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鲁迅辑校古籍手稿》第二函第四册中有鲁迅手抄之《会稽先贤著述辑存》凡五种,都是晋人的著作,它们是:贺循的《丧服谱》、《丧服要记》(附谢徽注)、《葬礼》各一卷,虞喜的《论语赞注》一卷,杨方的《五经钩沉》一卷。五种均抄自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马》。 贺循是当时的礼学大家,《晋书》本传云:“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贺循秉承家学,年少知名,先在地方上当过几任小官,后因陆机的力荐,召补太子舍人,后颇历升沉,他不乐仕进,多次辞谢高位,只是接受了太常一职,行太子太傅。贺…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是我国20世纪一位重要的史学大师.他身后留下名著四稿-传,即<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和<柳如是别传>,以及百余篇论文.  相似文献   

3.
黄克诚,1902年出生于湖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6年逝世,大将军衔.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自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黄老夫人唐棣华在<后记>中对本书给予这样的界定:"黄克诚在逝世前几年中对他自己的一生经历作了详细回忆,当时他双目已近失明,因此由克诚讲述,我和孩子们忠实地记录整理.文中所述之事,都是黄克诚自己说的,因此人民出版社选用<黄克诚自述>作为书名,很是得体."可见,<黄克诚自述>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创作品.  相似文献   

4.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乾嘉年间的历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他一生潜心于史学的研究、地方志的编修与方志学的研究.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毫州志>、<方志立三书议>、<州县请立志科议>等.这些著述中蕴含了丰富的档案学思想,可以说章学诚的档案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和方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局限以及学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章学诚对档案学的诸多论述还仅仅是一种主张,没有真正付诸实践,但是他对档案学的系统论述及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成分,无不对我们今天的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1936年,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提出,陶渊明的经典名文<桃花源记>有<搜神后记>本和<陶渊明集>本两种差异很大的文本,认为前者是"陶公草创未定之本",后者是"增修写定之本","二者俱出陶公之手".本文依据我国当代的古小说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充分肯定陈寅恪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及其对陶渊明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纠正了陈寅恪关于<搜神后记>本桃花源故事"渔人姓黄,名道真"的七字夹注出自陶渊明本人之手的错误观点,指出此处夹注可能出自南宋道士之手,其来源乃是刘宋元嘉时代黄闵所著地志<武陵记>.  相似文献   

6.
古籍版本,有一个"书贵初刻"问题.但有人往往将"古本"等同于"初刻".一部书有两个版本时,孰优孰劣是要具体分析的,不能以何者为先就是好. 王绍曾教授整理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中,在他的<整理缘起>中混淆了古本与初刻的关系.因而将一个确有毛病的建本说成了一个好本子.  相似文献   

7.
<三秦记>是一部重要的陕西方志地理类著作,为我国早期地方志的代表作.本文主要对明清以来诸家<三秦记>辑本加以考述,并挖掘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收入<鲁迅全集>第7卷<集外集拾遗>和<鲁迅全集>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的20多篇广告的研究,探讨了鲁迅先生的广告实践和广告思想.鲁迅先生对广告受众、广告作用以及广告文案写作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并反映出其进步思想和对广告真实性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频 《编辑学刊》2001,20(1):28-32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以下简称<大系>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其杰出意义一在开创"大系"出版体裁,二在以编辑手段系统整理五四文学成就,功不可没.对其成因,对其内在构成与特色,却一直未见专文较深入地解析.面对这座丰碑,抬头仰望了鲁迅、茅盾、胡适、朱自清等大师后,不由得低头沉思:<大系>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其选编者是当时最优秀的文化精英,名家编名著,大师选名篇,<大系>理当不朽,那个不朽的编辑群体奠定基础并建造了这座高质量出版大厦.  相似文献   

10.
从榜单可以看出,虚构类图书仍以"搜神"为先锋.继<搜神记Ⅱ>、<搜神记I>位居上个月当当榜单第二、第四位之后,<搜神记Ⅲ·灵山十巫>和<搜神记Ⅳ·太乙火真>一上市便登上榜单第三、第四位,出版此系列图书的辽宁教育出版社可谓名利双收.  相似文献   

11.
张星鉴的<国朝经学名儒记>是继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之后对清代经学家生平及学术成就的又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文章对<国朝经学名儒记>的内容和版本进行了梳理,并通过与<国朝汉学师承记>的比较研究,指出其价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获悉上海鲁迅纪念馆要开会研讨纪念楼适夷百年诞辰事宜,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我与楼老生前接触的一些往事.首先想到的是他1929年出版的那本早期译作<桥>,因为这本书对我研究世界文化名人、著名犹太作家肖洛姆一阿莱汉姆有很大的帮助.<桥>中所收的肖氏短篇小说<三个小孩>是我国最早发表的肖氏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同时,广泛授徒,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工作,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典籍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材,成就辉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编纂有关.  相似文献   

14.
贾樟柯电影的纪实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作为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主要作品有<小山回家>、<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他的电影保持着纪实风格,关注社会最普通的人群,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生活,以浪漫主义的情怀升华主题.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清朝最伟大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会稽有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学识在刘知几、郑樵上."[1]然而章学诚生不逢时,正当考据学盛行的乾嘉时代,其所主张"史意"之说遂隐而不显,故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又说:章学诚之学不为时人认同,是"清代史学之耻也."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2月6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档案整理工作的行业标准,是机关档案工作改革的一次重大举措.<规则>从我国机关档案工作的现状出发,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在借鉴传统立卷方法合理性的基础上,对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作出了规定.<规则>的制订,弥补了我国档案工作法规标准体系中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方面的空白,为新形势下规范、高效地进行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撰写的一本纪实性的<西游记>,它从唐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影响更是深远.有人说它是佛学著作,有人说它是地理学著作,有人说它是旅行家著作,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经认真研究后认为<大唐西域记>还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名绍均,字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章话集<稻草人>、散文集<脚步集>、诗集<荚存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和<叶圣陶文集>等.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即开始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他编撰了几十种教科书,发表了许多教育论文,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创建了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他亲自主编了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设计师和耕耘者.  相似文献   

19.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编纂的我国第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编.它上承我国古代奴隶社会青铜文化之遗绪,下开封建时代手工业技术之先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之作;不仅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我国档案事业史上科技档案编纂之先例.科学史学家钱宝琮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辉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视<考工记>为"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20.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