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必要的理论知识,适应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能人才.其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中,也不同于大学教育,因此,构筑中职学生的基础能力,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知识的转化能力、人际社会适应能力.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是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办出中职学校水平和特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传技,更需要育心,尤其是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体育学习使学生在“看、听、想、练”的过程中来增强身体素质,增强体育学习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适应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心理承受力等。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需的一种能力。我们应帮助一克服某些人际关系的障碍,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与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是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基础能力,才可能增加社会参与的广度,提高适应能力。培养沟通能力、交往意识是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可持续学习能力、社会工作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及自我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创业基地的孵化作用、社会实践的主阵地作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的保证作用、就业体验活动的平台作用以及项目教学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反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趋势是良好的。为了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必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心理、课堂、社会环境。同时也必须加强儿童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以达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省内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状况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不高,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引起的。高职院校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加强情商的培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都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就必须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丰富想像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支柱,勇于探索实践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要求培智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纳入教学体系,智力障碍学生需要接受社会生活适应教育,消除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希望对促进培智学校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魏丽丽 《天津教育》2005,(11):38-38
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从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看,对他们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学习、升学竞争引起的过度焦虑;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与父母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社会的迅速发展变化与心理承受力发展滞后的矛盾等。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一直以来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几乎是空白,他们的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或处理问题能力都欠缺,这些缺陷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难以承受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各种压力,难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在所难免。学校图书馆是学生开展活动的第二课堂,应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发挥辅助功能,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他们被社会需要的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自我认可的程度。适应社会的能力,不仅包括掌握从业的技能,还包括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调整、发展自己的能力。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授的自然产物,它是集知识、技能、自信、自强、价值观于一体,融理论实践于一身的综合能力。要使我们的学生有信心面对社会的选择,在校期间就应注重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仪要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新时期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为残疾学生的社会化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实践能力是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再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主要指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是包括特教学校在内的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造成残疾学生实践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残疾学生生理上的不同程度的缺陷,使残疾学生身心尤其是智力和心理的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实践能力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当前高师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可知:与非高师毕业生比较,高师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更适应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适应能力,但创新能力较差,取得突出成就的较少。因此,高师院校应在坚持师范性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具有独特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人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等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相似文献   

17.
发展职业教育意在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新型劳动者。新形势下,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多元化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根据社会需求明确教学思路 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的4种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接受能力。所谓接受能力,就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能力、基础能力。二是交流能力。善于交流和沟通,是现代社会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三是调适能力。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与社会的对接常常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强化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四是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社会永远稀缺的资源,是竞争力的核心。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各门学科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所处环境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应能力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是个体融人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幼儿的适应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幼儿自身的特点。幼儿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溪市红塔区第三幼儿园通过实施“交流幼儿生活班级”,为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应着力于应用能力、科学调查、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以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