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对教师质量危机:世纪之初美国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是近年来美国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在世纪之初,为应对教师质量危机,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提高教师待遇、确立教师专业标准、推进教师教育的评估认证工作等.美国的改革举措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倩 《教育探索》2005,(11):108-110
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构建,是当代教师教育的一个突出课题。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就是为教师质量评估建章立制,把它作为一种规范、准则或规章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运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运行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质量评估制度的研究,既要在教育现代化的参照下考察教师教育评估理论的表现、本质及一般特征.又要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实际,研究质量评估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教师教育的日益关注,如何评估教师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成为了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师质量评估(PACT)为个案,具体分析了PACT制定的依据、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情况。不难发现,PACT体现了从标准出发,确保了其专业性和科学性;将课程学习与资格考试相结合;内容清晰度高,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倩 《教师教育研究》2012,(3):85-91,62
"构建以教师教育标准体系为核心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评估的理论建构与实务经验都明显不足,难以为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供科学参考。有鉴于此,本文聚焦于日本教师教育认证制度,对其产生背景、政策法规、认证框架、权责机构、实施程序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我国教师教育评估的现实问题,以日本的经验为参照,分析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建构的主要任务和挑战,从而为建构适应中国国情的教师教育评估体系和质量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师教育评估的“双轨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师教育评估具有"双轨制"的特征,一方面,州政府对本州的教师教育具有控制权,实行州政府对教师教育的评估制度,以保障教师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美国存在全国性民间专业评估机构NCATE和TEAC,对教师教育进行专业评估。州政府评估与民间专业评估机构之间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它们分别从专业内部和外部对教师教育质量进行保障。美国的这种双轨制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教师教育政策越来越关注教师质量与学生成绩、教师培养的关系,突出教师准入政策、教师发展政策、教师教育评估政策,出现了支持多样化教师培养路径、持续性教师专业发展、卓越性教师培养体系的特征。本文主要以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和新加坡为样本,分析比较教师培养政策及其发展走向,进而总结教师培养政策实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教师培养质量评估报告(2013)》是美国"全美教师质量委员会"(NCTQ)会同著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于2013年6月公布的有关教师教育机构培养质量的评估报告。报告对全美1 130所高等教育机构中的1 268个教师培养方案进行了评估和等级划分,得出了当前美国大多数教育学院是平庸、不合格的结论,迎合了保守主义取向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引发了以"美国教师教育院校协会"(AACTE)为代表的所谓传统教育学院的强烈抗争,体现了"解制取向"与"专业取向"教师教育两者间的尖锐冲突,关系着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郭元婕 《教育》2007,(10S):62-62
“质量问题”永远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质量的提升决定教育改革的成败。美国已将提高教师质量作为其教育改革下一步工作的重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教师能力的有效评价是当今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了解美国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脉络,分析美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美国高级教师资格认证的标准和评估手段,对中国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估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比较研究,发现美国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估体现了可操作性,强调评估的过程性,对教师能力的理解始终关注的是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于我国正在逐步推广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估,可以借鉴美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估和高级教师资格认证的相关做法,强调评估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并能从对学生学习影响的视角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翊  缪苗  许明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2):67-71
当前美国的教学正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文章从分析其主要原因入手,探讨美国针对该问题的政策取向。以期对我国改革教师报酬制度、创造支持的领导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章从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敏感性,开放性,独立性,辩证性和深刻性等角度,对新疆中学语教师的思维素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提出了优化教师思维品格的标准及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eacher quality is the single greatest factor affecting student achievement. However, it is not simply enough to recruit highly qualified candidates and place them into the schools where they are needed the most;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a system to support and retain these teachers. This essay posits that school districts need to implement and sustain a comprehensive induction system, which fost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hrough a network of supports, to retain highly qualified teachers.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干教师培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以培养创新型教师为目标,培训内容应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培训方式应当符合成年学习者的特点,以多元评价方式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存在着“记问型”、“经验型”、“研究型”和“教育家型”四种类型的教师,相应地也存在着记忆、理解、探索和创新等四种教学水平。研究教师类型与教学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由“经验型教师”转变成为“研究型教师”,力争成为“教育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以质量为本的教师教育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对知识经济及信息社会的挑战,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从实现高水平学校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从国家层面上掀起了一场提高教师质量的行动。文章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对澳大利亚提高教师质量的背量及其具体的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得出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任何教师素质的培养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下,基于一定教育教学任务和实践要求等为前提性参照的。教育目标、教育教学实践要求的变化,必然需要教师素质培养的适当调整。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来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践的可行性;建议应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师观、教师知识观和教师发展目标观,构建以学习者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育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浅谈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广博的知识、能够开展创造性教育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8.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生理特点基础之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直接影响个体行为质量的心理品质。特定的职业特点和角色期待决定了教师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上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人格培养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national sample of 1662 academic and academic related university staff, who had retired 3-5 years earlier, completed a postal survey about their current employment, research, other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the academic resources available to them, and about their attitudes to retirement, and the extent of their leisure, voluntary, and other caring activities. Over two-thirds of academics and four-fifths of academic related staff had retired early. Younger staff were more often currently employed, but the employment rate amongst academics aged 66-73 was very much greater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extent of research and other academic activities was related to university rank rather than age, with professors and readers more committed, and less involved in leisure activities. The most frequent reasons for early retirement were dissatisfaction with changes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financial inducements. The majority said they were more contented because of retiring, and most would not have wanted to retire later than they did, but concerns were expressed about the failure of universities to give adequate status and resources to retired academics. There was some evidence that women were discriminated against in retir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