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两大体系。因此,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中国化主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有关党的建设和发展理论中国化的产物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世纪之交的中国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必将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特征不断探索、不断解决的问题。领导有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自身建设必然要求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开创和实施了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的两个伟大工程。江泽民在世纪之交,总结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经验,汲取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苏联东欧剧变的深刻教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就是要建设一个“三个代表”的党,就是要建设一个中国特色的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发展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人手,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的新内容,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解决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新的历史时期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常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新世纪,我们应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
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经验具有共同的实践源泉。我们党领导的波澜壮阔、震古铄今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13年的伟大探索,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直接来源、根本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深植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饶沃土中成长起来的科学理论中的参天大树。从时间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短时间内的智慧闪光,而是长时期艰辛探索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确保党对高校的坚强领导,是高校党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我们认为,必须把始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在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做出了新的高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纲,是解决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迈进新世纪、经受新考验、赢得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国际国内新的历史条件下 ,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 ,“三个代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缺一不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指出了“两个文明”建设、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纪检监察工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决定的,也是由纪检监察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重要部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我们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党的建设总目标,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就为纪检监察工作指明了总目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三个代表”是衡量…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境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全面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时代的变化,新的考验和挑战,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内涵、特别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政治意义,空前地凸现出来。“三个代表”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变化条件下“我们应该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在复杂局面中统揽全局的内在要求,使党站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列。“三个代表”全面阐发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标准和途径,是衡量党的建设得失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人类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且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正确认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继毛泽东之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再探索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民主革命时期以群众运动作为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的方式,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群众运动又成为实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之反作用的重要方式.这是"八大"路线产生和中断的动因之一,具体反映在"八大"前后刘少奇对以群众运动加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式有过三次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即从批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到赞同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从支持"反冒进"到认同反"反冒进";从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到批评以群众运动代替群众路线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错误做法等,这个过程反映出党对迅速来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准备不足"的历史状况,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认识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开拓意识,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和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党建的历史使命。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把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结合起来,在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的同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标志着党的执政历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共致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同时,这些回答也使执政党对于执政的主题、执政的主旨和执政的要务等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推动新时期我党执政包容性思想建设和发展,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阶段划分、历史轨迹等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温这些理论思想,研究和学习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对于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并清晰阐明了两个历史时期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定位,认为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两个不能否定"予以深入条析,不难发现其具有理论、历史和实践上的合理性及重要现实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中,可以寻得"两个不能否定"的理论依据;从中国近代救亡图存史、苏共发展史和中共奋斗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可以获得"两个不能否定"的历史镜鉴;而且,"两个不能否定"作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遵循,对于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进而坚定历史自信至关重要,同时也对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贯彻十七大精神,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回顾和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使学员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成功实践及理论渊源;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及宝贵经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与人全面发展“两个历史过程的发展相统一”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其三,丰富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其四,为推进政治民主化制度建设奠定了人性论的哲学基础。这一科学理论对于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理论,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从而赋予了唯物史观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