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下腰痛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1990年以来,我们使用间歇牵引法治疗下腰痛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18~50岁。男21例,女9例。 2.下腰痛类型:椎间盘突出症5例,骨质增生12例,非急性期腰扭伤13例。其中椎  相似文献   

2.
下腰痛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1990年以来,我们使用间歇牵引法治疗下腰痛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18~50岁。男21例,女9例。 2.下腰痛类型:椎间盘突出症5例,骨质增生12例,非急性期腰扭伤13例。其中椎间盘突出症5例,持有CT检查报告,骨质增生12例,持有腰、骶椎正、侧位x片检查报  相似文献   

3.
急性腰扭伤是运动中较为常见的损伤。发病早期应卧床体息,切忌热敷按摩。急性腰扭伤早期症状,有的腰痛难忍,活动不得。此时,若用针炙拔火罐和内服中药,对解除疼痛,恢复功能障碍,缓和症状有明显的疗效。我们采用针刺双后溪主穴,人中、阳关、委中、殷门配穴,和压痛点阿是穴等,对缓解腰部疼痛和恢复运动机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症状诊断 急性腰扭伤常伴有腰痛,部位常在一侧或两侧,亦有痛在脊椎中间(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腰痛的范围有点、面、线之分。腰部出现运动障碍,腰向前弯或后伸,左右旋转都根困难。如脊间关节错位…  相似文献   

4.
末端损伤,是运动员常见、多发的一类劳损性病变,病期长,治疗难,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对其治疗,目前多以理疗、强力按摩、局封等为手段,但效果多不理想。 83年8月至87年8月,笔者采用电针“V”形痛点刺法,治疗末端损伤47例,收  相似文献   

5.
有关专家认为,髋关节属于人体中的第三类杆杠——速度杆杠,它的支点在髋关节,力点在髋腰肌止点,阻力点在下肢重心,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必须以较大的力克服阻力。观点认为,“髋部动作”是田径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它是掌握动作技术的主导,应把它作为运动训练的重点、难点。笔者在多年训练中利用健身球,  相似文献   

6.
二、防守类手法1、掀拳——屈臂握拳以肩为轴发劲,前臂由下(胸前)至上(脸前)作弧线型成斜线型防守,力点位于臂外侧,桡骨近手腕处,动作结束时拳眼朝向体侧。防守作用为将对方攻袭过来的上肢格击到体侧,以达到防守的目的。2、摃拳——屈臂握拳,拳位于肩上或肩前,拳心朝上,拳眼朝向身体内侧,前臂向体前斜下方由上至下,斜线型(略带弧线)防守。前臂下击时略下旋,力点位于前臂尺骨(内侧)一侧近手腕处。动作结束时力点斜朝下,拳眼斜朝上。防守作用为将对方攻袭过来的拳脚砸开砸痛,发劲时可微侧转身体以增强劲力。  相似文献   

7.
刘法孟 《精武》2008,(8):12-13
1.阴部,在脉穴中.称为“下阴穴”.此穴位于丹田之下,两腿之间.耻骨骨缝处,本为晕穴,但肾囊适附其外。取其穴.可以致人死命.乃重要穴道也,以故练拳脚功夫,打人多向其下阴穴,盖以若打此穴.则可使敌人痛极而晕也,不过打此穴道,以拍、点两种手法为宜,以膝撞亦可,尤其是坪身贴打,则更宜向其下阴穴而发。若突然被人在后面搂抱。两手将我拦腰箍住,则我有三种动作可以解救之,第一则为后脑猛力撞其人之口鼻(图112)。  相似文献   

8.
以膝关节伤痛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体进行步态调查和测试,并进行三维录像、测力和生物力学分析,找出膝关节伤痛与步态之间的关系,从而确认长期非正常步态行走是造成膝关节慢性劳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保健教学中,笔者遇到一些由于背部创伤,形成慢性劳损,进而影响身体健康的学生。通过检查、诊断,采用了电针、按摩结合体育锻炼以及心理疗法,使这部分学生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09,(11)
膀胱、足太阳之脉玉枕玉,贵称也,又坚也。脑为人体至贵,穴在枕骨坚节之旁,为人寝息着枕之处,故名"玉枕"。治头眩与耳目之疾,及有关头上诸病也。天柱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其支柱,穴在颈上,故名"天柱"。凡病颈项痛痿,  相似文献   

11.
不良生活习惯和伤后康复不佳导致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已经成为当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诱因及外治(非内服药物治疗)手段,探究其干预手段的疗效,由病因入手,研究最佳干预方法。综合研究表明:(1)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因包括:骨骼肌及筋膜外伤、风寒入侵机体、慢性劳损、局部肌筋膜慢性炎症损伤等;(2)目前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康复的方法主要以针刺和温和灸为主,本文纳入针刺治疗和温和灸治疗有效率高达89.5%和100%;(3)其发病的常见部位为腰背部及肩颈部,不同部位、不同病因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复合治疗方法比单一手段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由于越野滑雪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时间持续性长,极易出现运动性损伤,或者厌烦训练与比赛的心理状态,导致比赛欲望降低,应激能力下降.针对训练比赛中运动中常见的腰部、膝关节损伤,应采取按摩与理疗、针灸等方法给予及时的治疗;对厌烦训练、比赛欲望降低、应激能力下降等疲劳状态,采用改变训练方法、调整负荷,转换训练环境、重新设置训练目标,中药调理、营养补充等手段进行积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急性腰椎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急性腰痛范畴 ,是运动训练中常见的一种伤病 ,多因小的腰部动作偶然致成 ,腰突然不能活动 ,伸腰时痛尤重 ,此病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不一 ,作者应用辩证施治对 10 8例患者进行三步疗法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和石家庄市体育运动学校在校的9个项目489名专业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运动员损伤后采用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在所调查的运动项目中损伤频次最高的是踝关节,其次是腰部和膝关节。踝关节损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冷敷,其次是针灸和加压包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7%。膝关节损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针灸,其次是冷敷和按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3%。腰部损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针灸,其次是按摩和理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6%。结论:踝关节、腰部和膝关节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几个部位。早期的处理时间及方法尤为重要,并关系到其治疗效果和预后。针灸、按摩等中医方法的运用比较普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试析针灸减控体重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针灸减肥的临床和机理研究资料为主,总结了针灸减肥、控制体重的机理。通过分析,认为针灸减肥的经验可以推广到某些运动员实际减控体重当中,以期针灸减肥为我国竞技体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由亚健康带来的生存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由于现代医学在亚健康防治上疗效不够理想,人们试图寻找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方法。亚健康的防治在祖国医学上属治未病的范畴,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宝贵遗产,运用穴位按摩的作用机理,采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穴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按摩,从而防治和改善亚健康患者不良的“灰色状态”,对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力,调整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健康,都将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特异针刺和推拿疗法,对体育高考生急性骨骼肌损伤进行治疗,通过对临床症状、肌肉力量和视觉模拟评分指标的评价,验证特异针刺对急性腰部肌肉损伤的疗效。方法:急性腰部损伤的体育高考生168名随机分为两组,A组特异针刺组,B组推拿组,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前和疗程后各收集一次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特异针刺组84例,其中有效73,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推拿组84例,其中有效65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研究结果表明特异针刺和推拿疗法在5次治疗后与治疗前对临床症状、肌肉力量和视觉模拟评分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三项指标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特异针刺与推拿手法比较,除肌肉力量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外,其他两项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特异针刺组优于推拿疗法组)。结论:特异针刺对急性腰部肌肉损伤的疗效较为理想,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腰部损伤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腰部椎骨或软组织的损伤。对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网球排位赛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对网球运动员腰部损伤调查结果中发现患病率较突出,主要的损伤类型包括腰肌劳损、腰椎关节紊乱和肌肉韧带拉伤。运动员腰部损伤和训练年限有关,找出导致运动员腰部损伤的击球动作、损伤的种类以及损伤的原因,目的减少网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腰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锻炼与针刺组合对退行性膝关节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针刺组(单纯针刺)和锻炼组(站桩与针刺组合),对其实验前后疼痛程度(VAS)、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及皮肤温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实验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MBPU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局部温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锻炼与针刺组合可以明显缓解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疼痛症状,降低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提高皮肤温度;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69岁人群血压以及不同BMI、腰围、腰臀比水平等与血压值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取52614例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组、老年人组调查资料,统计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压值与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体质评分关系密切(P<0.01);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子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女子(P<0.01);乡村居民的血压值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P<0.01),城市体力劳动者血压值高于城市非体力劳动者(P<0.01);体质未合格组的血压值高于体质合格、良好、优秀组(P<0.01);以BMI分类人群的血压值依次是肥胖﹥超重﹥正常﹥偏轻(P<0.01);腰围超标和腰臀比超标人群的血压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7.4%,男性为20.53%,女性为14.44%,男子的检出率高于女子(P<0.01);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腰围和腰臀比超标者检出率高于正常者(P<0.01);在不同体质等级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压值随年龄、体重增长,并呈现明显的性别、体型、体质等级、城乡差异;高血压检出率与性别、体重、体型、体质有密切关系,控制体重和腰围,增强体质,是非药物降低血压值、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