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伟 《编辑之友》2011,(6):121-124
我国史学界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称为中国近代史(史学界对近代史的分期存有争议,有的学者主张1840—1919为近代史阶段、1919—1949为现代史。本文从近代出版业发展的特征和连续性考虑,选取史学界的第一种分期结果)。中国近代出版史  相似文献   

2.
所谓中国图书馆学史,就是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按照中国历史分期,我们把中国图书馆学史划分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1840年以前)、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史(1840~1919年)、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史(1919~1949年)、中国当代图书馆学史(1949年以后)4个时期。本文探讨的是1840年以前中国图书馆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端,至1949年结束,长达109年的时间中,近代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不断在变迁,媒介制度也随着时代浪潮在悄然变化着。戈公振先生的著作《中国报学史》也忠实地记录了其中一段时期的变迁。本文将从《中国报学史》的内容出发研究近代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挖掘近代媒介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以及西方目录学的大规模涌入,极大地冲击着已成"永制"的中国传统目录学分类体系——四部分类法,使中国近代目录学分类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来新夏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研究领域涉猎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方志学和图书馆学多领域.《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从历史学、目录学和图书馆学三个维度对中国近代的图书事业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括性论述,首开三史合一的先河,将中国近代书史、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三史熔为一炉.  相似文献   

6.
以近代中国经济思潮的流变和经济实践为基础,依据不同时期主导经济思想的变化,对1840年到1949年中国经济思潮变迁历程进行五个阶段的划分。通过对每个阶段重要代表人物思想与实践活动的大致概括,梳理近代中国经济思潮演变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于1980年由上海图书馆编撰问世。《目录》收录了1902年至1949年间各门类丛书5549种,子目(单种)30940条。它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出版丛书的大体面貌,是一部查找和研究中国现代图书文献的重要工具书,为中国目录学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笔者对现代丛书的发展和内容,曾作过一番调查研  相似文献   

8.
朱德 《兰台内外》2011,(4):12-14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开始的,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止。中国民主革命的109年,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80年,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后的3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从1840年后至1949年之前,是中国体育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西方体育作为"西方文明"的物化载体,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就是这个时期。它是随着西方的洋枪洋炮和西方的传教活动一起撞开中国国门的,各国列强的武力入侵和文化入侵是西方近代体育活动传入中国的外因,而中国人为了发奋图强、寻求改良之路而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一系列的改良新政,是西方近代  相似文献   

10.
我在《中国图书馆学史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论》两文中均已写明:所谓中国图书馆学史,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把中国图书馆学史按照中国历史的分期,划分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1840年以前)、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史(1840~1919年)、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史(1919~1949年)、中国当代图书馆学史(1949年以后)4个时期。由于中国的近代与现代时间不长,为方便叙述,我们将其合为一节,称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史。本文所探讨的,便是这一时期图书馆学的历史。一中国在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之后,终于被(?)所需资金,原则上由事业单位自筹解决。自筹有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馆学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brary science is a subject o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emerg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brary science, which i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oretical library science. It falls into four historical periods,i.e. the ancient history of Chinese library science (before 1840),the modern history of it (1840-1919);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it (1919-1949)and the history of present age(1949 up to now). The full text of the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objects, contents, stages of history,significanc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study.ref.8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历史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中的组成部分。自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图书馆则于1904年进入“近代”。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二次高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则是产生在第二次中国近代史研究高潮中。图书馆界在对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过程中,借鉴了许多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馆百年历史阶段划分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回顾一下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一条不断开拓、向前的路。100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始终处于生生不息的继承发展之中,它所奠定的基础,为图书馆事业21世纪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以1920年文华图书科的创建作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诞生的标志,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回望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六个时期:①发轫期(1920年-1941年7月);②成长期(1941年8月-1949年9月);③转型期(1949年10月-1966年4月);④停滞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⑤恢复发展时期(1976年11月-1992年9月);⑥突破变革时期(1992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演进路径为:①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升;②学校教育由单层次向多层次再向高层次演进;③培训教育始终是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要形式;④图书馆学教育"盲点效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5.
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者所累积的学术成果,以博、硕士学位论文最具代表性。该文蒐集台湾1949年至2008年选题与古典目录学相关的学位论文,经过整理与统计,归纳出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6项特点,希望能藉此了解台湾古典目录学研究的概况与发展趋势,以提供未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论乔好勤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田 《图书馆论坛》2008,28(2):97-100
从目录学理论研究、目录学史研究、专科目录学研究、目录学教育研究四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当代目录学家乔好勤的目录学思想和目录工作成就,指出乔好勤注重目录学研究方法尤其是目录学史研究方法的创新,注重目录学致用性的实践,为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和目录工作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目录沿革的历史内在对应着经学发展史。在经学大背景下来审视目录学分类的经、史关系,可以发现经、史两部代表了国家意识形态,经、史处于离王权中心近的位置;而子、集则处于离王权中心较远的地位。还能总结出如下变化规律:但凡在经学正统期,比如汉、唐,目录分类明显重经、史;但凡在经学嬗变期,如宋、明,则经、史、子、集分类都有打乱,且不强调承载道统,因此在对待经、史、子、集上没有特别明显的轻重区分。而清代既是经学最后的复兴期,也是书目分类上四部法集大成的时期;但到了清末,书目分类为“实用”所突破,正如经学在经过清代最后的辉煌之后走向了没落一样,书目也无法再恪守四部分类,经、史的特殊亲缘关系也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聚焦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撰,通过论文、著作、口述等多种材料,首先较为全面地回顾其编撰过程并重新梳理分期为五个阶段,随后着力总结、呈现了编撰的成功要素,最后从《善本书目》编撰史角度出发,对编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成就与启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西目录学比较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现代目录学是依缘西方学理而建立的,本质上就是“比较”的产物。作为比较的“方法”,与其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程序或模式,毋宁说是在讨论跨文化目录学比较中碰到的难题,主要包括术语差异问题和文化差异问题两个方面。始自上世纪初的中西目录学比较一开始就与价值立场有关,或“拿来”或拒斥,分别代表了特定时期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20.
介绍清代学者对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书类书目的增补情况,并对其特点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增补书类书目的变迁,厘清各个时代的书目区别、消长情况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以为读者有效地利用尚书学典籍提供一份比较全面、可信的书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