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江历史上是一座大爱之城,西津古渡的救生会很多人耳熟能详,在它之后镇江民众自发创立的瓜镇义渡局可能就知之甚少了.笔者最近查阅了相关档案和资料,逐步厘清了那段历史. 一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18日,由全国18家卫视参加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风光纪录片大赛谜底揭开:海南卫视以《江南第一渡——西津古渡》力拔头筹,河北卫视、安徽卫视等分获二、三等奖。正如本次大赛主评委、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郭宝新在颁奖时所说:这种命题应试式的比赛是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3.
活动     
《视听界》2014,(4):11-11
2014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将举行 本届盛典将于11月21-25日在镇江举行,主题为“看见中国”。奖项分长片、中片、短片三个类别,  相似文献   

4.
江苏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自然风光秀美,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吴文化  相似文献   

5.
六朝古都南京因长江龙盘、钟山虎踞而天下闻名.江南风雨和历史硝烟共同孕育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江苏省档案馆坐落于城市的中心,南有新街口,北有鼓楼,东有南京大学,西有五台山体育馆和南京师范大学,现址位于青岛路1号,历史上曾是清代文人袁枚的故居--随园.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人在镇江英国领事馆的初建时间问题上观点不一。新近从英国国家档案馆获取的一批档案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在这批档案中,绘制于1864年7月的《镇江英租界平面图》与绘制于1871年9月30日的《根据现状在镇江领事建筑预留地(317号)上构建房屋的草图》否定了镇江英国领事馆"1864年建成"说,而绘制于1876年5月19日的《镇江英国领事馆馆区平面图》及大英工部总署的数十份文件支持了"1876年建成"说。自镇江1861年开埠后的十多年里,镇江英国领事馆的馆址经历了北固山甘露寺、焦山自然庵、西津渡观音洞3次迁移。1872年11月,大英工部总署远东分部的第二任主管罗伯特·H.波伊斯开始提议在镇江建造新领事馆。1873年6月,波伊斯完成镇江新领事馆馆舍的设计说明。1876年,领事官邸与领事办公室、警官宿舍、监狱两幢新建筑竣工。英国人对镇江口岸地位认识的变化影响了领事馆的建造过程,其中1867年至1876年期间镇江英国领事馆的降格无疑是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上仪征是盐运的中转枢纽,特别是清康乾时期,经仪征中转的淮盐数量达到顶峰。沿江黄泥滩、旧港、泗源沟和沙漫洲等港口,"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每个港口江面上停泊的已装待运和待装的盐船有一二百只之多。盐船之外,还有不少商船、民船。江岸线芦苇丛生,秋冬气候干燥,船只拥挤,人员庞杂,炊火、烟火和灯火极易引发火灾。据可考证的清代仪征沿江发生的盐船大火灾就有四次。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最具影响的一部提要目录,但其可补正纠谬之处也不少.《总目》提要中的错误,早在清代后期的学者有所发现,碍于是"钦定"书目,不敢公开发表.直到辛亥革命后,陆续见于报刊.  相似文献   

9.
正在古城镇江中山东路上,有一座风格独特、缀满多幅联匾的老式石门楼,醒目地竖立在高大建筑群的"夹缝"中,这就是始建于清代康熙元年(1662)的镇江"唐老一正斋"。其"一正膏"膏药至今仍享有盛誉。"唐老一正斋"的创建距今已350多年,比"同仁堂"还早了整整8年。曾经生意兴隆,名享中外,民间一度有"北有‘同仁堂’做南方人生意,南有‘一正斋’做北方人生意"之说。  相似文献   

10.
"反故"、"反故纸"、"披反故纸"从六朝或唐代文献中出现沿用至清代,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从唐代就开始出现歧误,至今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依据相关史实,对文献用例细加剖析,并参证日文,以求得对这几个词语的正确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博物馆》2023,(S1):65-66
<正>六朝博物馆于2014年8月建成开放,是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六朝青”志愿服务社在制度建设、组织管理、站点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做到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各项志愿服务深受大众欢迎。2015年起,六朝博物馆坚持“迎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六朝青”志愿服务社志愿者开展了“六朝青”博物馆课堂进社区(校园)志愿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2.
江岸区在过去是武汉的中心城区,是各国租界的集中地,20世纪20年代的江岸地区是高楼栉比、外商云集、侨民聚居、闹市繁华、车马川流、水旱运输发达的大都市,为了抢救和发掘这段历史,让人们更加了解江岸的既往.  相似文献   

13.
张麒麟 《图书馆杂志》2011,(10):108-111
重庆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之处,地理上隶属于四川地区。四川的书业历史可谓悠久,曾是中国古代三大刻书中心,"蜀刻"本闻名天下、备受推崇。尤其在两宋年间,四川的藏书家遍布四川各地,私家藏书成为一时风尚。历经元明两朝,四川的书业便渐渐衰落,至于清代,连年战乱加之地域偏僻,四川的刻书业、藏书业一落千丈,地位不复当年。唯剩下书院藏  相似文献   

14.
清代救荒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又尚待开垦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研究清代顺治元年(1644)至道光十九年(1839)的荒政(文中所称"清代"均指上述时期)。一、清代灾荒概述 (一)清代灾荒的发生数量、分布及发展趋势清代是历史上灾荒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关于灾荒数量,  相似文献   

15.
"文字狱"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十分特殊的现象,在清代发展到史无前例的巅峰状态。清代"文字狱"具有显著的政治目的,成为统治者排除异己力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鄂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曾是东楚六朝君王的都会和三国孙吴祖孙三辈的帝里,是湖北省省级文化名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距今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直到清代,共出土铜镜500余面,以其铜镜数量多、本地生产的产品多、墓葬发掘出土多和倍受科技界关注的"黑漆古"铜镜比例大,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古铜镜之乡".  相似文献   

17.
北固山为镇江著名的三山景区之一,三面临江,地势险要,风景秀丽。1400多年前,梁武帝曾登临此山,眺望浩荡东去的万里长江,发出“天下第一江山”的慨叹。此山分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前峰又称鼓楼岗,相传是三国孙权的宫殿和周瑜的帅府所在地,历史上著名的铁瓮城即建于此。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盛产高粱等杂粮,不仅酿就了汾酒,也酿就了汾河谷地特有的老陈醋。全国各地醋种繁多,但以山西老陈醋与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福建红曲醋最负盛名,并称四大名醋。而老陈醋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酿造历史排名首位,赢得了"天下第一醋"的盛誉。  相似文献   

19.
"京口三山"是镇江地标性实景山水,指的是金山、焦山、北固山。这三座山呈三足鼎立之势坐落在长江与运河的交叉点上。随着历史的发展沉淀,这样一处地方性山水逐渐成为令人向往的名胜,也成为一处可以抵达的"仙山"。明代中晚期,"京口三山"的概念被提炼出来,相关图像也开始大量增加,"京口三山"地方意识开始提升并走向文化自觉,作为名胜的"京口三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视线,人们无论在面对实景还是相关绘画图像时,常常会引发对仙山的联想。本文通过文献及图像分析与中国传统仙山形象的关系,并进一步阐释"京口三山"是如何被赋予仙山文化意涵的。  相似文献   

20.
<正>由刘铮云所著《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一书,2017年6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华学人丛书》之一种。刘铮云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长期负责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整理工作,负责建置了内阁大库文件数据库,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三个清代档案典藏机构的数据库整合到一个检索平台上,使研究者可以同时检索三个数据库的内容,并得工作之便,从事清代政治与社会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