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2,(33):6
林全:稳扎稳打做出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林全在《出版广角》撰文:众所周知,现在图书零售市场比较低迷,我们必须冷静下来,不要有浮躁的心态,要做实市场,抓住摸得着的终端市场,而不是无限扩大出版规模。从经营角度来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出版业,一个出版社靠着某一个方向强大,这样  相似文献   

2.
出版行业教育的问题是学术和产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其实出版行业是一个无学的专业,但是,一旦你进入出版行业,就会发现我国的出版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开放度不够,它为了成为产业而成为一个产业。出版的圈子化是非常严重的。这个圈子是体制和政策造成的,这个圈子化的情况造成出版定义的差异化。美国有8000家出版社,台湾有2000家出版社,中国大陆只有580家出版社,但是中国大陆有接近1万家书商也被称之为出版社。但是我们的研究、我们的关注点、我们的学者、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并没有把这些书商视为出版社。在这点上,我们经常被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3.
做好出版     
张以文 《出版经济》2004,(11):26-27
众所周知,出版社因其出版的书而知名。没有出版很好的产品,发行工作是很难做的。所以,出版社要做好发行工作,首先要做好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创作出版一体化所谓创作出版一体化是指出版社在一定的出版理念指导下,进行整体策划所形成的创作编辑印制发行一体化运作机制。创作出版一体化是对一个出版社来说的,而不是对某一个编辑来说的。创作出版一体化强调出版社要进行整体策划,但它并不是整体策划本身,而是一种产生整体策划、实施整体策划的机制。如果把创作出版看成是一个活的生命有机体的话,创作出版一体化机制就是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协调各个部门的行动,使整体策划落到实处。二、建立创作出版一体化运作机制是出版社主体意识觉醒的必然要求目前的…  相似文献   

5.
学术出版范式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学术出版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术出版究竟是什么、为了什么? 当前,学术出版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每个编辑部或出版单位都在为组织有可能被引更多一点儿的论文而努力,都在为编辑、印刷、发行下一期刊物而奋斗.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是学术出版的终极目的,甚至有可能也不是学术出版的主要任务.学术出版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是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科研的终点.当今中国正处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常态,学术出版不能只满足于为了发表,而要从大局着眼,服务于国家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专业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高定价、基金和补贴、数字出版应用、版权贸易等赢利模式,专业出版可帮助大学出版社形成品牌,走向世界。通过采取一系列系统的发展举措,将使大学出版社的专业出版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地方科技出版社与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高校出版社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结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实际做法,指出地方科技出版社只有明确专业立社的发展思路,依据自身的优势,确立专业细分领域,出台相应的学术著作出版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出版基金,才能做强高端学术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出版工作,更多注重的是管理;新技术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无疑将更注重出版服务。只有提供很好的出版服务,出版社和编辑才能拥有更多的作者资源,而新的信息技术使出版服务更加需要注重个性化,这样才能让更多更好的作者团结在出版社和编辑周围,而只有占有了更多的优质作者资源,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才会有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出版,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那么"传统出版"传统在什么地方呢?"传统"之一是"纸","传统"之二是"B2B"。也就是说,传统出版以纸为基础,而纸质图书的销售离不开实体书店,所以,长期以来,传统出版社的目标市场是书店,而不是读者。因此,传统出版是一个"B2B"行业,而不是一个"B2C"行业。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出版的新一轮浪潮中,传统的出版机构该何去何从?如何真正开展自己的数字出版业务并找到持续的赢利发展模式?数字出版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地形成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出版社并没有真正地打通内容、技术、硬件、平台之间的渠道,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内容提供商的主体作用,那么建立一个有效的数字出版模式是摆在出版社面前的重要课题。以技术为驱动,以平台为依托,以内容为策源,以硬件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是我们对这个模式构建的一个设想。  相似文献   

11.
穆雪 《今传媒》2013,(4):66-67
高校出版社在开展数字出版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对自身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金运作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人才等,但同时具备其他出版社所没有的优势,高校出版社应利用好这些优势,积极向数字化转型,具体的对策有:明确对于自身数字出版的战略定位;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设施的投入;整合、开发优势内容资源;利用陕西数字出版基地平台,加快数字出版发展步伐;与高校联合培养新时期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只有多方合作,才能推进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就数字出版而言,没有阅读器,就像河面无舟。但随着iPad在中国销售的开始,耍在阅读器上与之一较高下,或者只走低端路线,应该不是国内出版业的未来。如何真正地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研究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国内出版社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辅数字出版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和经济价值,很多出版社都希望能从其中分得一杯羹,但苦于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而无从下手。笔者所在单位两年前着手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工作,在教辅数字应用方面做了大量探索,由此可总结出六种数字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8):7
学术出版需要门槛出版"泛学术化"不可取《东方网》报道:学术出版是需要门槛的。门槛实质上是准入机制。学术出版不是任何出版社都可以做的。出版应该有分工。但在出版社进入市场后,这种分工被打破。学术出版不设门槛就是不可接受的,不是所有出版社都有能力出版学术著作,而且即便出学术著作的出版社,也不可能有能力出版所有门类的学术著作,这是常识。在发达国家,学术图书的出版几乎都由专业出版社"垄断";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年鉴》是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总结图书出版工作经验,观察、分析图书出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科研、教学、著述、学习和图书出版工作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的工具书。从1994年到2005年,该年鉴已连续出版了12卷,而自2004年卷以来,在装祯及内容上都做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改进。此书的编辑人员仍在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力图把此书进一步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在此书12年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品牌出版与出版品牌近年来在中国的出版界正逐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出版业界的有识之士在经过市场化洗礼后,正从自身的出版实践阵痛中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出版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只有走品牌化的个性发展之路,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品牌出版社,从而才能收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遗憾  相似文献   

17.
张宏 《现代出版》2006,(2):38-40
关于出版出版这个名词在出版行业包含有广义和狭义两重意思。广义的出版指整个出版活动,包括这个行业及其相关的各个方面。狭义的出版一般单指出版活动过程中与编辑、发行等相对应的中间环节——生产制作环节。汉语均沿用了出版一个词,而在英语中则区分得非常清楚,广义的出版用publishing一词,而专指生产的出版则用production一词。本文所要讨论的欧美大学出版中的出版实务系指后者,即图书的生产。欧美大学出版社中出版部门及出版业务人员的设置我们在对欧美大学出版社的组织结构作了调查后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在绝大部分欧美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出版业在高速发展的数字出版浪潮中,何去何从?顺应时代发展开展数字化转型,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是必然选择。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多数专家和学者将我国传统出版社对待数字出版的消极态度归结为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要建立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而企业战略的核心命题就在于选定一个企业可以据为己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出版业在高速发展的数字出版浪潮中,何去何从?顺应时代发展开展数字化转型,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是必然选择。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多数专家和学者将我国传统出版社对待数字出版的消极态度归结为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要建立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而企业战略的核心命题就在于选定一个企业可以据为己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谭平 《现代出版》2001,(2):34-35
图书出版应以市场为依据,以读者需求为前提。读者需要什么 ?市场缺少什么 ?不能靠想像去猜测,而应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来探求。这种调查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图书市场及周边市场的调查;二是对社会的调查。图书市场及周边市场调查的内容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上同类图书的出版情况、营销情况和市场反映调查;二是当前同类图书的运作情况以及市场情况调查;三是对尚未被人们利用的市场空间和入市角度的调查。社会调查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本专业学术进展情况调查;二是其他出版社同类图书出版情况调查;三是本专业图书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