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说”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在上古也是一个高频字。但是,上古“说”的用法极为复杂,除了“谈说”“喜悦”等义外,还有“游说”“止息”“解脱”等义。在字形上,也常和“悦”“脱”“税”等字混杂。  相似文献   

2.
所谓“懂得”,浅的层面是“知道”、“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知”;深的层面是“理解”,有所发现,心有所得,我们可以称之为“识”。对个体而言,“知识”就应该包括这两个层面。“知道”是“发现”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连“知道”都不知道,当然就谈不上更进一步的“发现”和“洞见”。譬如,如果你真正知道世界上三十二个发达国家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自然资源状况、人口的数量及结构、产业优势、国土面积等等,你就会有许多的发现。你会发现,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有着良好的关系,都实行着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同义语;杰出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就曾指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个人主义”三位一体)。“知道”并不必然导致“发现”和“洞见”。从“知道”到“发现”和“洞见”,需要一个复杂的认知加工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思考并养成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论语》的“身”、“己”、“我”具有丰富的自我道德功能与意义.“身”是表现个人内在面貌的外在具体形体仪态,是传释和绽放个人生命道德意义的“身体符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对象.“己”在管理自己个人的灵魂的同时,也令“身”通过一个有形可察的身体实践——“行”将个人无形的内在自我体现出来.“我”在自我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功能是实现主体自我身份认同.“身”、“己”、“我”的相互关系复杂,“己”可约“身”,“身”又可“塑”“己”,“身”、“己”互动成为一体,“我”则是对“身”、“己”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可能是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剃头匠     
头发不说“剃”,而说“理”,好比不说“烹调”而说“料理”;不说善做生意而说善“理财”;不说“惩办”,而说“处理”,都是“新”文化浸润的结果。我想,假如现在还保留砍头的刑法,一定不叫“斩首”而称“理头”吧。  相似文献   

5.
如果想掌握序数词的用法,那么就来剖析序数词的“本领”吧!【序数词的构成】先来读下面的巧记口诀,它会帮你记得又快又准:“基”变“序”很容易,词尾加上“th”;“一”“二”“三”需注意。结尾各是“st”“nd”“rd”;“八”减“t”、“九”去“e”,“f”来把“ve”替;“二十”到“九十”,“tv”变成“tie”;  相似文献   

6.
如何用现代声乐理念理解“三种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只有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是集音乐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声学、语言学、哲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美声”、“民族”、“通俗”是三种风格。以往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错误理解应当纠正。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4,(10):48-48
1.饱:一生好吃懒做,只是一个能装“食”物的饭“包”。 2.皎:大学四年什么也没学到,“白”“交”了那么多的学费。 3.敏:善于精打细算,“每”一“文”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4.堡:“保”卫国“土”不受外人侵犯,是每一位军人应尽的职责。 5.吵:两人在对骂中,总是“少”不了出“口”伤人。 6.恩:“因”为人生观不同,所以大家的“心”老是想不到一块儿。 7.炎:别去顶撞正在发脾气的人,那样只会让他“火”上加“火”。 8.战:总想“占”有他人的财物,而大动干“戈”。 9.认:一个多“言”多语的“人”,总是好管他人的闲事。 10.娜:“那”是哪家的“女”孩子?长得真漂亮!  相似文献   

8.
“才”、“气”、“学”、“习”是刘勰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刘勰认为,“才”、“气”是性情所铸,属于先天的禀赋,“学”、“习”是陶染所凝,属于后天的素养;但通过“学”和“习”可以增进“才”、陶冶“气”。他欣赏“刚强之气”,而不喜“靡靡之音”,主张作家应该研读经典,深入生活,并注意到社会环境对作家和作品的影响。这些观点比其前的曹丕等人的看法更为高明。  相似文献   

9.
“逍遥”接近于我们今天说的“自由”的概念,只要“放于自得之场”、“物任其性”,则都可得“逍遥”。所谓“有待”、“无待”只是相对而言,属于不同的逍遥境界,但无论是哪种逍遥,都要以“各安其性”为基础。《逍遥游》的“游”字,多与“心”联在一起,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专用辞,也可以说是用以表达主观精神活动的专用辞。这个游便是心游,唯有“游心”才能得以精神上的逍遥。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社会,民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是民主社会的高级阶段。二者的这一关系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分阶段进行,首先要建设一般意义上的民主社会,实现社会的基本和谐;再建设高级阶段的民主社会——和谐社会。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与民主社会的关系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宗教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同时要求建设和谐的宗教,宗教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平。因此,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宗教建设问题,不仅有利于引导宗教自身和谐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党内关系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和谐的党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良好和谐的党内关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良好和谐的党内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率。其次,良好和谐的党内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再次,党内关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两者的影响也是相互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区域结构、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有机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通过剖析和谐社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全民族为之长期奋斗。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提供了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客观要求。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的种种设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西方思想史上,真正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理论概念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倡社会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和谐结构是和谐社会的表征。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的是必须进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单一、纯粹的状态,多元、差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自生自发的。民主宪政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宪政主义与民主理论的结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确保宪法至上的权威。司法公正是民主宪政的基本追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强调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要求。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和谐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只有和谐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有了和谐的人才才能有和谐的社会;和谐人才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方面,和谐社会为和谐教育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则需要和谐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维构造体,民主构成了其中的关键之维:它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且还是和谐社会实现的根本机制和根本保障;社会的和谐程度取决于民主政治的实现程度,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化的必然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勾画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内各要素的辩证关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程。胡锦涛同志从六个方面归纳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出了新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