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我国中青年记者新闻作品自选集组成的《中青年记者丛书》,最近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为中青年记者的个人作品编辑一套丛书,这在我国新闻出版界还是头一次。第一批入选的有十余人。他们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单位中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记者。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做一名合格的编辑记者,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蹲在田间地头找感觉”。这其实是给编辑、记者提出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即记者的眼界一定要高,脚走得一定要实。编辑记者也只有走向基层、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多接“地气”,培养“底气”,增长灵气,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到新闻热点,才能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才能放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眼下,别说是中央、省一级的新闻单位,就是笔者所在的地市一级的新闻单位,记者、编辑、校对人员的学历也基本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标志着一定的学识水平,对于用字规范、用词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处于历史与未来的转捩点。在展望21世纪之际,我愿驻足回眸一瞥。让我们从中青年编辑的年龄概念谈起。对于年龄阶段的划分方法,过去一般认为,青年是指16~35岁的人,中年是指36~50岁的人。我们所说的中青年编辑,大致是指这两个年龄段的编辑。当然,这二者之间也略有差异,比如青年编辑的下限,通常至少应在22岁,因为编辑职业本身对学历有一个基本的要求,而22岁以下的人往往还未能获得大学文凭。  相似文献   

5.
王文君 《青年记者》2002,(12):25-25
出精品、创名牌,已成为媒体竞争的需要。也成为许多报社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的不懈追求。与整个新闻界的大气候相比,卫生类新闻显得颇有些势单力薄,能称得上“精品”的更是极端匮乏,卫生新闻的这种现状不能不让人反思。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学历水平的提高,在卫生新闻的读者群中,白领阶层、白领人士已占明显优势。这一部分人具有较高学历水平、知识水平,经济  相似文献   

6.
笔耕的事业     
新闻是笔耕的事业。怎样评价一位记者一位编辑的能力、水平、业绩?主要看笔下的作品。记者要记,编辑要编,都是笔的劳动。报纸的版面,广播电视的节目,是由记者编辑们的笔,传统的笔以及现代的笔——话筒、摄象机等写出来的。记者编辑的园地在此,职责在此,奉献在此,他们能力、水平、业绩的展现也在此。所以,除了学历、专业工龄等“硬条件”之  相似文献   

7.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甘苦。记者要想抓住“活鱼”、“大鱼”,浮在水面上不行,必须要沉下去。作为“小米加步枪”的地方广播记者,就要有一副不惧风吹雨打日晒的铁脚板,实实在在地沉到手握“重武器”的记者不敢沉下去的底层,才有可能出奇制胜,写出有份量的新闻。1992年8月5日,因工作需要,我从电台监审室调到新闻部,从此踏上记者生涯。一个没有大学文凭没有职称的“老三届”,虽说在编辑岗位度过8个春秋,只不过忙里偷闲写过一些“豆腐干”。然而,在这十来个月的记者道路上,靠一副“铁脚板”瞪着自行车的两个轱辘子,大胆地“沉”到基层,以苦为乐,以苦为荣,靠勤奋“致富”,先后写出了《开发前的鏖战》、《振兴之路》、《开拓者的足迹》、《王倔头轶事》、《鸿雁高飞》等较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报纸版面上消灭包括“合理想象”在内的“客里空”现象,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些编辑、记者随意添枝加叶,给“合理想象”大开绿灯,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这就无异于告诉通讯员、业余作者和被采访的对象:新闻报道并不需要完全真实,某些具体细节是可以“合理想象”的。报社收到的来稿有不少有虚假的成分,不可能全部详细核实,由此产生的失实现象,不应当让编辑、记者负全部责任。但是,如果编辑、记者在编发和采写新闻时随意添枝加叶而造成失实的全部责任,便该由编辑、记者承担。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10年了的老通讯员,有650多篇各类新闻稿件被地级以上的新闻单位采用。我深知,通讯员的稿件与记者的稿件是有区别的。记者的稿件,就象大型国营企业的产品一样,有包销单位,本编辑部的编辑非看不可;而通讯员的稿件,就象乡镇企业的产品一样,没有包销单位,完全靠自身的质量赢得“市场”。所以,通讯员的稿件首先要打动编辑;然后才能通过编辑的劳动进而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某日收到某报社稿费,凡6篇,计58元。妻子苦笑一下说:“稿费还不及你的路费呢。”我是浙江省舟山市某报的通讯员,对采访成本是深有感触的。通讯员有单位的还好,稿子发了除稿酬外,单位亦有奖励,采访中发生的费用,单位大都能报销。而对另一类通讯员,如我——无单位的“游民”,要报销采访花费何其难哟。不仅如此,由于通讯员没记者证等“大”证件,造成了通讯员与记者在采访上的不平等。要获得一些新闻线索、采访到位,通讯员要花费比记者多几倍的精力(本单位新闻除外),更不用说世俗的偏见,编辑在同一选题上对本家记者的照顾了。现在一些基层通讯员…  相似文献   

11.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12.
1994年,由中国版协和中国编辑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国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编辑队伍组建起到了有力的推动。 最近,新闻出版署已函复中国版协和中国编辑学会,同意他们在1996年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评选活动”。据悉,目前两单位正在具体  相似文献   

13.
为尽快提高编辑、记者自身素质,从去年开始,湖北保康报社对利用业余时间考函授、报自修,提升学历档次的编辑、记者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同时,对限期内未达到基础学历(专科)的编辑、记者将作待岗处理。5月10日至6月10日,报社还利用业余时间强化提升全体编辑、记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现在,报社编辑、记者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学习风气。(汪华)保康报社鼓励员工业余“充电”@汪华  相似文献   

14.
按照税务总局文件,编辑记者的稿费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编辑记者被排除在从本单位取得“稿酬所得”的纳税主体之外。这,合法吗?合理吗?朋友发现,和以前相比,最近几个月工资条上“扣税”一栏数字高了不少。去问单位财务室,得到答复是:“你每月拿那么多稿费,多交点税不应该吗?” 这几个月,朋友稿费确实比较多。今年开始,他负责一个评论栏目的编辑工作。有时来稿不理想,他要“亲自”写,常常熬到深夜。“稿费是拿了一些,但都是辛苦钱。每月3000多元稿费,比以前多扣将近一千块钱的税,扣掉差不多1/4。等于说,每4篇稿子中,就有一篇是替国家写的。  相似文献   

15.
读者信摘     
《中国编辑》2007,(4):90-91
蔡学俭(湖北新闻出版局)在2006年1183日来信中写道:我一直有个想法,即对编辑本身要多加宣传。在《出版科学》上辟有《老编辑甘苦谈》、《中青年编辑自画像》两栏目,有刊物曾加仿效,受到欢迎。后因稿件难约(编辑不愿意写自己,别人所知甚少,好稿难求),几年后取消了。现在,作家、明星连“超级女声”都被炒得“轰轰烈烈”,而编辑始终“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有一个共同规律.即腐败分子多为“高学历”、“高文凭”.不是博士.起码也是硕士。细查他们的履历.发现所谓“高学位”多为在职所读。一面“日理万机”.一面完成学业.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精力充沛、能力超强。他们拿着的是真学历,却没有真本事.名不符实的学历背后.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学历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呼唤政治强业务精民风正善经营的跨世纪出版人才──记全国第三届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颁奖会本刊记者1998年9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三届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颁奖会”上,又有七十六名优秀中青年编辑获奖。连同前两届已经有二百五十二人获此殊荣。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8.
编辑要善于和记者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记者在一线获得的信息,据此挖掘记者稿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进行再加工,使稿件更具深度。 编辑要广泛阅读,收集信息,尤其是其他媒体的信息,往往能从中发现“金子”,并指导记者写出好新闻。 编辑也要走出去了解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尚处于酝酿阶段的信息,编辑更要主动出击,积极介入,指导记者如何跟踪采访,为成功写就好新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绿林学校     
张作霖名声大噪,成为奉系军阀首领以“奉张”称雄于北方,叱咤在民初的政治舞台。穷苦出身的张作霖最不愿意被人提及早年落草当“胡子”的经历。在袁世凯任总统时他是海陆军奉天大元帅,他身边的军官大多是名校毕业,随便谁拿出的文凭学历都叫得响,只有他是土匪出身。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宴会,一些军官便以文凭、学历来戏谑他。  相似文献   

20.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