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冰心是我国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几乎是占据了20世纪一个世纪。她在“五四”时期开始创作,虽然她的创作生涯延续到80年代,但主要的创作期却是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她  相似文献   

2.
她曾经是金陵巨富千金,受过良好教育;她育有十名子女,个个成才,被誉为“英雄母亲”;她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老伴作为全国“金婚”老人代表,进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就是被人们称为“和谐老太”的张婉英老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世所公认的婉约派正宗词人。她的一生创作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作品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前期抒写闺情、爱情,转而叙说离乱之苦,风格也由细腻婉转变为苍凉凄楚。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李清照的后期创作代表着她独特艺术风格的新发展,是她创作的最高峰。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李清照的词作不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是她心灵历程遁真实写照,是她真切、深沉的情感的展露,在她的艺术生涯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最能代表李清照艺术风格的作品,大多集中在她前期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4.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蝗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5.
陈染的内倾型创作与她体验世界的方式密切相关。陈染的早年人生体验不仅是激发她创作动机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她创作题材的连择。基于自身内心经历和体验,陈染的内倾型创作方式同时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影响,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陈染内倾型创作方式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在当代小说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对她小说创作的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研究们对于王安忆的关注,多集中于本的细读和她创作历程的记录,而对于她创作上多次嬗变发生的内因以及她的价值立场的转换,缺乏整体性的研究。这是一个较大的缺憾,同时也给王安忆小说研究留下了进一步深入的余地。  相似文献   

7.
在徐玲的心底,教育是一方圣土。在这方圣土上,她用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智慧辛勤耕耘,换得的是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8.
女儿5岁半时,我曾努力让她提前上学,那时总以为早上学,早点智力开发,尤其是女孩,能让她早日成才。我托人找关系和附近小学校长见了一面,这位校长力劝我别让女儿提前上学。她说学校里有一个孩子提前上学,却跟不上,几年后还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当然如果我一定要坚持,她  相似文献   

9.
刘福民 《早期教育》2000,(12):34-34
胡林熹3岁时还双耳全聋、不会说话。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残疾的女孩却能够望“嘴”生义,与你畅谈。如今,胡林熹已是初中生了。她能够写出优美的诗歌、散文;还能创作出寓意深刻的漫画。聋哑儿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都很难,小林熹何以会比她的同龄人更出色?为寻访她成才的足迹,我们走访了她的母亲胡振萍。小林熹的母亲说,导致女儿聋哑的原因是小林熹9个多月时的一次发高烧,女儿被打了一针丁胺卡那霉素,是药物的副作用所致。刚听到这消息,林熹妈妈彻夜难眠,亲朋好友纷纷劝她再生一个孩子,但她未答应。  相似文献   

10.
张锦莉 《现代语文》2006,(10):45-46
提起梅娘这个名字,恐怕很少人知道她是谁,更不会知道她就是20世纪40年代被人们称为“南玲北梅”中的梅。虽然她实际的创作水平并不能与张爱玲比肩,但是她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当时沦陷区的学大放光彩,也受到了读的无限欢迎,即使是现在读她的作品,也仍然能够引起读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冠压群芳,成为词坛中的一朵奇葩,后世女性词人多有借鉴,然而李清照的双重性风格,使得很多词人不能得其风骨。出现在清朝的吴藻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对时代的深刻认识,反映在作品中,出现了婉约与豪放的不同美,与北宋李清照遥遥呼应,成为名副其实的接班人,仔细品味其作品,又会发现吴藻所特有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明清易代的社会动荡推动了女性诗风的变革,才媛李因的创作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李因早年诗歌以清丽见长,并借随夫葛征奇北上宦游的江山之助,形成了清奇疏野的风格。易代之际及家国沦亡的境遇,催发其慷慨激烈的变徵之音。晚年虽贫困潦倒,但仍坚持创作,诗风亦趋于沉郁苍凉。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中的佼佼者,她多才多能,文学成就斐然,尤以词著称。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诚非偶然之事。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学氛围的濡染,坎坷的人生经历,再加上她聪颖的天资和女性独有的情感,这一切造就了才女李清照卓越辉煌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于这一人物形象,评论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她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待人处世不卑不亢,追求爱情不温不火;虚伪世故中透着善良,冷酷无情中透着睿智。她对于封建道德没有采取对抗的姿态,却也不是一味的顺从。她的悲剧不是抗争者的悲剧。而是殉道者的悲剧。正因如此,她的悲剧命运更是揭示了封建道德的冷酷无情,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5.
薛宝钗是一个很有美德修养的少女,是那个时代有德有才的青年。曹雪芹和高鹗对薛宝钗都是赞美和同情的多,指责的少,是把她当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当作那个时代品质优秀的青年,当作世界东方女性美的典型形象来塑造的。封建社会不能让这样的女性得到幸福,薛宝钗成了悲剧人物。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英、把东方女性美毁灭给人们看,所以产生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震撼力。我们过去评价薛宝钗时,一味地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把一个人具有的传统美德修养,把几千年来我国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都划归于封建礼教,这是极端错误的,要认真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George, seated midway back in Miss Tiffin's class, looked as though he might cause trouble. And he did. Not aware he was being watched, he poked Fred. Of course Fred poked back, and the fray was on. Both suddenly stopped, conscious of Miss Tiffin's hard glare. They looked up guiltily, expecting her to speak. She did. She was determined not to let her new class get out of hand. As she reprimanded Fred and George, she found herself becoming more angry. Her voice rose shrilly and her words became caustic. A few seconds later she realised her words weren't having the effect she intended. She wasn't handling the situation well. What had been a small disturbance seemed to spread. She just wasn't getting through. Suddenly she wished she had taken a differen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她才思卓绝,著作丰富,作品优美。她突出的才华和成就备受世人的关注和称赞。她前期的诗词大都在描绘她的生活感受,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处处体现出她独特感受的真情人生,而后期的作品则渗透出她深沉的故园之思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悲伤情怀。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的词显示出她多方面的才能,表现了她独创的艺术风格。她善于从寂寞凄清的环境中捕捉自已瞬息万变的心灵花絮,善于把感情作为一种发展、流动的过程来表现和抒发,善于通过咏物来制成象征性形象,重视作品整体形象的塑造,追求画面的和谐统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完整的艺术形象,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样式)或使人们可以照着做的人才培养标准样式;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或学术型本科人才而言的,即能够将科学原理应用到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的人才,因此应该突出“应用性”的特点,使其具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知识、能力及素质,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培养模式构建应突出: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设计,以能实现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宋朝开国后的百年承平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商品贸易的发达造就了都市的大量兴起与繁盛,市民阶层的崛起引发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也促成了李清照独特的都市情结。书香门第赋予她天生才情,精英文化模范着她的行为,夫妇同好给予她典雅的历史积淀;商业文化及其诱发的权利重组赋予她对政治的敏感,市民观念促使她加深对自我的关注。她既有清晰的内视,又不乏理智的外窥,但也仅止于外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