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乐观人格问卷以及自编的硕士生裸婚态度量表,对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三所高校共209名硕士生施测,考察当今硕士生对裸婚的态度,并探索硕士生的主观幸福感、乐观人格与裸婚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硕士生主观幸福感与乐观人格存在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裸婚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乐观人格与裸婚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乐观人格在主观幸福感与裸婚态度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学生积极幻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积极幻想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7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积极幻想在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以及年级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差异显著;积极幻想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理想化、可控感、乐观性对积极应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使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采取问卷星线上的方式共得到1198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1198份数据中无焦虑症状762人(63.6%),轻度焦虑398人(33.2%),中度焦虑30人(2.5%),重度焦虑8人(0.7%);女生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历、年级和居住地在焦虑上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与焦虑存在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焦虑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对裸婚态度理论建构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和访谈调查,编制了硕士生裸婚态度量表.量表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硕士生裸婚态度量表共包含28个题项,由裸婚认知、裸婚情感以及裸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构成;(2)通过信度、效度检验,硕士生裸婚态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硕士生裸婚态度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708名被试研究对象考察了应对方式的特点、性别和专业差异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大专生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男生多采用解决问题策略,女生多采用求助策略;文科学生多采用解决问题策略,理科生倾向于自责和退避;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西南少数民族乐观、社会比较与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模型。方法:对1325名西南少数民族群众采用乐观问卷、社会比较问卷、少数民族心理压力问卷、少数民族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试,并用结构方程探索和验证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社会比较对心理压力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乐观对心理压力有间接预测作用;心理压力、社会比较、乐观对消极应对有直接预测作用,同时乐观、社会比较还对消极应对有间接预测作用;心理压力是社会比较影响消极应对的中介因素,社会比较是乐观影响消极应对的中介因素;乐观对积极应对有直接预测作用。结论:乐观、社会比较与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唐桂梅 《高教论坛》2020,(3):117-121
采用MBTI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143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通过SPSS22.0对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极为显著;心理类型中的J、T、S、E因子跟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呈高度负相关,且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J、T、E因子跟解决问题高度相关,且有较强的预测作用;E、J因子跟求助高度相关,且有较强的预测作用;J、T、S、E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预测力较强,对消极应对方式预测力较弱,对混合型应对方式预测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我们对250名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问卷。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自尊、自我效能感倾向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付方式呈负相关;当代大学生倾向于采用积极应付方式;应付方式中性别差异仅存在于求助因子中,年级差异仅存在于退避因子中;解决问题因子对自我效能感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和自责因子对自尊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最后的结论是,使用适当的应付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402名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来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0.1%;从各个因子来看,学习焦虑检出率最高(51.0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年级、性别差异。(2)小学生社会支持方面年级、性别差异显著,而应对方式上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3)高社会支持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低社会支持组,低消极应对组和高积极应对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应的高消极应对组和低积极应对组。(4)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与MHT总分及除自责倾向外的诸因子相关显著,客观支持与孤独倾向相关显著;两种应对方式均与MHT总分及除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外的诸因子相关显著。(5)主观支持以及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进入了回归方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人际敏感性问卷,探究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感、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人际敏感性均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均能显著预测人际敏感性。应对方式在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敏感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通过从认知改变、积极应对和人际互动等方面提升贫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对其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影响,随机抽取无锡大学新生志愿者129例和非志愿者123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人际反应指标量表(IRI-C)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志愿者的E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和非志愿者在IRI-C各分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女性志愿者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女性志愿者的想象和同情关怀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共情能力不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志愿者普遍拥有外向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病理性网络使用呈高发趋势,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究。以909名中职生为被试,运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络使用量表(APIUS)、D型人格问卷(DS14)、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检验应对方式在D型人格对病理性网络使用预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应对方式能显著预测病理性网络使用,并能在D型人格与病理性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提示,通过认知训练来让个体科学认识应对方式、改变应对方式,可能是干预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着手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国内广泛运用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150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在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高中生在个人取向家庭价值感维度、应付方式幻想因子上存在显著来源差异。(3)高中生在总体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价值感、社会取向生理价值感、应付方式解决问题因子和自责因子上存在年级主效应。(4)自我价值感大部分维度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心理一致感问卷(SOC-13)和应对方式量表(简短版)对289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一致感、状态焦虑和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及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心理一致感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问题焦点、情感聚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逃避解决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2)心理一致感在情感聚集、问题焦点和逃避解决三种应对方式对状态焦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对状态焦虑的影响中则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选用罗特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总体偏高,人际信任无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差异;人际信任与怀疑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合理化挫折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自责、退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EPQ、SCL-90对高职院校130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外向性与具有普遍适应意义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一些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心理症状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心理症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具有普遍适应意义的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得分呈显著负相关,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291名藏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施测,探究藏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心理韧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上水平;藏族中学生倾向选择的应对方式依次为:忍耐、问题解决、退避、发泄、幻想和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多元回归显示,藏族中学生积极的心理韧性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与其胜任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胜任力问卷和职业压力应对问卷对河南的262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调控型应对、情绪型应对与教师胜任力及九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维持型应对和教师胜任力及九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求助型应对仅与关注学生、人际沟通呈显著负相关。(2)个人特质、关注学生和信息收集对调控型应对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人际沟通对维持型应对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个人特质和人际沟通对求助型应对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人际沟通是负向预测作用;关注学生对情绪型应对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与胜任力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教师胜任力水平越高,越易于选择调控型和情绪型等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