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闻导刊》2007,(3):23-23
关键词一:分众。这个词已经被分众传媒实践。1998年整个社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社会各种各样的人群和商品出现细分化的趋势,必然导致传播领域的细分化。于是我们看到手机、房产、汽车越来越有受众分层的象征。未来的媒体一定是由大众向分众转变。  相似文献   

2.
分众化是社会转型期受众的显著特征。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当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化的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起点和落点。作为"分众"的听众与广播媒体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听众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落点,其转型期分众化特征对广播媒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广播面对分众化的听众如何更理性、自觉地进行传播,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分众化的电视媒介电视媒介的传播发展一般经历这样的过程:大众化传播——分众化传播——个性化传播。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化,是社会和媒体发展的第二次进步。电视媒介以细分受众市场为基础,进行专业化的、分众化的传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的今天,受众明显分化,媒体也随之精确定位,越来越“分众化”。这种做法在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带来某种隐忧,其中存在诸多的弊端。分众传媒的成功给分众传播这一传播形态点火加温,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据此误读分众传播这一概念,认为分众传播是媒体成功的王道。分众传媒的成功在于其独特定位,即它开发了一片信息传播的“蓝海”。这是特定商业实体的特定做法,而不应该由此就对分众传播趋之若鹜,从而淡化大众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方言电视节目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艺 《新闻前哨》2008,(8):88-90
竞争是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外部因素,方言类电视节目兴起的内在动力是媒介传播的分众化、窄播化。方言电视节目让受众在同一时间不同频道、不同时间同一频道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大众到分众,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被称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前四次是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相似文献   

6.
王长潇  高瑞 《新闻界》2008,(5):16-18
作为消费社会和受众细分驱动下的必然产物,分众影像传播繁荣发展的背后,暗含的是消费主义的高度指向和全方位的消费诉求。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消费主义指向通过各种路径塑造了一系列的社会映像,进而引发人们的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受众对电视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电视业已经进入了“非群体传播时代”。电视受众市场的细分化、分众化已成为电视节目的定位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作为最受大众欢迎的优势媒体之一,电视对家庭层面的反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吴越 《新闻世界》2009,(8):42-43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推及传播领域,出现了传播的定向化,即针对受众差异性而进行的分众传播。所以,分众时期的编辑工作应该满足受众专业化的需求,注重细节、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9.
一、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
  分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群落。消费者、传媒的受众,都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群落。此后,日本的市场研究机构“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在《分众的诞生》一书中对分众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以“划一性”为基础的“大众”社会正在分化成为个别化、差异化的小型群体,这是一种“被分割了的大众”的现象,因而被冠以“分众”之名。  相似文献   

10.
一、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
  分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群落。消费者、传媒的受众,都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群落。此后,日本的市场研究机构“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在《分众的诞生》一书中对分众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以“划一性”为基础的“大众”社会正在分化成为个别化、差异化的小型群体,这是一种“被分割了的大众”的现象,因而被冠以“分众”之名。  相似文献   

11.
自互联网开启分众传播时代至今,分众传播已成为纸媒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分众传播是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分众传播要细分受众群;分众传播要为"内容为王"注入新内涵。因此在分众化背景下,"三农"新闻要实现转型,就要强化用户意识,细分受众群,还要坚持融合与创新,通过用户定制服务赋予"内容为王"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分众理论最早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而后在大众传播领域大显身手。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分众传播理论更在不同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在三屏合一(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的全媒体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日趋多样化,以时下最火的真人秀节目为例,其背后成功的因素也跟分众传播密不可分。用分众传播的模式精准定位受众、细分受众并灵活应用新媒体进行分众营销,方能达到最优传播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分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媒体由"广播"走向"窄播",大量新生媒体以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为目标,逐渐分化以往的大众消费群,使大众传播媒体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新生媒体的一个代表,航空电视利用自有的高端受众与优质的传播环境,以其独特的市场细分,聚拢众多高端人群的视线,成为分众媒体中一个特殊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与市场被不断的细分,常见的大众传播广告模式已不能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传播活动也由大众传播逐渐走向分众化传播。此间,大量的分众化媒体迅速崛起。DM杂志继承了传统DM广告分众传播、免费投放、直达受众的优势,加上其广告针对性强、可测性高、反馈机制良好和价格低廉等特...  相似文献   

15.
马钊  李中楠 《青年记者》2016,(23):130-131
分众,顾名思义,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受众分属于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民族、职业、居住地等;在社会群体归属特征上,则分属于不同的家庭、学校、单位、阶层以及社团党派、宗教团体和文化群体.分众传播最大的特点是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或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一直以来,成衣业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今时今日,这样的格局发生了转变,以每个消费者为主的“定制”营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接受并应用,消费者渴望自主选择、渴望个性的想法已经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生存环境下期刊的编辑思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作为大众媒介的电视为了实现大众传播,越来越多地实行多频道的分众传播方式.期刊相对于电视,其本身就是一种分众传播媒介.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社会进入了网络化生存的环境下,期刊内容该怎么做才能吸引读者,抓住不同的受众?既往的编辑模式该有什么样的变化,以适应不同读者和不同传播载体的需要?现有的编辑理念该有怎样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本文就一己之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传播越来越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传播的对象由“大众”转为“小众”,传播的方式由“广播”变为“窄播”。与此相应,“满汉全席”式传播受冷遇,为特定受众服务的分众化传播日益得宠。往昔的“综合服务”正逐步转向面向特定观众的专业化服务,这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达4.2亿,互联网普及率31.8%,按照有关媒体受众规模占人口总数20%即可称为大众媒体的国际通行说法,中国网络媒体已从小众媒体、分众传播进入大众传媒时代,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网民快速增长,互联网中的广告信息传播在面对形态多样的受众行为时,不得不改变在大众传播时代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成为定向传播,即将受众进一步"分众"。互联网带来了分众传播更充分的实现基础,而"分众传播"正好契合了这些人的复杂性,"分众传播"模式使人们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这一转变对整个商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实现了信息与受众的互动,信息才具有价值。分类传播时代有价值的分众传播将会幸免于竞争的恶劣生存状态,以其价值而在特定的人群中享有稳固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20.
试论21世纪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兴盛的时代,受众地位的研究显然需要重新审视。有人认为受众 与传者的距离正在消解,但事实上受众与专业传播机构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也有人 认为受众的地位已发生质变,而事实证明,这种质变并没有发生。我们仍将面对一 个分众化传播的时代,这种分众传播的时代受众将真正享有信息的选择权,比网络 出现以前的分众化传播更进一步。一个后分众化传播的时代已经来临。 对于受众研究来说,长期以来,它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