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引子:高中学生在复数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习题:试证(a2+b2)(c2+d2)可表示成x2+y2的形式.事实上,令z1=a+bi,z2=c+di,两数相乘,得(a+bi)(c+di)=(ac-bd)+(ad+bc)i.两边平方可得,|(a+bi)(c+di)|2=|a+bi|2|c+di|2=|(ac-bd)+(ad+bc)i|2,即(a2+b2)(c2+d2)=(ac-bd)2+(ad+bc)2,令x=acbd,y=ad+bc,即得结论.  相似文献   

2.
定理:设P为xa22 yb22=1上任意点,P点的两条焦半径为r1及r2;P点到原点距离为d.则:r1·r2 d2=b2 a2证明:设∠POF2=α,则∠POF1=π-α,在△POF2及△POF1中,由余弦定理有:r22=d2 c2-2ac·cosα①,r12=d2 c2 2dc·cosα②二式相加有:r21 r22=2d2 2c2(r1 r2)2-2r1r2=2d2 2c2※∵r1 r2  相似文献   

3.
设D1,D2是无平方因子正整数,证明了:当D2≠1,2,5(mod8)时,方程组x^2-D1y^2=s^2和x^2-D2y^2=-t^2无本原整数解(z,y,s,t).  相似文献   

4.
Na_2O_2是“碱金属”一章中的难点,同时又是考试的热点,在解答有关Na_2O_2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反应原理的重要性2Na_2O_2 2CO_2=2Na_2CO_3 O_2↑2Na_2O_2 2H_2O=4NaOH O_2↑2Na_2O_2 4HCl=4NaCl 2H_2O O_2↑这几个反应看起来不难,但很重要,在各种不同层次的考试中,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反复考查。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对这几个反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其重要性应落实到这几个反应的具体应用上,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5.
例1:CO和H2的混合气体3g,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在150℃时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增重的质量为( ) A.1.5g B.3g C.6g D.无法计算 解析:CO和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 O2=2CO2 2H2 O2=2H2O  相似文献   

6.
Na_2O_2与CO_2反应演示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2 O2 与CO2 反应放出O2 ,这是Na2 O2 的重要性质 ,利用它可将Na2 O2 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中作为O2 的来源。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都想亲眼目睹CO2 通过Na2 O2 后生成O2 。然而 ,课本上没有这个演示实验 ,为此 ,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 实验仪器和用品2 5 0mL烧杯一个 ,底部有孔的普通试管一支 (把大钉子钉尖向下悬垂于试管口 ,使其自由落体 ,即会在试管底部扎出小孔 )。稀盐酸 ,石灰石 ,NaHCO3固体 ,CaCl2 固体 ,Na2 O2 固体 ,带火星的木条。2 实验步骤(1 )在试管内依次装入石灰石、NaHCO3固体、C…  相似文献   

7.
SO2 跟Na2 O2 反应生成Na2 SO4 还是Na2 SO3,这一直是个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问题。《化学教学》2 0 0 1年 3期 15页的一篇文章里特别强调指出 ,要警惕学生仿CO2 与Na2 O2 反应把SO2 与Na2 O2 的反应写成 2Na2 O2 +2SO2 2Na2 SO3+O2 ↑ ,笔者实地去实验考察了这个实验 ,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实验于下 :实验 1 集满一瓶SO2 ,用镊子或坩锅钳夹取一团包有Na2 O2 粉末的棉花团伸入瓶中 ,棉团立即着火燃烧 (当心集气瓶破裂 )且反应比在CO2 中迅猛。如果说SO2 与Na2 O2 的反应按下式进行 :Na2 O2 …  相似文献   

8.
在高一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关于Na2O_2与 CO_2的反应。教师通常采用的实验是:用棉花包住少量的 Na2O_2,然后放入装满 CO_2气体的集气瓶中。我认为,此实验有如下缺陷:反应瞬间完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能很好地观察到白色产物 Na_2CO_3;不能形象地说明反应有氧气生成。为了克服以上缺陷,特设计 Na_2O_2与 CO_2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2 2=?     
踏着预备铃声,我挟着课本走进高三(1)班教室,意味深长地向同学们看了一眼,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问题:2 2=?。同学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片刻,有人小声地嘀咕着:“2 2=4嘛。”我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高声地说:“这个问题不是我出的,是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出的。据说解放前他曾到中国来讲学,一上讲台就出了这个题目,下面的听众都是些学者名流,就是没人能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1 实验目的  Na2 O2 和CO2 反应是体现Na2 O2 性质的一个重要反应 ,由于是固体和气体反应用普通的反应装置不好控制反应 ,也不便于检验产物 ,所以课本上没有该反应的演示实验。本人经过研究发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快捷 ,现象明显 ,对掌握Na2 O2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2 实验用品  大烧杯、小蜡烛、自制支架、棉花团、滴管、Na2 O2 固体、NaHCO3 固体、盐酸3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4 实验操作4 1 向烧杯中加 5 g左右NaHCO3 ,将点燃蜡烛和支架立于杯底 ,然后将包有Na2 O2 的棉花团置于支架上…  相似文献   

11.
主要报道了过渡金属镉的含硫原子配合物和原子簇合物Cd[S_2P(OPr~i)_2]_2、Cd[S_2P(OCH_2Ph)_2]_2和簇合物MoCd_3O_2S_2(Ph_3P){S_2P(OPr~i)_2}_5的合成,并结合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定方程组7x2-5y2=2,24y2-7z2=17,给出了求此不定方程组正整数解的一种方法.并求出了此方程的两个解:x=y=z=1;x=131,y=155,z=287.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方程x^2-1=y^2(z^2-1)的全部正整数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离性公理 T0,T1/2,T1,T11/2,T2,T3,T31/2,T4,具有关系 T4→T31/2→T3→T11/2→T1→T1/2→T0,反之不成立”的基础上研究“T3→T21/2→T2,反之不成立”使分离性公理更加完善,并证明了空间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5.
设p是奇素数 ,D是无平方因子正整数 .本文证明了 :当p >3时 ,如果D不能被p或 2kp + 1之形素数整除 ,则方程xp 2 p=pDy2 没有适合gcd(x,y) =1的正整数解 (x,y) .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for multi-objective robust control.The approach extends the standard generalized l2(Gl2)and generalized H2(GH2)conditions to a set of new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constraints based on a new stability condition.A technique for variable parameterization is introduced to the multi-objective control problem to preserve the linearity of the synthesis variables.Consequently,the multi-channel multi-objective mixed Gl2/GH2 control problem can be solved less conservatively using computationally tractable algorithms develop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7.
若图G的每个子图H的连通度不超过2,则称图G是2可断图。对2连通2可断图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行讨论,由此得到2连通2可断图的最大边数,并刻划了极值图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a large number ostrategies for control systems analysis and synthesis such as H2, H∞, l1 and μ-synthesis had beendeveloped. In H∞design, all disturbances arelumped into a single norm rather than boundedseparately by the size of each disturbance as ||d||2=||d1||2 … ||dm||2. This certainly leads to some conservatism (D’Andrea, 1999). In contrast, theμ-synthesis technique overcomes the conservatismby introducing structured uncertainty block…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2]中证明了线性变换群GL3(2)是汉明码A7的自同构群.文章证明了投射特殊线性群PSL2(7)(定义在有限域GF(7)上)和线性变换群GL3(2)是同构的.同时,得出了群PSL3(2)也是汉明码(-A)7的自同构群.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不定方程Px~2+Qy~2=Z~n的整数解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