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众影像传播是大众传播理念差异化和受众市场细分化应运而生的产物,其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弥补大众影像传播无法顾及的传播空间、传播广度、传播深度和传播效率。其发展趋势离不开消费社会、受众细分、大众媒体的弱化等社会语境的促动,而行业自我调适与国家法制监管的有机结合则是分众影像传播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阅读的个体化和细分化,分众阅读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本文将结合实例,对分众市场的图书策划提出市场定位、读者定位、内容定位和形式定位等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受众对电视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电视业已经进入了“非群体传播时代”。电视受众市场的细分化、分众化已成为电视节目的定位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作为最受大众欢迎的优势媒体之一,电视对家庭层面的反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王珏 《新闻实践》2014,(7):62-64
手机终端的普及,"自媒体"迅速发展,迎来了信息业和媒体业更大规模的改革。媒体应该如何遥望大众和分众的背影,重建"个众"市场?本文以旅游行业报《江南游报》为例,描述了媒体市场细分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成为主流媒体,网络社区日益壮大之时,对于正身处寒冬中的广大企业来说,选择日益完善精准化的社区营销方式,是在"危"中实现逆境崛起的绝好机会,也是适应传媒分众化、市场细分化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6.
贴近:党报细分化与反细分化以赢得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报重振雄风、赢得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读者。没有这个基础市场,其它都是空谈!事与愿违的是,一些党报发行量下滑,丢失市场的原因之一,往往正是出于市场的考虑,将自己的读者限定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工商界、国有企业的高端读者,称之为“细分市场”……一、左右出击:市场渗透与市场扩张近段时间新闻界讨论细分市场,有绝对化倾向,讲多了细分的“一面之词”。专门研究市场的营销学,是既讲细分化又讲反细分化的。党报也亟需兼顾这两者来赢得市场。细分化以锁定目标,抓牢“分众”。党报目前…  相似文献   

7.
八年多前,一个上海男人在等电梯时突然发现了楼宇电视,一个精准的细分化定位,将分众送入纽约纳斯达克,从此股价直冲云天!今天,2011年——这个让人为之疯狂的想象很可能来自于正在迅速崛起的视频网站!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频道专业化正是对观众日益细分化的结果.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广播电视实行集团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专业化运作已形成气候,分众化传播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C-SPAN:把镜头对准国会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电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美国电视业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满足日益细分化的受众需要。美国有11000多家电台,近2000家电视台,还有众多的有线电视频道。美圉共有9690万户拥有电视机,其中60%以上家庭接  相似文献   

10.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为多元观众服务,是当今中国多数博物馆正在思考并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方博物馆普遍使用的分众策略为对象,讨论博物馆分众的意义,并从四个角度梳理、分析现有的博物馆分众研究及相关实践,即基于来源地角度、基于社会人口学角度、基于心理因素与基于行为因素的分众。基于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的分众研究相较之下比基于来源地和社会人口学角度的分众研究对分众服务更具指导意义;依赖单一的分众角度的研究不能有效地帮助分众服务。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展览兼顾“分众”和“大众”服务,以“项目运作”作为一种分众服务策略,有规划地履行为公众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何燕 《新闻传播》2010,(9):66-66
从某种角度来讲,广播在生产节目,也是在生产自己的。受众。传媒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对受众的竞争,是对社会注意力资源的分割、吸纳、竞争与维系。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受众已从过去的“大众受众”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的“适位受众”时代乃至“一对一受众”的互联网时代,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加专业化、细分化、主动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2.
专业化电视频道第一应避免目标受众过于窄化、过于单一,对频道主题所覆盖的受众群体缺乏有效分层,即囫囵吞枣地把节目奉献给受众;第二,如果节目时长划分过于单一。板块特征不强。导致整体节目编排缺乏厚重感和节奏感,影响品牌节目延伸效应的发挥和提升时段收视率;第三,分众化节目在编排上也要避免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层次覆盖。此外,还应积极把市场细分化的营销理念引入节目设置和节目类型细分化上,在节目小众化、多样化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传播海量快捷,迫使纸质媒体转型,走向细分化分众化,在特定领域寻找特定的读者,在有限的空间拓展生存的空间。同时网络时代又为纸质媒体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地方报纸可轻而易举地在世界任何角落"落地"。本文试图以《新民晚报》海外合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把握海外华文读者的分众市场,根据各国华文读者与媒体的不同需求,实行针对性做版,点对点传播,并以此探索在网络时代全球化条件下纸质媒体海外合作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钟小霞 《新闻前哨》2003,(11):30-31
随着中国报业市场的细分化,传媒“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家庭成员为诉求对象,人类健康为报道主题的健康新闻媒体倍受关注。近年来,健康新闻传媒的发展迅速,由最初的“健康问答”、“医药专栏”演绎为“健康专刊”。“健康专刊”如何办出特色水平,拨动读者的心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分众时代电视社会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纸质媒介还是电子媒介,在市场化运作的大背景下.首先考虑的就是目标受众群的定位.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通盘拥有市场.追求普泛的大众占有率。报刊杂志日益细分化.电视从栏目化向频道专业化发展.收费电视正在步履匆匆走入百姓家.这些无不昭示着大众传播已经进入分众传播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一、分众化的电视媒介电视媒介的传播发展一般经历这样的过程:大众化传播——分众化传播——个性化传播。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化,是社会和媒体发展的第二次进步。电视媒介以细分受众市场为基础,进行专业化的、分众化的传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邓国超 《新闻窗》2006,(3):18-21
20世纪的中国报业,大多数报社编辑、广告、发行走的是一条以传统统一模式为主的营销道路。进入21世纪后,以数字化革命、光纤维通信革命、电脑革命等三大技术革命为媒介的信息高速公路迎来了报业经济的分众时代,都市类报纸正处在进一步细分化、专门化、科学化的市场环境中,也意味着信息高速公路带来了人们共享信息的民主化、开放化的新型报业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分众化是社会转型期受众的显著特征。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当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化的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起点和落点。作为"分众"的听众与广播媒体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听众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落点,其转型期分众化特征对广播媒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广播面对分众化的听众如何更理性、自觉地进行传播,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杨忠胜 《青年记者》2008,(12):86-87
当今的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频道专业化正是对观众日益细分化的结果。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广播电视实行集团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专业化运作已形成气候,分众化传播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在这个电视频道转型的非常时期,如何在众多的频道中脱颖而出,率先占据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
  分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群落。消费者、传媒的受众,都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群落。此后,日本的市场研究机构“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在《分众的诞生》一书中对分众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以“划一性”为基础的“大众”社会正在分化成为个别化、差异化的小型群体,这是一种“被分割了的大众”的现象,因而被冠以“分众”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