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称呼语是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上的区别而使用的词语。英汉称呼语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着重比较英汉亲属称呼语和社会称呼语,并试图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以便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词素、使用外化、使用规则、历史渊源四个方面对中西方亲属称呼语比较来分析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以及亲属称呼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思维影响着人们对亲属称呼语的使用;另一方面,亲属称呼语的长期使用也会反映并影响人们头脑中的固有思维。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中西文化差异之一就体现在对亲属的称谓方式上。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语言符号的反映。不同文化中,亲属称谓语有着很大的区别。中西两种文化的亲属称谓语在数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研究中西亲属称谓语,对于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翻译、了解地区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国内汉英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有很多。研究发现,汉英亲  相似文献   

4.
由英汉称呼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称呼语中有三个方面差异较大,即亲属称呼语、亲属词的泛化和尊敬称呼语。在称呼语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亲属称呼语(kinshipterms)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了解并正确使用称呼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成功交际至关重要。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的亲属称呼语作一比较。一、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呼语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关系,反映在语言上,汉语中有表示各种具体关系的亲属称呼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伯伯、伯母、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侄儿、侄女等不一而足,其关系十分明确,界限清楚。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的个性,家庭观念不如…  相似文献   

6.
亲属称谓主要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的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称呼,主要是通过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本文笔者特对此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呼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及亲属间的称呼和社会上人际间的称呼。夫妻称呼语是家庭成员称呼中的一类。文章对现代汉语中夫妻称呼语的组成、发展演变和彼此之间的配置关系做了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分析 ,探讨这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使用差异 ,指出正确使用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称呼语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汉语中的“同志”、“哥哥” ;英语中的“mother”、“madam”等。在语言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 ,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 ,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因此 ,如何根据讲…  相似文献   

9.
鲍辉 《林区教学》2014,(4):53-54
称呼语是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称呼语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中日异文化交流中称呼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日称呼语使用的异同能够反映出汉日两个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语言所体现出的变化。因此主要从亲属称呼语,夫妻称呼语以及社会称呼语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其异同,并从中分析不同文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亲属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本文以汉英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试将汉英亲属称谓语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差异,从而探询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并促进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对汉英社会称呼语有很大影响。对比研究汉英社会称呼语的异同,既有利于人们了解社会称呼语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有利于英语教师改善针对称呼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词义扩大是词义变化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崽”是长沙方言重要亲属称谓语之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儿子”。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沙方言“崽”词义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单指称儿子,也可以指称女儿。本文对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词“崽”词义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长沙方言其他亲属称谓词的...  相似文献   

13.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从深层来说要分成哭嫁与哭嫁歌,二者同为一体,却又互为承载关系。哭嫁,通俗地称为“哭嫁歌”,又名“出嫁歌”,土家语叫做“毕基卡锉柱祭”。哭嫁歌是土家族女子在出嫁时用歌声诉说着封建时期买办婚姻制度下无法获得自由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亲人的不舍之情的哭唱仪式活动,而这种仪式活动的表达方式就是演唱哭嫁歌谣。哭嫁歌谣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其旋律哀婉动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笔者通过搜集当地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调研,对湘西土家族哭嫁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探讨,旨在学习、宣传。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来热爱它,保护它,让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称谓体系由于受到各国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称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汉英亲属称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宗族、血亲和姻亲、老幼尊卑、父系母系和泛化等方面,而汉英社会称谓主要比较通称、职务称谓、姓名称谓、人称称谓和零称谓几个方面。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更加重视婚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同时,婚姻观念也发生着质的变化。基于此,通过阐述日本婚姻丰富的文化内涵、思维意识形态和客观物质的发展,展示日本不同时期对婚姻不同的理念。这些理念的改变对日本男性和日本女性在婚姻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也是婚姻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但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文明向上的婚姻家庭是最终的理想。了解日本婚姻观有助于加深对日本婚姻文化的了解,并会对下一代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统与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用以表示人们的血缘关系、亲疏关系及姻亲关系.从历时语言学视角分析,汉英社会变革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词义扩展促使亲属称谓产生多种变体.借助亲属称谓构成的诸多词语可以表示特定身份、可以指称特殊的社会阶层或职业,甚至可以扩展延用到非人的事物.汉英亲属称谓因此失去原有含义而被赋予新义.  相似文献   

18.
围绕女性生活及其婚姻这一主线,阿袁串行起婚姻围城内外的一副罗生门和众生相。对婚姻关系的掌控和操纵、对婚姻资源的争夺和取舍,致使婚姻这一客体事实上成为权力争斗的场域:其中既反映了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之于婚姻的价值选择,也折射出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生态与群体价值观对女性个人生存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19.
因胁迫而结婚是我国新婚姻法增设的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条件。把因胁迫而结婚作为可撤销婚姻处理而不作为无效婚姻处理,是因为它不仅包含了作为无效婚姻处理的全部功能,而且还体现了作为无效婚姻处理所不能体现的功能。因胁迫而结婚作为可撤销婚姻处理体现了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是对受胁迫一方利益的充分保护以及对胁迫行为进行更为有效地制裁和遏制等功能,弥补了作为无效婚姻处理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关于留学生文学的定义,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原因是划分界限的多样化.留学生身份的独特性在于他们的越境行为,所以界定留学生文学应该以他们身上有无中外文化的冲突为标准.陈铨的《冲突》鲜明地反映了留学生身上两种民族文化融合和冲突的情况,是当之无愧的留学生小说代表作.留学生身上的陋习与社团中的宗派主义,与他们新潮时尚的外表构成了反讽;留学生摆脱传统婚姻伦理观念,转而倾向于自由恋爱,并在其间感受到矛盾与困惑,这体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除此之外,小说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多地体现其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