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雨心教授以独特的实验绘画方法进行幼儿美术教育,启发和诱导孩子“用充满感情的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纯真美好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稚嫩可爱的手法创作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独创性,充满生活活力、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儿童画。胡教授说,美术教育“关键是拓展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从这一期起,我们特邀胡教授举办“幼儿绘画讲座”,希望读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2.
“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画又是天性中最自由的释放,”所以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孩子们的作品,关于发现,开掘童趣、顺从意愿、尊重选择,善于欣赏和理解孩子的闪光点,放手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自己去感受,去探究表现方法,才能发挥神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绩得到肯定,情感得到交流,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充满欢乐!  相似文献   

3.
孩子都喜欢绘画。但我们不难发现,在绘画过程中,创作的纵意与享受成果的喜悦并不是每位幼儿都能体会到。部分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难以感受这种快乐,甚至会因无法下笔、并对自己作品感到不满而非常沮丧。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学年悄然而过,着手整理孩子们的物品,来到运动主题墙前,不禁放慢了脚步,开始驻足,细细品味着孩子们一幅幅绘画式的运动日志。感叹线条画的魔力,在日志中孩子们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诠释着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线条也成了一种神奇的符号,他们任由孩子支配,随着孩子的心意时而跳跃时而文静。"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而线条正好能作为这样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作文?作文应该是孩子真实的抒写童心,表达真情;作文还应该是孩子张扬个性、奉送快乐的一个积累的过程。,,美术作文实际上就是让美术与作文“手拉手”,以绘画作为载体,先绘画再作文,让学生易写、乐写。美术和写作都属于艺术,都需要表现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点、看法、感受,都需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是天真,烂漫的;心灵是海阔天空的。要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和孩子做朋友,绘画就是那把打开儿童心灵窗户的钥匙。儿童绘画有一个心理发生过程和规律,画面是与他的心理发展和绘画能力相符合的,儿童学画画应表现儿童的感受和天  相似文献   

7.
多彩的儿童时代充满快乐和无限遐想,它曾赋予我们许多的憧憬和梦想,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和纯真。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便成了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在美术课中的地位尤显重要。多年的美术学科教学经验和新课改的实践告诉我,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的关键,为此,我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戚燕华 《考试周刊》2014,(6):193-193
绘画离不开梦想,没有梦想,便没有艺术。手印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和其他形式的绘画不一样,其属于联想成像的一种。它提供了幼儿以皮肤直接作用于颜料和纸张的机会,促使幼儿在玩弄色彩和偶然造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展现自己的绘画梦想。我们通过积极的诱导、适时的鼓励等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手印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等,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手印画,让手印画成为孩子展现梦想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一、怎样培养儿童的美感 (一)让孩子到大自然中感受美 1实地观察、体验、表现直觉感受 在台北担任绘画比赛总评选期间.偶见台湾余名桦老师编著的教材。他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关注儿童审美培养的经验。《美丽兰屿》这两幅儿童风景,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美丽印象.同时还用诗歌写出了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美丽奇观。大自然使儿童不仅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10.
张国权 《湖北教育》2005,(7):118-118
多彩的儿童时代充满快乐和无限遐想,它曾赋予我们许多的憧憬和梦想,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和纯真。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便成了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在美术课中的地位尤显重要。多年的美术学科教学经验和新课改的实践告诉我,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的关键,为此,我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答:引导孩子用绘画表现心境,最重要的不在于技法的传递,而在于情感的沟通与启发。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绘画活动不要孤立于孩子的生活之外,教育者要设法找到绘画对象与孩子生活的自然联系点,启发孩子萌发并表达对绘画对象的内心感受。如何用形态与色彩自由表现自己的想法,则是教育者在技法上启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张爱萍 《黑河教育》2013,(11):78-78
幼儿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启蒙和引领者,更是带领他们寻找梦想的领路人。绘画艺术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载体,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从生活人手让孩子激发绘画热情。笔者通过沙画让孩子感受自由和想象,尽情抒发自己游戏的欲望,这是一个完全符合孩子身心成长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孩子玩耍,又能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想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比如,要大家思考:沙子可以做什么?如果沙子拿来作画,你最想画什么?如何才能留住沙子来做一幅画呢?需要做什么准备呢?通过问题预设,孩子们变得兴趣盎然,再继续开展幼儿沙画竞赛活动就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生活充满想象和创造,他们喜欢在自己童真、童趣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孩子的想象是不受限制的,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造,他们会将自己所思、所想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是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幼儿期是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不只是简单的模仿,简单的掌握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小小世界,他们有情绪,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将内心的感情释放出来,而绘画是一种良好的表达形式,是孩子用来表达思想,表现生活美,宣泄情感、想象和创造世界的一种手段。在美术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孩子用绘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给孩子以最大的帮助,倾听他们的感受及想法。一、让孩子自由绘画,倾听他们的感受有人称孩子的绘画是一种"天籁的绘  相似文献   

15.
抽象绘画具有自由形象、充满幻想、表现孩子的艺术体验的特色。更能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从小让孩子接触抽象的作品,培养孩子抽象绘画的能力,能拓展孩子的思维及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在美术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看到所有的孩子能专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完成作品,所有的作品都能五彩缤纷、童趣盎然。但事实上,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能顺顺利利地完成,也不可能每一幅作品都符合老师的期望。在学习过程中,在孩子的绘画过程中,在孩子们完成的作品中,由于不同的原因,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挑战着老师的耐心,更挑战着老师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7.
刘燕 《成才之路》2011,(26):54-54
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而中国水墨画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地位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我国的水墨画不重形而重意,在欣赏的过程中,不光需要注意一幅水墨作品的笔法、构图,更重要的是感受作品的内在和灵魂,即一幅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作品的意象。  相似文献   

18.
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住物体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的表现视觉意象,体现自然法则的美;儿童可以通过绘画释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内心情感。良好的情感引导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人性化教育的体现,积极的情感引导和对艺术的直观感受,可以诱发孩子的创造激情。  相似文献   

19.
<正>把梦想做成风筝,用朴素与善良捻成一条线,只要线不断,仰望天空,永远都有纯真与灿烂。——题记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选录了《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等,虽然隔时段选文有增删,但其中大部分一直保留着。在此,我重点赏析鲁迅先生文章中的绘画美与人情美,体会那天真烂漫的童趣与善良淳朴的乡情。一、绘画美——似一幅幅充满诗意的中国画,简淡、悠远  相似文献   

20.
杨学苗 《课外阅读》2011,(11):70-70
每个孩子都喜欢绘画,绘画是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最原始的方式。在孩子的成长中,经常会不自觉的去涂涂画画。孩子们的绘画,在很多大人眼里,不置可否,但对于孩子却是意义非凡。因为孩子想借着笔,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的内心感受。我们要适时地给予鼓励,正确地引导,同时要学会聆听孩子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