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结合15所高校的实践,对我国高校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反思,指出高校产学研合作已初具规模,采取成立学校董事会、合作双方互聘兼职教授和技术顾问等方式,依托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硕士,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高校的科研能力;指出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中存在合作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合作队伍不稳定、企业获利不多,缺少参与原动力等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培育龙头企业或集团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现状,说明了高等工程教育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起着主要作用,探讨了系统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分析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以及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几种模式的比较,通过在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初步实践,探讨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教育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深入比较中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对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和发展,将起到一个借鉴和推进作用。文章剖析了我国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分析亚太主要国家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特点,发现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剖析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选择的建议,即"政府组织推动、国家示范带动、高校(科研院所)主导主动、企业重视联动"。  相似文献   

5.
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高校自身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两个视角,揭示了新时期强化产学联合,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时代意义.在分析产学研合作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产学联合人才培养应重点把握的三个要素.进而深入探讨了如何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开辟多元化的培养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切实保障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长效发展等高等工程教育中面...  相似文献   

6.
“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与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预就业过程教育,将教育与就业相揉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模式和就业方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与三方共赢的产学研合作运营模式三方面阐述了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突破口。实践表明,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就业铺设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本文在介绍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为应用型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有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正式提出是在1985年的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织召开的全国首次合作教育研讨会上,此后.我国部分高校借鉴外国经验.先后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1991年.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先后有几百家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参加,在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企业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参与、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进程中,企业与高校承担着相同的重要使命。而高等工程教育离不开工业企业全方位的参与和支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企校合作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尽快建立和完善高等工程教育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制度与体制,使企业全过程、多层次参与高等工程教育,形成校企共同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与转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工程科技人才的能力特质标准与跨界性成长规律,认为高校培养研究生应遵循产学研结合的教育规律。指出目前制约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障碍有:产学研结合存在体制壁垒,校所企合作面临机制束缚,科教融合缺乏有效的平台。介绍了常州大学依托产学研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方案更新,改革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师资,拓展工程实践项目等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区教育队伍建设面临结构不合理、建设水平偏低、提升路径缺乏、队伍稳定性不高等问题;高校服务社区在资源和角色两方面优势明显;高校参与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在"以人为本"和资源整合的原则下,采用高校教师走进社区、师生挂职、产学研合作及高校场馆服务社区等路径,来促进高校服务社区视角下的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基本概念,研究了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合作建立集教学、生产、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本模式,提出了新形势下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的新举措。国内许多高校实践效果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介绍了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种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方工程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合作教育自 80年代初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之后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 ,这一教育和科研合作模式已经日趋成熟 ,深深扎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 ,成为我国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为高校的技术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我们也深感到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地方工程院校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模式。一、地方工程院校产学研合作的育人实践1 产学研合作是地方工程院校教学实践的显效途径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地方工程院校 ,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各种应用型人才。我们引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程教育“手…  相似文献   

15.
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为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论述了产学研合作的含义和重要性基础上,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科学高级人才培养中的初步尝试为例,验证了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也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学校教育封闭,教师积极性不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淡薄、缺乏合作意向等问题。高校与企业在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过程中,要站在国家角度及长远发展角度进行考虑,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科学模式,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教育在国内高校中已经开展多年了,高校和企业合作互补,对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转化应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指出目前地方高校在产学研教育中,高校教材必需突破原有模式,因而提出当前改革理科教材编写模式的设想。产学研三方面人才合作编写教材,注重现代科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实际能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取舍与重建教材内容,使高校理科教材适应产学研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与学术型硕士同质化现象普遍,二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就业困难。高校联合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联合培养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可以整合企业社会教育资源,大力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了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在产学研合作培养过程中通过深入与合作企业的科研合作探索出一些较为成功的模式,为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课程集群嵌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切合行业应用的课程群,整合高校和企业的教育情景和教学资源,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缩小高校与企业的空间距离、文化距离和知识距离,达到符合产业振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需求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情况总结,提出了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及教育改革创新模式,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及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使工程研究中心在高校产学研合作和教育创新改革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