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春夏之交,在首都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中,提出的一个突出口号就是“要人权”。在一些人看来只有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讲人权,有人权,而社会主义中国不讲人权,没有人权,这是一个必须予以澄清的问题。“人权”即人身自由和其它民主权利。它是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进步口号。它的理论根据是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棱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论”。他们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都是自由平等的,人生来都有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人权理论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在于它是针对当时封建专制主义和等级特权提出的。它主张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和平等而斗争。但它并非科学的、正确的。它不懂得人权的真正起源,反映的只是资产阶级特权,并把人权看作是永恒不变的。现代资产阶级背叛了《社会契约论》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它用人权理论为现代资产阶级的统治特权作论证。  相似文献   

3.
西方教育平等观念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平等观念于15~19世纪形成于西方,它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以人权为核心,以法律为保障,以公共义务教育制度为依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教育权的内涵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发展为需要政府保障的权利,由消极的人权转为积极的人权;教育机会平等由初等教育延伸为中等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教育平等观念逐渐强调教育过程和结果平等,并提出为不利人群提供补偿以实现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4.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中,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政治口号。二百年来,西方资产阶级高擎着这三面反封建的大旗,扫除旧制度的羁绊,开辟新时代的坦途。同时,资产阶级也将其作为新的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思想工具而任意滥用。从理论上讲,“自由、平等、博爱”是近、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勒鲁在他的名著《论平等》中指出:“自由、平等、博爱”是“真理和生命的最妙的表达形式”,“是一个完整的学说”。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三位一体的学说中,  相似文献   

5.
吉伦特派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重要派别。本文在分析了其社会成分和文化素养之后,着重评介了这个派别的思想规点:人权和财产权思想是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人的自然权利,是人类的神圣的标志;吉伦特派重视经济自由,这个派别倡导贸易自由,反对妨碍经济活动的外来干涉和超经济强制;人权思想在社会、政治方面体现为平等自由的思想,这个派别希望建立一个男女平等、种族平等的公民社会。吉伦特派的思想观点体现了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在许多方面位于时代潮流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孔多塞关于教育的思考并非单纯地就教育而论教育,他更多地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及重要性,他把实施公共教育视为大众实现自由平等和维护共和制度的重要路径。和大革命的时代主题一样,孔多塞也力主实现教育上的自由、平等、博爱,倡导建立一个人人都能自由、平等地接受世俗教育的共和制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人权,同民主、自由一样是一个政治概念。近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学者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倡导的。他们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这就是所谓“天赋人权说”的主要含义和内容。“天赋人权说”带有极大的先验性、唯心性和形而上学性,但它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学说。它是反对神权、教权,批判封建等级特权和封建旧秩序的锐利思想武器,在反对封建和教会的统治中,曾发挥了相当大的历史进步作用。“天赋人权”作为革命的政治纲领的基本原则和革命的重要成果被规定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宣言及宪法之中。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1789年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弄清“讲什么人权,怎样讲人权”这个本质问题,才能划清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界限。人权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阶级性是人权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人权实质是剥削自由的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则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建立人人真正自由平等的分有制社会,人权问题的提出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权的历史发展进一步说明人权是有阶级性的。当代两种人权观的尖锐对立正是国际阶级斗争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所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引发了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由“自然人”(自由公民)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新社会是卢梭的政治思想。在《爱弥儿》中,卢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无论对于自由公民的培养还是对于新社会的创建、存在及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爱弥儿》不仅仅是一部教育著作,更是卢梭启蒙哲学思想和民主政治理想在教育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早在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初期,一些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就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分权”、“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这样一些民主口号,用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又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把这些民主口号肯定了下来。美国一七七六年的《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法国一七八九年的《人权宣言》也宣布:人们生来自由平等,一切主权本源于人民,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非依法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依据这些原则,资产阶级建立了民主制度,这无疑是有世界影响的大事。正如列宁所说,“资  相似文献   

11.
社会民主党在纲领上都是以政治民主为核心,主张政治多元化,在他们看来,政治民主就是要消灭阶级差别,实现人权和政治权利的平等,建立充分民主的政府,这种政治民主的表现形式就是多党制和普选权,公开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并且抹杀民主的阶级性,主张和平进入社会主义等等,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因此,认清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民主观、人权观、国家观及政党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都把人权作为一种政治口号和政治工具,为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目的服务。当前,弄清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理论,对于深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彻底揭露国际敌对势力的政治阴谋,是十分必要的。(一)人权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最早提出人权理论。他说:“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独立的。”(洛克《政府论》上,第59页)在洛克思想的影响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系统地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他认为,每个人都生而  相似文献   

13.
赵明玉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3):25-27,37
传统自由主义公民教育以一种消极的、普遍的公民资格为基础,不提倡由学校等公共机构开展公民教育,而主张一种“私人化的”公民教育,并渗透政治中立的原则。新自由主义的公民资格观注重公民认同、公民参与、公共理性的公民德行,提出由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尊重、宽容等公民德行。  相似文献   

14.
人权派根本反对独裁制度,主张民主政治;人权派的民主政治具体表现为三权分立、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人权派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仿效英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是历史的必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所证实。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有着我国传统教育与近代西式教育两种背景,他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终生关注。他认为教育不平等是晚清社会人权不平等的突出表现,强调受教育是国民的基本权利;主张国家推行普及、免费的基础教育;指出教育要培养现代国民,为民主社会建设服务。受教育者亦应抛弃官本位思想;他还主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重视他们的兴趣与体悟。民主性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6.
赫胥黎是科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行者,人们习惯于用科学教育思想概括他一生的教育主张。其实,自由教育思想才是赫胥黎一生教育主张的完整概括,科学教育思想只是他自由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谓的自由教育,是一种平等教育,是提供全面知识(其中科学知识是重要的一部分)的教育,他主张不分种族,贫富和男女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所倡导的自由教育中,科学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他大声疾呼科学的重要性,主张用科学教育去改造传统的古典教育;赫胥黎所倡导的自由教育,还是一种全面的和谐的教育,提出要注重文学、外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人权三论     
人权,就是被法律所确认的社会自由,是法律所授予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权利的总和。因此,人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不同性质的人权,人权有资产阶级人权和无产阶级人权之分,因此、人权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人权是建立在资本卞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人权是建立在社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为人类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社会自由。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商品经济,提出厂‘人权”口号,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一旦社会的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18.
1989年春夏之交,在我国发生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期间,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自封为“人权斗士”,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以争取“人权”为借口,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猖狂地进行着颠覆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权”不仅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党和人民进行较量时打着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和他们干涉别国内政的精神武器。回顾过去,思考未来。针对这场风波,从理论和思想上弄清人权问题,应该是政治理论战线当前的任务之一。笔者就这个问题略作粗浅的分析,请老师们指教。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是希腊教育观念的罗马形式。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最早出自《易经》:“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到文艺复兴时,人文精神沿袭了中国古代人文精髓,主张反对神权,解放人性,张扬理性,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结合人文性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玉凤  高福勤 《中国考试》2006,(6):23-25,38
教育平等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公正程度的标准之一。教育平等有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个性特长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个体在“受教育”的权利方面享有法律的和现实的平等。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