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把握"战略转折点"稳扎稳打变危为机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社长戴玉庆 在危机之中、以及危机过后,报业会进入一个低赢利时代.不会再有天价的广告.在"去泡沫化"经济背景下,报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强者更强,弱者出局.报业集中度必然提高.去泡沫化将导致报业总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而报业的成本是刚性的.少数几张经营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较大,公信力较强的报纸,相对来说虽是微利,但还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这样的报纸会长期保留.这是此次金融危机对全国报业的总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报业掀起了一股"数字报业"的热潮.报业数字化在取得初步成效、又面临新媒体引发的挑战和机遇的重要时刻,提出"数字报业"的概念,研讨"数字报业"的发展战略,探索"数字报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疑是适时的、有益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报业"?怎样才能推进"数字报业"?谈一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抛砖引玉,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3.
“西江模式”:传统报业生存法则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业日益市场化,激烈的竞争是市场化的必然.伴随着新媒体的走强,不管作为报人我们多么不愿意承认,报业作为本世纪之前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正在被"兼容"到功能更强大的"融媒体"体系之中,并有被覆盖的趋势,这更加剧了报业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成都,中国都市报的发源地,这里有过可谓"惨烈"的报业竞争.经过报刊治理和整合,成都报业市场的格局目前基本稳定.本刊记者探访成都报业发现:集团层面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新一轮竞争的特色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报业经营更加凸显出"整"与"合"的特点,这是报业发展的大势.实质上,报业集团也是一个法人实体,尽管它有政治属性,但在新形势下,它的运营更多的体现了企业属性.而整合、兼并,上市,恰恰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在报业经营中,做好资源整合的文章,也是顺势而为.目前,在大众报业集团展开的百脉泉矿泉水公司与发行公司的资源整合工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了媒介环境和传媒格局的变化.在有关报业转型的探讨中,人们普遍把"数字报业"定位为报业未来的发展形态,应当说,这个转型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在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过渡的"转型期",报业应当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数字报业"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7.
吴锋 《青年记者》2010,(1):65-66
2009年对中国报业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所喜者有二:一则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不少报社迎来了自己的60岁生日.二则经过改革创新和负重拼搏,中国报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行业的稳健发展,取得了应对危机的阶段性成果.所忧者亦有二:一是受电视、网络和手机等电子媒体的冲击,报纸行业的"受众危机"愈发显现.二是报业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报业的赢利模式创新和经营方式转换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报业全媒体,是报业应对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实现自身转型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报业全媒体平台的构建,使报业能够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态与技术,在新媒体时代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与服务. 报业与新媒体融合的三个阶段 总体上来说,包括报业在内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经历了"应对新媒体"、 "利用新媒体"和"新媒体化"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传统报业也从最初与新媒体的竞争博弈发展成为积极寻求融合渠道.因此,在现实意义上,新媒体所代表的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报业的竞争主体,而是报业实现"华丽转身"的舞台,也是报业变革、转型和再造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中独特而颇具影响的一支,自明清以来多次对历史脉络产生过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地处内陆的湖南在经济发展上虽不及沿海,却在文化传媒领域打造出一支极具湖湘特色的队伍.相对于"出版湘军""电视湘军"的波澜壮阔,"报业湘军"似乎并不引人瞩目,但实际上长沙报业并不平静.经过十多年与电视"抢食"、与同业PK的磨练,"报业湘军"已成长为一支办报有经验、办网有特色、办新媒体有想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国内报业市场突然出现增长率大幅下滑,笔者不赞成"报业寒冬"之类的悲观论调,但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报业结构的失衡,经营思路的失误,发展战略的偏颇等,这些历史痼疾经过长时间积累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阻碍报业前进的步伐.中国报业下一步发展需要新一轮的战略转型,需要在清理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双重视野中重新超越.因而,2006年中国报业仍然要经历一个深刻而经营艰难的"转型期".对2006年中国报业经营转型,笔者有以下期待:  相似文献   

11.
童杰  章东轶 《传媒》2007,(8):24-26
"多元化"一直是困扰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关报业多元化是"陷阱"还是"馅饼"的争论甚嚣尘上,多元化也成为报业集团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城市报业市场不同,尽管宁波现在有五家都市报,却没有你死我活的惨烈竞争,整个报业市场的氛围平和.另外,宁波本地的《宁波晚报》《东南商报》掌控着市场主导权,将不少外来者挡在外面.而这种报业格局的形成,既跟宁波人"闷声发财"的务实文化有关,也与当地报业的竞争博弈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肖景辉 《传媒》2007,(1):24-27
新兴媒体的来势汹汹,将本已如火如荼的中国报业竞争演绎得更加扑朔迷离.近一年来,"报业冰河期"、"报业拐点"等言论成为描述中国报业现状的热门词汇,"唱衰"纸媒的论点不时见诸媒体,中国纸媒的走向愈发引起业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14.
在山雨欲来的报业"危机论","拐点论","调整论"中,中国报业忽然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上市!一时之间,"上市"、"资本运作"成了报业集团老总经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并且被列为报业发展规划之头等大事.据悉,目前排队等待主管部门批准其上市申请的国内新闻出版企业已经有10多家.更有甚者,西部某省一再要求辖区内媒体上市,原因是该省的文化产业中目前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可是,在这一波"上市热"中,需要冷静地问这样一些问题:报业为什么要上市?中国的报业集团是否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上市之后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羊城晚报的中兴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东  喻乐 《传媒》2004,(7):8-17
6月11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社长梁国标在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面对近两百位报业精英、专家学者,沉稳而富有激情地提出传媒业要"合作共赢",赢得阵阵掌声.广州报业素有"大三国"、"小三国"之说,六年多来三大报业集团势均力敌,在竞争中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产品,培育了高素质的新闻人才.他们又将先进的报业营销理念输送到全国各个地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州报业竞争对中国报业的改革历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报业大战始于羊城,数年之后兵贵于合的局势,同时被与会的几位广州报业大腕所认同,这似乎在暗示着"风起于青萍之末,而归于太阿"的战争哲学将应验于报业.作为广州报业的主角之一的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度过新世纪最困难的年头后,在羊年的广州报业竞争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重新进发出了老牌名报大报的精气神和风范,中兴之势渐显.对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来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励精图治,借中兴之势找回昔日的荣耀和进一步打造未来百年的王图霸业;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许多有过类似羊城晚报经历的老牌报纸期刊和其他形式媒体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要么顺应时势,更新理念,走上重生中兴之路,要么逐渐消亡.无独有偶,5月1 8日,沪上老牌名报新民晚报也开始全新改版了.  相似文献   

16.
范以锦中坚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选理由 经历了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之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再度发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试水上海滩,抢攻北京城,虽各有得失,但南方报业的品牌效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传媒创新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是2003年中国最富进取心和活力的报业集团.作为南方报业的掌舵人,范以锦是南方报业"报系理念"、"多品牌战略"、"跨区域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等一系列拓展战略的设计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09,(9)
"恶人"在云南话中,既有能人的意思,也有不近情面之人之意. "报业恶人"之绰号和"防火防盗防老孙"之调侃的孙学敏是个现实主义者,他以"铁腕"改变"温吞"的报社气质,并勇于在报业大战中"亮剑";有"报业斗士"之称谓和"这人是为报纸而生"之评价的孙学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报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精神,对报纸事业孜孜不倦.在其带领下,<都市时报>过关斩将、一报倾城,<昆明日报>也在向"中国西部最好的党报"前进.  相似文献   

18.
报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会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保增长"作为报业经营工作的首要任务,重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推进报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而推进报业转型升级,是从源头上解决长远发展问题、促进报业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既要着力当前,落实"治标"之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着眼长远,研究"治本"之策,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一度让报业颇为恐慌,从"拐点论"到"冰点论",甚至不无"日薄西山"之叹.关注新媒体,就是关注未来,遂成业界共识.稍有上进心的报业,都会毫不犹豫在自己的战略规划中,划出新媒体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20.
庞春燕 《传媒》2006,(12):9-12
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转型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数字报业也将为传统报业带来无限生机.11月15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报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出的尝试、取得的成绩和对未来的展望.来自全国2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的负责人及关联产业的120多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数字报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