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马斯洛、弗洛姆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学者提出了人的需要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人的需要问题是由人的生存条件所引起和决定的;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而且不同需要层次之间具有某种本质的内在关联.在对人的多种需要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这些现代西方学者又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多种需要与人的充分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建立在分析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双重基础之上,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性格的类型和社会性格的特质两个方面。该理论虽然不具备一个完整的形态,但其批判社会、关照现实的精神却具有积极意义。从教育学角度看,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探索培养健康人格的路径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像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同道一样,弗洛姆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为马克思的代表作,视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作。因此,他的“人的本性”的学说主要是围绕这本书展开的。由于马克思的这本作属于早期的、不成熟的作,这就使得弗洛姆的“人的本性”的学说具有抽象、思辨、直观的异化论的人道主义的特征。但他的这一学说中也有许多精华的成分,这些成分我们理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4.
“逃避自由说”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国内关于弗罗姆(又译弗洛姆)“逃避自由说”的解释含混不清的现状,指出这一学说的基本要点为:古代社会安全而不自由,现代社会自由而不安全。本文还指出了这一学说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依据,分析了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其与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一学说的贡献与局限  相似文献   

5.
在弗洛姆看来,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从人出发又复归于人的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这一学说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这一定论有待于严肃的科学讨论判定其正确与否,但其高扬主体性,充分重视主观能动性,重视社会实践取向却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弗洛姆是探索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其学说的合理部分我们应予继承。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对人的存在的二律背反的探究构成了弗洛姆人本主义的逻辑起点。在人的存在的矛盾的引导下,弗洛姆人本主义沿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对人与社会的批判性分析,二是对人的解放可能性和途径的探索,二者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弗洛姆人本主义的主体。在解决人的问题的过程中弗洛姆人本主义最终陷入人道主义乌托邦,这是其逻辑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7.
针对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是弗洛姆思想两大资源这个既有结论.分析了弗洛姆思想从个体的精神分析向分析的社会心理学的转变过程,理顺了弗洛姆学说形成的动态轨迹,从而揭示了弗洛姆广泛借鉴包括母权论、伦理学在内的诸多学说,并非纯然是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弗洛姆学说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母权论、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修正个体的精神分析学说,且与弗洛伊德学说渐行渐远,从而形成自己富于特点的“分析的社会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学说,把自由的获得与自由的丧失视为是共生的两极,人类越是获得自由,也就意 味着越是丧失自由。正是人类自由的最终获取,导致人类陷入了法西斯主义的困境。这一结果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心 理机制造成的,这就把问题引向了歧途。但弗洛姆的这一学说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自由、民主的讨论必须与社会制 度结合起来,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现实地、具体地、实践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弗洛姆认为"一个新的幽灵已高歌而来,并正在我们中间徘徊,然而不幸的是,只有极少数人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弗洛姆从哲学角度对当时的工业文明社会所导致的非人道主义进行深入分析。弗洛姆提出病态社会的理念,对于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其认为工业社会下的技术导致社会的非人道化,颠倒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化。本文对于弗洛姆的技术伦理思想的提出背景以及基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方幸福 《培训与研究》2007,24(12):71-73
本文从"人的生物学上的弱点"、"生存的两歧"、"历史的两歧"这三个方面来梳理弗洛姆的人学思想体系中对人的生存境遇的论述。弗洛姆通过对人的生存境遇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找到人类异化的源头,因此他的这一理论为人类认清自身,加快前进的步伐,并最终获得全面发展指出了一条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不能说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堂吉诃德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但是在他的性格之中,却有着坚定的理想主义信念。他有为了个人理想和社会正义而努力奋斗的骑士主义精神和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观。通过他与阿Q的一些比较,也能发现他内在的理想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尊重社会公德”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于推进我们当前的“以德治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它有利于全社会正确估量道德的社会作用,重视并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从而处理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2)它有利于在“以德治国”中调整社会关系特别是调整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3)它有利于在“以德治国”中加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和塑造,有利于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4.
宋恕考察了所处时代中的妇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妇女解放思想。他的著作涉及了男女婚姻自由、女子缠足、兴办女学、严禁娼妓以及封建社会中对男女道德评价的二重标准等问题。他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不合理性,并提供了解决方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他的生活经历促成了他对妇女问题的思考。他的妇女解放思想和当时的维新派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了女子意识的觉醒。虽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但他妇女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文坛上,王蒙被评论界视为“复出”作家、“意识流”作家或“现实主义”作家,但我认为,某种意义上他还可以被称作“新时期”的“革命作家”。当他以多义、有趣、感伤、尖刻或故意偏离等多样缠绕的叙述形态“叙述”革命和个人的“关系史”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其创作“自述”与小说在无形中其实呈现为一种缠绕、互疑的关系。是什么刺激了王蒙“自述”的欲望?怎样看待“自述”与小说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一致的现象?或者说,借助于对这一现象的细读,能否将作家创作世界中某些重要的侧面再度打开?于是,在创作“自述”与中篇小说《布礼》之间的关节点和有意味的纽结,就需要稍微留心了。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婚恋题材小说既反映又建构了一种心理和价值观:即恋爱、婚姻不是个人性的事件,而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社会事件。政治因素以政权的方式改变了婚姻的外部条件,也改变了社会对于两性关系的评价标准,并且重新安排了人们的社会地位。爱与不爱的自由不是出自个体内心的需求,而是一个无法选择的社会规范和集体价值观。而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要内化为一个时代社会青年男女择偶的审美心理,必须得到传统心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诗,何其芳是杰出诗人,又是诗歌理论家。《预言》则是这位诗人的创作起跑点,是何其芳的第一部个集。《预言》中有作者为旧时代和自己唱的送葬歌,有精致与圆融的爱情诗;在意象营造,情调和气氛的创造上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8.
米兰·昆德拉作品中的挚爱主题来源于柏拉图《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关于爱情的定义。昆德拉对阿里斯托芬的说辞进行了进一步的追问和探讨,并针对现代社会的挚爱与爱欲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昆德拉的思考实际上是对阿里斯托芬言说的一种衔接。不仅如此,昆德拉还在他自己的创作中实践了阿里斯托芬言辞中所包含的挚爱理想的毁灭因素,对挚爱进行了怀疑。这不仅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思考——是否挚爱就真的不存在?同时,它也促使当下的作家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探究挚爱主题。此外,昆德拉还通过作品中具体人物和情节的设置,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社会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论先秦儒家的师生友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主张在人际交往中以友辅仁、以文会友,这是一种立足于个人成长进步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人际交往观,为当今确立新型的人际交往观,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维借鉴。同时主张师生之间以爱相济、以道相随、教学相长,这是一种着眼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友爱相助的和谐师生观,为当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贯彻教师教育新理念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博爱与爱情或性爱是弗洛姆最为关注的两种爱的形式。他认为,如果没有博爱的德行,你自己对爱的期待也不可能得到满足,从而把能力、人格和德行作为真爱的基础。弗洛姆关于爱不等于性的观点及反对有性元爱的爱情观,对我们今天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