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引题(第1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题)在任意△ABC的边上向外作△BPC,△CQA,△ARB,使得∠PBC=∠CAQ=45°,∠BCP=/QCA=30°.∠ABR=/BAR:15°.求证:(1)∠PRQ:90°;(2)PR:RQ.  相似文献   

2.
1.(江苏省连云港市)如图1,△ABC中,BC=4,∠B=45&;#176;,AB=3√2,M、N分别为AB、AC上的点,MN//BC,并设MN=x,△MNC的面积为S.  相似文献   

3.
如图1,在△ABC中,a,b,c分别为∠A、∠B、∠C之对边,则有S△ABC=1/2 absinC=1/2 acsinB=1/2 bcsinA.这一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数学解题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试将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作分类例析,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
1.有垂直时,作垂直平分线 例1如图1,在△ABC中,∠B=2∠C,AD⊥BC于D,求证:CD=AB+BD.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要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有关性质.4.三角形的主要线段和四心:三边的中垂线、外心及其性质;三边上的中线、重心及其性质;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内心及其性质;三边上的高、垂心及其性质;中位线及其性质.二、解题指导例1填空:(1)在△ABC中,若AB=7,AC=9,则BC的取值范围是.(四川,1994年)(2)在△ABC中,若∠C=2(∠A+∠B),则△ABC是三角形.(改编河南,1994年)(3)如果锐角三角形的两边为2和3,那么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_.(苏州,1994年)(4)在△ABC中,∠B=50°,A…  相似文献   

6.
如图1,已知△ABC,P是边AB上的一点,连结CP,当△AC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图1分析:∵∠A=∠A∴当∠ACP=∠ABC时,△ACP∽△ABC·于是AACB=AACP=CPBC·注意比例式AACP=CPCB中的四条线段,其中AP与AC是△ACP的∠1与∠2的对边,PC与CB是△PBC的∠3与∠4的对边,而∠1=∠3,∠2 ∠  相似文献   

7.
引例如图1,∠DAC是△ABC的一个外角,且∠DAC=2∠B.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因为∠DAC=∠B+∠C,∠DAC=2∠B,所以∠B=∠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相似文献   

8.
& 一、填空题 1.已知△ABC中,AB=AC,它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6cm,则△ABC的周长是__。 2.已知△ABC中,∠B和∠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若∠A=45°,则∠BOC=__。 3.在△ABC中、∠A=1 2∠B=1 3∠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钝角)。 4.如图1所示,∠1=∠2,AC=DF,那么只需  相似文献   

9.
<正>1探索结论结论如图1,△ABC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BAO+∠ABO+∠BCO=90°.姑且称之为"三角形的三个半角和定理".证明因为△ABC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所以∠BAO=1/2∠BAC,∠ABO=1/∠2ABC,∠BCO=1/2∠ACB,所以∠BAO+∠ABO+∠BCO=1/2∠BAC+1/2∠ABC+1/2∠ACB=1/2(∠BAC+∠ABC+∠ACB)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要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2.重心定理.3.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以及重心定理进行计算和论证.二、解题指导例1如图1,在△ABC中,D是AB上一点,∠DCA=∠ABC,AD=9cm,DB=3cm,求AC的长.(西安市,1993年)分析设AC=xcm,于是要求AC的长,只要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性质列出关于X的方程即可.∠DCA=∠ABC,∠A公用,例2如图2,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BE是AC边上的中线,BE交AD于G,且AD=9cm,BE=m,求S△ABC分析要求S。。。,只要求出BC的长、由题设易知,*D一0已从而要…  相似文献   

11.
结论1在△ABC中,点O是△ABC内切圆的圆心,则∠BOC=90°+1/2∠A.  相似文献   

12.
文(1)给出了如下命题1. 命题1 已知a、b、c分别为△ABC中∠A、∠B、∠C的对边,G是△ABC的重心,a·GA+b·GB+c·GC=0,则△ABC为正三角形.  相似文献   

13.
在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在△ABC中,如果a、b、c分别是△ABC的三边的长,∠CAB=2∠ABC,那么a^2-b^2=bc(简称:三角形两倍角命题).因此在三角形中对满足一个角是另一角两倍类型的题目,利用a^2-b^2=bc来解题常可迎刃而解.本向同学们介绍这类问题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证明题中,常会出现二倍角问题,此类问题往往有一定难度,需要认真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从而化难为易.现举例说明. 一、作倍角的平分线例1 已知:如图1,在△ABC中,∠B=2∠A,AB=2B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取AB的中点E,连结DE. ∵∠ABC=2∠A,∠ABC=2∠1=2∠2,∴∠A=∠1=∠2.即△ABD为等腰三角形.∵E为AB边中点,∴DE⊥AB.∵BE=12AB=BC,∠1=∠2,BD=BD,∴△BDE≌△BDC.∴∠BCD=∠BED=90°.即△ABC为直角三角形.二、构造倍角的等角…  相似文献   

15.
例1在△ABC中,∠ABC=45°,P是BC边上一点,PC=2PB,∠APC=60°,求∠ACB的度数.  相似文献   

16.
原题再现:(鄂州卷第16题)如图1,△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的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____.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2006,(4):48-49,17
666.在Rt△ABC中,CD是斜边上的高,记I1、I2、I分别是△ADC、△BCD、△ABC的内心,I在AB上的射影为O1,∠CAB、∠ABC的平分线分别交BC、AC于P、Q,PQ的连线与CD相交于O2,求证:四边形I1O1I2O2为正方形.  相似文献   

18.
沈毅 《中等数学》2013,(3):20-21
题目 在△ABC中,设∠A、∠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I,且分别与CB、AB交于点A1、C1,与△ABC的外接圆交于点A2、C2,K是A1C2与A2C1的交点,KI与AC交于点M.证明:AM=MC.  相似文献   

19.
例1已知:△ABC中,∠A=2∠B,CD平分∠C.求证:AC+AD=BC. 分 析可在BC上截取CE=AC,然后再证BE=AD即可.  相似文献   

20.
666.在Rt△ABC中,CD是斜边上的高,记 I1、I2、I分别是△ADC、△BCD、△ABC的内心,I在AB上的射影为O1,∠CAB、∠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BC、AC于P、Q,PQ的连线与CD相交于O2.求证:四边形I1O1I2O2为正方形.证:如图1,不妨设BC≥AC.由题设,有 Rt△ADC∽ Rt△CDB,所以AC/BC=I1D/I2D,又∠I1DI2=90°=∠ACB,从而Rt△DI1I2∽ Rt△CAB,∠I2I1D=∠CAB…………………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