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对象一直是各种教育理论流派的研究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发展。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首先,从纵向的年龄维度上看:《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儿童确定为十四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因此,儿童教育的对象应是0~14岁的儿童。由此,也可推知,儿童教育包括了胎教、家庭教育、托儿所教育、幼儿园教育、初等教育(小学及初级中学教育)及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其中,幼儿园教育和托儿所教育是两种正规的幼儿教育形式,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幼儿教育形式,如胎教、家庭教育及社区教育(幼儿中心、家庭(?)托等),也称非正规幼儿教育形式。因此,幼儿教育的对象也不只是3~6岁的幼儿,还应包括0~3岁的孩子,从年龄划分上看应是0~6岁的儿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0~6岁的儿童中,不同年龄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均等。就全国范围来说,正规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教育主要面向3~6岁幼儿,其中,6岁幼儿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儿童接受教育主要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两类机构。一般来说,0~3岁儿童进入托儿所接受保育,归卫生部门管理;3~6岁进入幼儿园接受保育和教育,归教育部门管理。这种管理  相似文献   

3.
朝鲜,在这个并不是很富裕的国家里,人人有学习的机会,从小到老都能享受国家免费的教育。他们的学前教育是什么状况呢? 朝鲜从各方面关怀所有的孩子,使他们在良好的保育教育条件下,健康幸福地成长。在城市、农村的每个洞(街道)、里(乡)以及有妇女工作的单位都有托儿所和幼儿园,孩子满3个月就可去托儿所,直到3周岁。4岁上幼儿园低班,5岁在幼儿园高班接受一年的学前义务教育。全国现有4万多托儿所和幼儿园,入托率为80%,入园率为98%,总人数达166  相似文献   

4.
在加拿大,学前教育同时在家庭和学前机构(托儿所、幼儿园、学习中心等)中开展。孩子在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之前,在家与母亲相处三四年。另外,有些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在父母上班时,就受日间管理中心照看。据1988年的研究显示,57%的有3岁以下孩子的母亲出门工作时,她们的孩子就由日间管理中心或亲友邻居照看。以上研究表明了,加拿大有孩子的母亲中有一半左右是留在家中看孩子的。 当孩子5岁该上幼儿园时,幼儿园教育一般强调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幼儿接受教育的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和幼儿园,并且两个机构的教育往往是断层的。一般来讲,0~3岁的婴儿进入托儿所,归属于集体事业管理局管辖,实施的主要是保育;3~6岁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归属于教育局管辖,实施的是学前教育。长期以来,这种管理上的不一致、机构上的不统一,造成学前儿童教育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如何更好地实现从零岁开始的教育,实现托幼一体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从托儿所退学美国耶鲁大学儿童学习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托儿所学生的被劝退率有所上升,现在是6.7‰(而幼儿园是2.1‰),即去年有5000个孩子被托儿所开除了。其中,男孩子人数是女孩子的4.5倍,美籍非洲孩子的人数是美籍拉丁美洲孩子和美籍高加索孩子的两倍,4岁孩子的人数是3岁的1.5倍。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如室外活动时不听劝阻从课室跑到停车场,打老师和同学,违反规定带玩具枪回校等,校方担心他们会出现安全事故。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行为不当儿童的数量激增,以前托儿所150个学生中只有一两个行为不当…  相似文献   

7.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学习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托儿所学生的被劝退率有所上升,现在是6.7‰(而幼儿园是2.1‰),即去年有5000个孩子被托儿所开除了。其中,男孩子人数是女孩子的4.5倍,美籍非洲孩子的人数是美籍拉丁美洲孩子和美籍高加索孩子的两倍,4岁孩子的人数是3岁的1.5倍。  相似文献   

8.
1949年7月宋庆龄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福利会托儿所。1951年托儿所分为婴儿托儿所(收56天—2足岁婴儿)、托儿所(收2—6岁幼儿)。1953年婴儿托儿所改为托儿所,收1岁半—3岁婴儿;托儿所改为幼儿园,收3—7岁幼儿。招收对象主要是干部、军烈属、劳动模范、工人、知识分子、残缺人员和国际友人的孩子。宋庆龄生前曾多次来园、所亲自检查卫生、儿童营养和教育工作,并聘美国专家耿丽淑女士为托幼工作的顾问。她不负宋庆龄的重托,深入班级,进行调查研究,和教师们共同讨论教育问题。1950年宋庆龄和周恩来共同制定了中国福利会的工作方针:要在妇女儿童保健、少年儿童文化教育方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学校教育已成为“社会化”的同义语,这不仅因为它是有组织的、正规的文化知识传播活动,而且由于它的直接与间接参加者人数越来越多.美国已经形成相当完备的教育体系,它可以将人的一生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2岁半到5岁的幼儿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学前班,4到6岁的儿童接受幼儿园教育.从6到8岁开始,孩子接受长达12年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的幼儿园基本上都是私立园.招收6岁以下的孩子。类型主要有两种:托儿所和幼稚园,其中幼稚园较多是半日制,托儿所大都是全日制。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这一特点在幼儿教育领域也体现得很明显。各园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很多幼儿园采用双语教学,基本上是上午英文老师授  相似文献   

11.
我小的时候,父母亲分居两地,我是在托儿所、幼儿园里长大的。世事真有惊人的重复!我们夫妇分居两地,我的孩子——赵小佛也在托儿所、幼儿园里长大。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我要从心底里喊一声:感谢你,幼儿的第二个母亲! 小佛出生五个月,就进了托儿所。当时,我没奶水,托儿所的阿姨们不厌其烦,一天数顿为他调制奶糕。小佛四岁进了幼儿园。这孩子生性好动,非常调皮,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不胜其烦。小佛班上的老师对孩子的爱抚、教育,真让我们这些作父母的自愧不如。她们循序渐进,动情善诱,因材施教。小佛喜爱画画,老师就注意培养,只要小佛较认真地画了一张,老师就把画贴在墙上,让孩子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2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为加强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内蒙古卫生部门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主要适用于内蒙古境内所有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等托幼机构。主要针对托儿所、幼  相似文献   

13.
这次到美国帮女儿带孩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人特别善于利用视频教育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我的两个外孙女都是在美国出生的,大丫4岁,小丫2岁,都上幼儿园了。每天,女儿从幼儿园把她们接回来,两个孩子先跟我们老两口儿待一会儿,然后就分别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开始看视频。这段看视频的时间正好也是女儿的做饭时间。每到此时,我的两个外孙女  相似文献   

14.
罗马尼亚的教育制度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这几种类型和阶段。在党和国家领导下,罗马尼亚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一学前教育儿童一至三岁入托儿所,三至七岁入幼儿园。农村在农忙时有季节性幼儿园。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一九七五年)中,幼儿园扩大了九万多个名额,是一九六九年的两倍,比战前增加了七倍。目前,有百分之七十三的适龄儿童(八十二万)能接受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一、学前教育简单数据俄罗斯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把学前教育定义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基础之一”。托儿所和幼儿园为学前教育实施机构。托儿所面向2个月至3岁的儿童,幼儿园面向2岁至7岁的儿童。截至2008年年底,全俄共有0~7岁儿童1180.9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奠定良好的基础,出生前就注重胎教,出生后便开始参加各种亲子班。到了1岁半后,很多家长早早就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或托儿所,希望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幼儿入园的年龄从原来的3周岁提早到了1岁半。然而1.5岁~2.5岁的幼儿因为年龄特点,入园后会出现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5点:  相似文献   

17.
“硬件”考察 孩子两三岁了,应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呢? 首先,要了解幼儿园的类型。幼儿园有日托、全托、半日托等类型,分别招收不同的对象。有的幼儿园只招收3~6岁的幼儿,而有的幼儿园具有托儿所性质,也招收3岁以下的婴幼儿。有的幼儿园只有日托,早上上班前要送孩子入园,下午下班后要接孩子离园;而有的既有日托,又有夜托,即全托。如果您的工作太忙,或因工作需要(如上夜班)来不及接送孩子,建议您将孩子送往有全托班的幼儿园;当然,  相似文献   

18.
吴琼 《学前教育》2006,(12):3-4
目前,关于托幼一体化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代表性的观点。1.托幼一体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托幼一体化是托儿所、幼儿园管理体制一体化的问题,即理顺托幼管理体制;其二,托幼一体化是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一体化的问题。即在0-6岁的教育工作中,如何把握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如何确定完整的教育目标,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2.托幼一体化是采用系统、整合的观点,对学前教育进行纵向和横向连接.即纵向连接托儿所和幼儿园两个机构,横向连接家庭、社会教育机构、社区,对0-6岁婴幼儿进行整体性教育的过程。3.托幼一体化是指学前教育一体化的规划。  相似文献   

19.
已经受过1~2年托儿所集体教养的孩子,到了幼儿园以后,往往还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问题。他们中有的一到园就啼哭不止,缠住家长不让离去;有的不肯进活动室,吵着要找托儿所原班的老师;有的进了活动室坐在位子上闷闷不乐;甚至有个别孩子大小便失禁。引起初入园孩子这种不适应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们的工作忽视了托幼衔接教育无疑是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托幼衔接教育工作应着眼于托儿所教育的全过程,在大托班后期再集中进行专门的入园教育和组织工作。我们根据  相似文献   

20.
每到七八月份,都会有很多年轻父母前来咨询,因为马上就是宝宝要入托儿所(幼儿园)的九月份了。“我家宝宝胆子很小,去了托儿所会不会不适应?”“我家宝宝特别好动,而且很任性,我担心他进了托儿所,老师会不喜欢他!”“奶奶特别疼爱孙子,她说孩子在家里好好的,干吗非要入托儿所,等孩子3岁直接入幼儿园不就行了?可我想让宝宝到集体环境中去锻炼锻炼,千说万说,他奶奶总算同意了,可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什么孩子不适应,不好好吃饭,害怕生病等。真是头疼!”今天,我们针对那些即将开始集体生活的宝宝及其父母们,就宝宝入托儿所(幼儿园)的话题来聊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