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合一”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至少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庄子》的“人与天一”,其观点是天人相分别。第二种形态是董仲舒的“天人一也”,其观点是天人相分而相似。第三种形态是张载的“天人合一”,其内涵是天人合为一个生命体。上述三种形态之中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形态所表述的观点是直接对立的。因此,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天人合一,作为一种现代表述,是一个无效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描写党的地下工作领导人舒尔迦在临牺牲前,发表了一大篇讲话。其中有一段是有关对教师工作高度评价的,很有意义。 舒尔迦说:“谁是我们青年的第一个教育者:教师。教师!这个词是多么了不起呵!”接着,他充满感情地回忆了自己的一位教师。舒尔迦说:“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讲给我们听,宇宙——太阳、地球和行星——是怎样形成的,也许他是第一个动摇了我们对上帝的信仰,打开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宇宙的人。……我们孩子的未来,我们的人民的未来,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都在他的善良的心里。在街上看见教师,在五十公尺之外就应该向他脱帽致敬。”  相似文献   

3.
学会活着     
宇宙外还有宇宙吗?用地球尺度,人是一颗尘埃;用宇宙尺度,地球是一颗尘埃。若“天外有天”,宇宙外还有宇宙,那么我们存在的宇宙是否也是一颗尘埃,而我们将是尘埃的尘埃的尘埃……对于整个宇宙来讲,人类只不过是几十亿质点而已,人匆匆地来,匆匆地去,活得渺小。既然人那么微不足道,又为什么要存活呢?余华的小说《活着》阐述的也正是这个问题。书中描述的生活似乎总是在嘲弄和折磨着那些可怜的人们:富家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最终输光家产,一贫如洗。当他正准备重修家业时,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了壮丁。共产党胜利后释放了他,正打算回家享受天伦之…  相似文献   

4.
放松心情     
天国是什么样的地方格伦斯密斯问天文学教师彼得教授,天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教授回答说:“我毕生研究宇宙和存在的奥秘,我希望天国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我不再被提问,而能够问道: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还是个孩子,他是没有引力的,他是宇宙妈妈最糊涂的一个孩子,因为他总是丢东西,宇宙妈妈老是要帮地球孩子捡东西,宇宙妈妈觉得很烦,她要帮地球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于是就请月亮医生给她想办法,月亮医生说:“这种病需要动手术。”宇宙妈妈开始不肯,后来觉得  相似文献   

6.
一、课标解读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1中“宇宙中的地球”的四条“标准”之一,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这条标准的延伸,以太阳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本条“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把握本条“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关注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但也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第二,“影响”应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来谈.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利的;更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如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太阳活动也有有利的影响(如尚在研究中的太阳活动对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三至十六这四课中,与“东”“西”方向有关的内容有五处:一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二是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三是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四是月食时东缘先亏;五是日食时西缘先亏。 学生辨认地球在宇宙中的“东”“西”方向,是教学的难点。在农村小学缺乏地球仪的情况下,本人用图示法指导学生直观辨认地球在宇宙中的“东”“西”方向,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发挥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三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天畲 《科学启蒙》2009,(12):44-48
前面咱们讲了一个宇宙巡使的故事:有个宇宙巡使,是一个小飞人,他来地球巡视,结果被地球人气哭了,于是他就把火气撒向了郭丁丁……其实,咱们现在说的宇宙巡使,还是这个小飞人。  相似文献   

9.
智慧树     
阳阳问外公,中国有多大?外公说不知道。他又问:“地球有多大?”外公也说不知道。他嘿嘿一笑说:“你不知道,我知道。告诉你吧,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那么宇宙有多大呢?”外公说:“那我更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0.
甜甜是亮亮的表妹,比亮亮小两岁,但是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却比表哥热情高。这不是,甜甜来到姥爷家又和亮亮争执起来。甜甜说地球原来是太阳的一部分,后来从太阳分离出来了。亮亮说地球原来在广阔的宇宙,是太阳的引力吸引到太阳周围的。俩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去找亮亮的爷爷,问问到底是谁说的对。爷爷:“你们想知道地球的来历,让我慢慢讲给你们听。在二百四十多年前,德国有位叫康德的哲学家提出一种‘星云说’。近代最新的理论研究和天文观测验证,‘星云说’是最合理的一种地球形成理论。”亮亮:“爷爷,他是怎么说的?”爷爷:“他认为在宇宙间…  相似文献   

11.
非常可乐     
死人的愿望三人死于同一场车祸,他们一同来到天国。在天国里,上帝问了他们三个人同一个问题:“当你在棺材里面的时候,你希望你的家人和朋友怎样说你?”  相似文献   

12.
和儿子聊天     
有一天吃午饭时,5岁半的儿子照例讲起了他自编的“饭桌故事”。讲到一半,他突然问:妈妈,为什么大宇宙比太空大?我说:太空可能指地球以外的地方,而大宇宙既包括地球,又包括太空。儿子又问:大宇宙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哲学家在对宇宙的起源、结构、变化和本质等问题的不断研究和认识中,形成道论和阴阳论两种主要观点,他们从整个宇宙的广阔角度来考察人生,揭示出“天人合一”、“天人相分”和“天人相胜”三种天人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是一个假设用喻。如:他是一个执著而顽强的人,在人生的长河中,犹如一个永远劈波斩浪的冲浪者。要想把“他”比作“冲浪者”,得有把“人生比作长河”这个假设条件。如果假设条件不充分,则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岸昭 《华章》2011,13(1):59-59
历史老师辞职原因 那群学生真的没办法教了,上课的时候我提问题:“你们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吗?”第一个同学回答我说他和她不熟,第二个同学回答我说是他的一个网友,第三个同学说他有她的QQ号码,等下课了上QQ问一下……还有一个同学竟然掏出手机说要马上问她。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正好是我到达丛林的第五十五年!”桑吟站起身,在平台上来回踱步。夜深了,乳白的银河滚过城堡上空,密集的星云看上去像烟雾般缥缈不定。很少有人真正懂得宇宙的无边无际和时间的无始无终。对人的一生来说,起点是呱呱坠地,终点是死亡。对一天来说,起点是日升,终点是月落。对一个人来说,他的宇宙就是他生活的时空——他的家,他安家的城市,他所属的国度,他的国度所处的地球。而地球,只是茫茫星河中的一粒微尘。  相似文献   

17.
开心物语     
司机开车回到总站时,兴冲冲地对其他人说:“今天车上死了一个人!”第二个司机说:“我的车上还有四个呢!少见多怪!”第三个司机说:“我不争气,车上只有三个人头。”第四个马上答:“我的车上刚好有三个没头的,也许就是他们,不过连双手也没了。”第五个说:“我车上有六只手……”第四个司机打断说:“终于凑齐了!”第五个司机慢慢地说:“可六只都是右手啊!”  相似文献   

18.
三个孩子     
太阳、地球、月亮是宇宙妈妈最喜欢的三个孩子。但她更偏爱二儿子——地球。二儿子生得帅气,皮肤“蓝绿”结实,又听话,又乖巧,宇宙妈妈便将他视为掌上明珠。一天,她暗地里把一颗金色的小药丸递给地球,  相似文献   

19.
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就是普遍的、永恒的物质世界。从空间上说,宇宙在大的方面,太阳外头有千千万万个太阳,银河系外头有千千万万个银河系,它是无边无际的;宇宙在小的方面,分子里头有原子,原子里头有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有复杂的结构,它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上说,宇宙不管向过去追溯多远,还有无限的过去,不管向未来探索多远,还有无限未来,它是无始无终的。无论什么样的物质,什么样的运  相似文献   

20.
到宇宙的其他地方建立生活,是地球人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设想。 地球悬于太空中,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它具备特殊的优越条件,致使几百万种生物能在该星球上安家乐业。科学家们正是以地球为蓝本,设计了一座“宇宙岛”。它是一个直径500米的空心巨球,球的内壁有住宅、树林、河流等,将这座人造太空球放入宇宙,它每分钟自转两周,在“赤道”处产生几乎与地球相同的引力,生活在其中的人感觉象在地球一样。不过“宇宙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