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汉代是有载籍以来全面接受和传播屈骚精神的第一朝,汉代骚体赋又是汉人接受传播屈骚精神的艺术结晶。汉代骚体赋从文体特征到题材内容、思想情感,始终映射出屈骚的光辉。汉代骚体赋对屈骚的接受突显出“士不遇”的忧惠,对忠君爱国精神、正直高尚品格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对屈原以身殉国行为的批评。凡此种种,忧患、颂扬、肯定与批评,都反映了汉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思想观念,并带上汉代大一统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媒体艺术是相对于传统手工操作性艺术形式而言的,它是借助于数字科技的发展成果和全面支持,表现出独有的艺术风格。文章以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些重要表现与实践为出发点,探讨和认识其新的艺术倾向和审美特征,进而表述对数字媒体艺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后,晚清诗坛出现了又一次爱国诗潮。就诗歌体制而言.甲午诗歌沿用旧体而以作系列组合为特点;就艺术结构而言,诗歌以顿挫曲折、波澜起伏为特点:就表现方法而言.诗歌以发议论、用典事为特点。甲午战争诗歌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既席古典诗歌之余荫而得以再现时代风云并一吐民族正气,复经受时代检验而导引出后来的“诗界革命”之觞流,自应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6.
北宋中期,在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下,文人们建功立业的热情高温,屈骚忧国忧民、反抗现实的传统披发扬光大,骚体创作勃然而兴。蔡裹、王令诸人通过骚体来发愤抒情,激励名节,追求雄衰横放的奇峭美。随着竞争的加剧,文人们投时进取、兼济天下的热情渐趋消褪,走上了理性反省的道路。欧阳修的骚体创作对于骚体赋风的转变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郭祥正的骚体表现仕与隐的矛盾,雄衰与隽逸并存,王安石等人的骚体寓忧愤于淡泊之境,具有明显的玉变特征。文同的骚体表现出表里澄激的空灵境界。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杰出的古文运动倡导者,更是唐代辞赋大家,其于贬谪时期所创作的十篇骚体文极具特色,本文即是以这十篇骚体文为研究对象,先探讨柳宗元政治上的遭遇以作为深入骚体文内容的基石,继而深入地耙梳与探讨文体流变的现象,以呈现柳宗元发扬屈骚融铸而成骚体文的讽谕与教化精神。柳宗元骚体文的写作方法借物讽刺、借事讽刺;其骚体文的艺术特色与蕴涵的思想包括:命题之善;篇篇有警语;以散文作序,骚为正文;精于描写,形象生动鲜明;讽刺隐微,深寓教化。从十篇骚体文的内涵、作法、艺术特色、蕴涵的思想及其对後世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藉以了解柳宗元骚体文的创发之功;其“穷形尽相”、“结合散韵”、“善用隐喻”的书写风格,不仅体现了“导扬讽谕”的文学观也在辞赋史上获得了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南朝铭文数量颇多,然而成就突出者则较少。就功能而言,铭文侧重于述德颂功或警戒世人。从语言形式上来看,以四言韵语为主,兼有少量六言或七言。与时文风气完全相合,南朝铭文以骈体行文,追求藻绘、用事、声律及对仗等形式技巧,体现出很高的审美价值。南朝文人过于强调铭文的审美价值,相应地,其实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  相似文献   

9.
玄学对南朝经学影响,一是在学科设立与学人治学上的两者交叉,二是使南朝经学多以“讲”、“谈”形式表现义理,三是使其彻底破除了汉儒固守师法与门户的陋习,四是使其学风讲究变通,五是激发了儒学中的一些新思想的出现,如以自然观看待鬼神,故南朝士大夫中持无鬼论者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理论界与创作界多秉持形式只是在艺术传达阶段才起作用的观点。其实,这是对形式功能的简化与误解。形式早在传达环节之前就已悄然生效,并积极参与整个艺术表现活动。与学创作活动的素材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环节相联系,形式在艺术表现中具有三大基本功能一一预成功能、建构功能、完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辞赋作品约有三十余篇,包括骚体赋和散文赋两大类。其中,骚体赋约占三分之二。表现在内容方面,他发扬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精神,抒写“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遭际、思想、感情,表现出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坚持的诗人自我。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写景、用事、抒情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2.
蔡琰《胡笳十八拍》与刘商《胡笳十八拍》艺术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汉末女诗人蔡琰和唐代大历诗人刘商分别写了骚体和歌行体的《胡笳十八拍》.两诗虽同吟一事.但在艺术性上却是各有所长.各有所重,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就试图对两首诗作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作粗浅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初唐武德、贞观赋坛,以唐太宗为首的十九位宫廷赋家为主流,他们创作的赋在题材、技巧、体式、词采上对南朝宫廷赋有所继承,但在情志、思、格调上多有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革除了南朝赋作的绮艳追求;二是显示出了刚直古拙之气;三是有了流畅壮大的情思。  相似文献   

14.
穆伟  杨征 《华章》2011,(14)
通过对<全唐诗>、<全唐文>等文献的研究,中唐是唐代骚体作品最多的一个时期,这些骚体作品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存在于骚体诗、骚体赋、哀祭类文中的骚体、碑志类铭文中的骚体集中形式.骚体诗主要集中在以歌、辞、引、操等命名的乐府古诗的创作中,本文试分析骚体诗及其在中唐骚体文学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现代荒诞意识本来是西方理性崩溃与信仰失落的产物,但新时期中国后现代特征影视也有集中展示。就其本质而言,荒诞是以破碎的艺术形式描绘一个破碎的世界,是以丑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一个丑的审美对象,它来源于理性原则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艺术贵在无中生有.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艺术的魅力离不开对形式美的追求,也离不开高于生活的超现实性.构成形式美最基本的抽象视觉元素符号为点、线、面.点、线、面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形式无论是绘画还是艺术设计,无论是东方本土艺术,还是西方现代艺术,或倾向于写实的具象表现,或偏重于非写实的抽象表现,都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的“骚体文”因其文体的特殊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在宋代受到一致好评。北宋时期的晁补之第一次大量地评点柳宗元“骚体文”,初步确立了柳宗元在“骚学史”上的大家地位。南宋的朱熹在晁补之的基础上编订《楚辞后语》确定了柳宗元在“骚体文”创作上的经典地位。刘克庄对柳宗元“骚体文”艺术的高度认同,标志着柳宗元“骚体文”在南宋接受过程的趋于完成。柳宗元“骚体文”在宋代的接受与宋代学术思想的演进历程息息相关,其中透射出宋人“古中求变”的决心与勇气。  相似文献   

18.
梅赋最早出现在南朝,但直到宋代才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色:在内涵上,以梅花、梅子和枝条为表现对象,关注新品种,同时往往借梅以抒发作者的情志;在艺术上,骈赋与骚体赋并重,广泛使用比拟手法,有些作品有一定的故事性。梅赋在宋代的快速发展,既是宋代梅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当时咏梅文学繁荣的影响,同时与作者自身的地位和志趣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骚体辞赋创作对传统的骚体作品多有继承,如内容上继承骚体的骚怨精神,抒发贤人失志之悲,创作方法上有着普遍的祖骚宗汉的倾向,同时也有创新,如思想上兼容儒释道,体制趋于短小,进一步消解辞赋与诗歌、散文之间的区别,风格各异,呈现北宋骚体辞赋的真正面貌,对后世的骚体辞赋创作、屈原形象的确立、骚体文特征的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元代骚体作品的隐逸主题非常突出,既有社会的原因又与原初骚体的抒情特征相契合,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隐”。山水的吟咏背后震颤着痛楚和愤激,有对先秦两汉骚体的继承,但和同期的杂剧、散曲相比表现委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