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科尔伯格以公正道德价值为取向建构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吉利根提出还存在一种关怀取向的道德观,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这一理论观点对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启示是学校德育应考虑性别差异,培养学生学会关怀、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道德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西方早有研究.当代皮亚杰最早运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进一步确认了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的不变性,梳理出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从基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到按照社会规则进而到超越社会规则的主线;新科尔伯格理论在继承与发展科尔伯格理论的同时也丰富了道德认知理论本身,其理论主要由道德图式论、道德类型论和四成分模型构成;而后科尔伯格理论则以艾森伯格的亲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吉利根的女性道德心理学为代表,其内容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概念进行重构,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道德人格和道德自我的探究.在道德测量方法方面,主要有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访谈法以及新科尔伯格理论的DIT1和DIT2.实际上,道德理论应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后科尔伯格时代道德发展心理学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皮亚杰发起、经科尔伯格整理的道德发展心理学面临新时代、新问题的挑战,后科尔伯格时代兴起的女性主义道德观、社会认知领域理论进一步丰富了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是:应建立以公正和关爱为主题的双重道德教育目标:应积极采用道德两难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的道德教育方法;应注重社会常规、习俗与道德领域的区分,以防止道德教育的僭越。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吉利根(C.Gilligan)认为,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取向的伦理道德观,这就是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1]。它们是完整道德所不可或缺的两翼,它们共同建构完善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伦理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吉利根(C.Gilligan)认为,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取向的伦理道德观,这就是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Ⅲ。它们是完整道德所不可或缺的两翼,它们共同建构完善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6.
品德心理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关注关爱主题,认为关爱和公正以及后来研究到的宽恕一并构成完整的德性。但当时的论域限于人与人之间,时代局限也使得不能把关爱和公正、宽恕结合起来探讨。文章尝试从多角度对关爱进行系统分析和再思考:关爱是作为主体的个体对客体的关照和喜爱或关心和爱护,关爱具有许多特点,而且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不同层次水平之间具有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7.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是应注重社会常识、习俗与道德领域的划分;二是要确立以公正和关爱为主题的双重道德教育目标;三是采用道德两难讨论法与公正团体法的道德教育方法;四是重视情境教育以及学校隐形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精髓是他对道德认知发展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划分和道德教育的设想。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将给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尽管人们对学生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状况有过多种研究,但是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学生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状况,一直存有争议,因为不同的研究角度会使研究结果具有极大的差异。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公正,另一为仁慈(具体又分为关爱和宽恕两个方面),且道德心理学研究始终围绕公正、关爱和宽恕三个主题而展开。在  相似文献   

10.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是从认知领域来研究人类的道德发展的。如果说皮亚杰开创了从认知领域对道德发展研究的先河,科尔伯格则是继皮亚杰之后采用认知发展取向研究道德发展的最杰出代表。从道德心理学、德育心理学的角度,从道德发展的实质与机制、影响道德发展的因素、道德发展的阶段三个层面比较他们的道德发展理论,即可揭示出他们理论的差异性与相似性,以及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比较,不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道德发展理论的研究,还可为我国道德教育实践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方法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德育理论家,是道德认知理论流派的创始人。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反映了个体道德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且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的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文章在分析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将理论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出的采用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方法。据此提出中国学校德育应该摒弃只对有关道德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应加强学生自身的主体建构,改善其道德认知的结构,提高其道德行为的水平以发展其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3.
论品德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品德形成于他的长期的伦理行为;他的伦理行为形成于他的道德意志;他的道德意志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感情;他的道德感情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个人道德认识是伦理行为的心理指导、必要条件,是品德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个人道德情感是伦理行为的心理动因、必要条件,是品德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品德的基本环节;个人道德意志是伦理行为的心理过程、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品德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相似文献   

14.
道德认知测量方法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认知测量方法评介郭本禹南京师大个体的品德发展比其智慧发展更加复杂,因此,对个体的品德测量也比对其智力测验更加复杂。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家还没有找到象智力测验这样的综合方法来科学和客观地测量个体的整体品德发展。心理学家只能分别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  相似文献   

15.
德国道德心理学家乔治.林德在继承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行为与发展双面理论"。这种理论坚持,道德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二者存在着复杂关系;开发应用了可同时测量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道德判断测验",将道德发展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6.
霍夫曼的道德移情及其功能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霍夫曼认为道德移情是在情感性唤起和对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他提出移情式悲伤的四阶段水平,概括了儿童移情发展水平.指出道德移情对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功能移情倾向可以加强个体具有的公正道德价值取向或者关爱道德价值取向;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唤起的移情可激活道德原则,而影响道德判断和推理;移情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道德动机,进而决定了个体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并完成道德行动.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女性主义关爱教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爱伦理是西方女性主义教育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批判了在男性霸权文化下,以公正伦理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学。关爱伦理认为公正伦理强调公正、理性、价值中立,排斥人的主观世界,否定人的情感偏好,使得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性关爱,异化了师生关系并偏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以诺丁斯、贝尔·霍克斯、戴安娜M.A.瑞尔克为代表的当代女性主义教育学者提出教学应当建立在关爱伦理基础之上,认为教学应当是师生间情感“交融”的过程,关注学生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学生的精神世界,强调教学必须彰显传统教学中被遮蔽…  相似文献   

18.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的个体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及其道德教育策略,对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创了美国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很多国家把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制定、设计学校道德教育的依据。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发展过程。而道德认知的发展集中地表现为道德判断的发展上。道德判断又可以从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和道德内容两个维度加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围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的争论和研究,一直绵延不绝。大量文献批判性地揭示,科氏理论存在男性中心潜意识、认知独断和线性逻辑等缺陷。男性中心忽视了女性,进而在道德发展上用"公正"标准排除了"关怀"原则;认知独断将复杂道德发展的实质化约为认知发展,进而用认知发展取代了道德发展的全摄性;线性逻辑将丰富的道德发展过程假设为循序而进的"三水平六阶段",以至失适于多元文化。新近的研究因应这些批判的挑战,不仅向外开出了"关怀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路向,而且向内扩展了道德发展与社会习俗、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图式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新视野,从习俗、情感与文化三个维度修正和创新道德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0.
罗洪兰 《当代电大》2002,(10):36-41
第七章 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1 考核目标和要求1)了解 :中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 )理解 :品德、道德的概念 ,品德的心理结构 ,中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中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和培养 ,中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 ,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3)掌握 :矫正过错行为的心理学策略。2 重点内容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2 )道德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4种成分。4 )中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