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诗歌教学要求教师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理解诗歌,使他们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因此,诗歌教学的课堂,重要的是诗意的回归,提高诗歌教学的关键是落实诗词教学"三字诀"。一、练好"读"字诀,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韵味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说明了读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注重诗歌的讲解,而忽略了诗歌的课堂朗读,学生也  相似文献   

2.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古代诗人在锤炼诗歌语言时留下很多美谈,有人为“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有人因“两句三年得”而“一吟泪双流”,务使为诗语言精炼传神。  相似文献   

3.
黄守友 《现代语文》2006,(12):39-40
诗是语言的艺术.古人读诗、写诗,非常讲究用字艺术.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人一字一句推敲,读诗评诗时若轻易放过,则不能领悟诗家妙处.宋阮阅编著的《诗话总龟》记载了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而冲撞韩愈,结果结为布衣之交的佳话.宋朝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新颖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相似文献   

4.
《教师》2009,(16)
古人写诗词,特别注重炼字锤词,力求出现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诗眼便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之处.这传神之笔的得来,有时是诗人在不经意中妙手偶得;但很多情况下是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中苦吟所得,从贾岛的"推敲"到王安石的吟"绿",如此字词皆饱含着诗人的良苦用心,是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斟酌而写成的.诗眼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注重诵读,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坚持以"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读前有铺垫,读时有要求,读中有研讨,引领学生"入乎其内"、"沉潜其中",进行透彻的理解、忘我的欣赏,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琅琅的书声中潜滋暗长.  相似文献   

6.
正《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1928年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被称为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此片作品能够在潜意思的情况下将读者带到一个非常美妙的康桥意象中去,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此片诗歌中得到一种轻松越快的享受过程,并在过程中感悟及理解诗歌,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见解1。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首先,根据古人流传下来的习惯,培养学生"朗诵"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感觉,让学生在阅读  相似文献   

7.
古时有"八端"之说,"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人以为"八端"是做人的根本."孝"是"八端"中之尤其重要者,"百善孝为先","不孝"在古代就是犯了最重的律条. 陶星的事迹,就是一个字:"孝".读陶星的"孝",让人明白了"反哺"的含义,让人明白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谛.我为陶星感动的同时,也有一种担忧--为很多"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为很多不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学生.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都非常重视文章的润色、修改."吟罢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都表现了古人行文时精益求精的精神,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改'的优先权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  相似文献   

9.
张美 《小学生》2012,(9):75-7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太困难。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还很低,对连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何使学生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更是一件要教  相似文献   

10.
<正>诗歌很美,但教学很难。因为诗歌与其他文体不同,它贵在含蓄,美在意境,又极富情感性、跳跃性。古人论诗,也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的说法。那么,如何搞好诗歌教学,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  相似文献   

11.
禅学、佛法对王维诗歌的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他晚年的创作好用"空"字入诗,这充分反映了他的佛性.正是这样形成了王维诗歌淡远清逸、空灵闲雅、飘零摇曳的风格,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历史上独特的"诗佛".  相似文献   

12.
笔者偶翻人教版语文第三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该书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中选择的几首诗,尽管作者出身不同,人生经历也各有差异,但在诗作中都不约而同使用了"空"这个词.再留意其他诗歌作品,"空"这个字使用频率竟然非常高,细细品味,"空"字在诗句中大体有如下几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笔者偶翻人教版语文第三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该书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中选择的几首诗,尽管作者出身不同,人生经历也各有差异,但在诗作中都不约而同使用了"空"这个词.再留意其他诗歌作品,"空"这个字使用频率竟然非常高,细细品味,"空"字在诗句中大体有如下几类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婕 《文教资料》2021,(4):16-17,28
诗眼是古典诗论中诗词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概念。古诗教学可以把"诗眼"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诗眼连缀全篇的内容和情感,探究诗歌的主旨意蕴。《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外还"诗中有禅",利用诗眼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析意象得山色之"空",感诗眼凝诗境之"空",品诗眼悟心境之"空",在欣赏独特山色中感悟诗人充满禅性的空灵诗境。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最早论及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我国古代诗歌教育读本均很重视艺术审美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古代诗歌审美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素质养成有着特殊的功能,古人写诗的理论与实践,形象地说明了知行统一的重要性,是对高职教育重技术技能、重实践育人的有力注脚;古人写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之严谨态度,是现代职业人树立质量意识、精益求精的座右铭;"桃红李白皆夸好","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诗句,昭示着团队的力量、团结的重要;"随人作计终后人"、"切忌随人脚后行",深入浅出地告诫我们,创新是民族发展之源,是国家强盛之魂。读古诗、品古诗,在审美中接受教育,在娱悦中培养素质,对高职教育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曰:"言以文远。"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唐代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也曾说"语不惊人死不休"。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表达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对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的重要补充和扩展.研究表明,对优秀作品的阅读量越大、越广,其精神视野越开阔,精神境界越高远,语言的感悟能力也越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近修订的小语教学大纲第一次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化标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相似文献   

18.
<正>炼字,也称炼词,顾名思义,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对所用字词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的一种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常见诸诗歌。古人为了炼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熟知的贾岛"推敲"的典故,也是炼字的典范。其实,不仅诗歌需要炼字,任何文学体裁都需要炼字,人物传记也不例外。高明的作者总是通过炼字,让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熠熠生辉,神采飞扬。在此,笔者以人教版高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 一、多读少讲,力求准确流利 读是说的基础,要提高说的能力,必须重视读的训练.只有多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得正确流畅,话才说得清楚、流利、有感情.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宇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古诗阅读鉴赏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点问题,尽管考生掌握了许多名词术语和答题套路,也觉得诗能读懂,但总拿不到高分。如何应对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呢?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抓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抓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