生源三个三流变成六个多——外地学生多、来校参观多、外出讲学多、宣传研究多、学习借鉴的学校多、荣誉多?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愿意把自己家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的孩子送到  相似文献   

20.
群言·文摘     
扩招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劳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就业促进会常务理事杨宜勇研究员认为,分析扩招与就业难的问题,首先要思考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如果存在过度发展或者过度投资,那么就存在大学过度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而事实是,中国2000多所大学,没有一所大学倒闭。一流大学毕业生就业不难——清华、北大都是100%的供求比率,而一些三流的大学、三流的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可能低至30%或者更低,根本差异在于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