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机器自然语言理解的本质是在形式化的自然语言基础上,用形式化的逻辑工具和形式化的知识去输入文本进行释义和推理。如何提高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统逻辑创立和发展到现代逻辑,对逻辑作哲学上的反思不断深入和展开.逻辑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现代逻辑迅猛发展和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要求和结果.逻辑哲学的主要论题包括:逻辑范畴的界定,逻辑真理,逻辑悖论,逻辑中的本体论承诺,推理、后承与蕴涵,形式化方法的哲学考察.  相似文献   

3.
经典逻辑中的一些有效推理规则对自然语言条件句推理的失效导致条件句悖论。情景语义学认为,造成条件句悖论的原因跟条件句所描述制约关系的背景条件有关。信息流理论继承情景语义学使用内涵方法处理内涵问题的传统、使用信息通道的概念在通道等级系统中表征条件句所描述制约关系的背景条件,对造成条件句悖论的原因给出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根据信息流理论对条件句悖论的分析和解释,本文进一步分析阐释信息流理论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哲学基础。在本体论上,信息流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由情景和关系构成的关系网络。在认识论上,信息流推理与认知主体及其知识状态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
自然语言逻辑与形式语言逻辑(命题逻辑等)的差别,主要在于一个研宄自然语言指号系统,一个研究形式语言指号系统,而两种指号系统的重要差别表现在语用方面。语用学与自然语言逻辑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说形式语言逻辑是语义逻辑,那么自然语言逻辑是语用逻辑。作为语用逻辑,着重研究语用推理,如行事推理、语境推理。  相似文献   

5.
逻辑悖论没有被哲学家们禁锢在理论的藩篱中,相反,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从逻辑悖论的概念和类型入手,分析投票悖论中的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运用自然推理演绎系统进行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并建立矛盾等价式,从而确证投票悖论是严格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6.
逻辑悖论没有被哲学家们禁锢在理论的藩篱中,相反,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从逻辑悖论的概念和类型入手,分析投票悖论中的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运用自然推理演绎系统进行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并建立矛盾等价式,从而确证投票悖论是严格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7.
要使形式逻辑更好地对说话、写文章起指导作用,就必须研究它在自然语言中的表现。概念、判断在自然语言中的表现,逻辑与语言界已有不少论著。我们拟对推理在自然语言中的表现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西方悖论研究是继古希腊和中世纪之后出现的第三次悖论研究的高潮时期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 90 1年罗素悖论发现至 3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 ,主要以集合论悖论研究为重点 ;4 0年代初至 70年代中叶为第二阶段 ,逐渐转移到以语义悖论研究为重点 ;70年代中叶至 2 0世纪末为第三阶段 ,回归到自然语言 ,在语形、语义、语用的统一中研究悖论问题。现代逻辑在悖论研究中得到了具体应用 ,悖论问题研究促进了现代逻辑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传统逻辑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逻辑教学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与我国逻辑教学和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逻辑教学现代化”不是要抛弃传统逻辑,而是传统逻辑教学也要现代化。但是,曾经采用吸收数理逻辑的方式效果不佳。从推理实践和自然语言论证的需要来看,用数理逻辑或“形式化”的逻辑来“取代”传统逻辑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最明智的选择是结合非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推理关系的形式化带来了“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本文对推理关系形式化引起的歧义和“实质蕴涵怪论”的产生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推理是逻辑的研究对象,而逻辑又必须应用推理,推理的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对推理进行形式化就会产生“怪论”。虽然“怪论”难以消除,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消除的。既然推理如此特殊,我们只能通过扩充逻辑种类的方法间接完成对推理的刻画,应该抛弃狭义的逻辑观,使数理逻辑的优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英汉民族在思维方式和语言的表达上都有着具象和抽象的不同侧重, 其根源在于不同的自然生存环境和文化土壤。深入地了解这一点, 有助于在翻译中, 穿越以重具象的感性智慧的中文和以重抽象的理性逻辑思维的英文的不相通之处, 使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集模糊和明晰于一体的矛盾统一体,世界的这些属性投射到人类的语言中,就形成了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与明晰性,世界的模糊性对我们建立在明晰思维基础上的传统逻辑提出了严峻挑战,迫使我们以多种思维方式认识与把握世界。从自然语言模糊性理论思考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找到了前辈们对模糊语言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理论思考,对这些认识成果的梳理过程便形成了我们对于模糊语言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论具体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和困难面前,有一批思想家在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的名义下,不自觉地探讨由抽象走向具体的思维途径;另一些思想家则企图回归经验主义。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由抽象走向具体的思维发展道路。具体思维是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的逻辑规律型思维。同异对立统一律是在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从同与异的对立统一中取同取异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具体逻辑是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组合具体逻辑形式而形成的结构具体思维成果的逻辑。具体逻辑形式是具体逻辑的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的结构模式,是运用具体语词表这的逻辑形式。具体思维方法是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的思维方法。在今天的科学眼界下,具体思维是最佳的运用自然语言的逻辑规律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直观与逻辑矛盾的加剧源于非欧几何的发展,因而在数学中推出了模型方法与形式化并试图以此避开悖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表情达意的目的,功能和特点几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区别在于科学语言表情达意是准确,稳定,具体而又抽象的,艺术语言则多义,模糊,流动而又形象的;科学语言表情达意遵循语法规范,艺术语言则遵循情感逻辑;科学语言表情达意平直实,艺术语言则空灵虚幻,追求神似。  相似文献   

16.
逻辑和语言的研究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几个领域。在语义领域,其主要理论有蒙太格语法、广义量词理论、话语表述理论、情境语义学和类型逻辑语法。这些理论自上世纪下半叶诞生起就呈现出逻辑和语言研究的交叉互动:尽管在形式语义学框架内逻辑始终强势影响着自然语言的研究,但自然语言的丰富性通过形式语义学的研究也一直作用于逻辑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的产生来看,语言学实际上是一门行为科学,它可分为科学语言 学和艺术语言学,科学语言依据的是客观性、逻辑性、推理性和抽象性;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在艺术语言的运思过程中,情感始终作为一种心理体验而起内趋作用,它表现为理的直接关照,或是在情感的形象中的思考,它呈现为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正因为如此,所以,好的艺术语言读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穿过眼帘用心感受的。  相似文献   

18.
言语交际中处处有逻辑,言语交际中的逻辑现象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言逻辑是自然语言及其使用的逻辑,而言语交际的实质就是人们对自然语言的具体使用,那么,语言逻辑研究的也就是人们言语交际中的逻辑问题。可见,学好逻辑有助于言语交际;同样,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语用研究必然要研究语言逻辑。因此,学好逻辑也有助于进行语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悖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但中西方思想家对此采取的态度和解决方法迥然不同。中国思想家对悖论采取的是一种逍遥的、诗性的解决方式,而西方思想家对悖论的解决则具有一种"执迷不悟"、一究到底的执着精神。文章认为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在于,中国思想家注重人生实践甚于客观的宇宙自然、客观规律,在方法上采取直观体悟的方式对本体进行整体性把握,而非经由逻辑化、抽象化的语言探寻。这种逍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观,一方面导致中国文化的"诗性智慧"特别发达;另一方面,一旦这种思维和语言进入现代的立法、科学、道德、制度建设等领域,便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歧义、混乱和无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