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甲硝唑乳膏剂的新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方法,并对该制剂的质量及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首先对原甲硝唑乳膏剂处方基质组成的调整来改进其处方,再改变加入主药甲硝唑的方法等来对甲硝唑乳膏剂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并采用留样观察的方法来对甲硝唑乳膏剂的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按改进后的处方组成所制得的乳膏剂质地更加地细腻,也无砂粒感,同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也无变干、变硬的现象出现,故该种乳膏剂的质量稳定性明显优于原处方比例所制得的制剂。结论:改进后的甲硝唑乳膏剂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易操作,同时该制剂的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冲和巴布剂的基质配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用聚丙烯酸钠(PAAS),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阿拉伯胶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初黏力,持黏力,综合评价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冲和巴布剂的基质处方。结果:优选的基质处方为:PAAS1g,CMC-Na1g,阿拉伯胶30g,明胶30g,甘油80g,水175g。结论:按照优选基质处方制得的冲和巴布剂外观,初黏力,持黏力良好。  相似文献   

3.
对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处方进行研究和优化,提高药品的稳定性,改善药品的有效性,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方法:以莫匹罗星和糠酸莫米松替代丙酸氯倍他索和硫酸新霉素,基质采用聚乙二醇,对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处方进行研究,考察新型软膏的稳定性。结果:聚乙二醇400和聚乙二醇3350以2:1的比例时,膏体最适合涂布均匀;0.5%的L-A增加了软膏制剂的稳定性;经加速试验,新处方制备的成品软膏制剂在6个月内含量稳定,膏体颜色淡黄。结论:新处方在稳定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市售的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优化拉呋替丁片剂的新处方工艺流程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稳定性程度。方法:根据原有生产的处方配比进行优化,新配方采取两种全新处方配比,3种不同的处方配比进行组合比较,通过比拉呋替丁片剂的溶出度、含量以及有关物质检测,考察处方及工艺的稳定性来筛选出最优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新的处方工艺溶出度为,含量为,有关物质为,均高于原处方。结论:根据不同实验表明新处方工艺和所筛选出的处方重现性和稳定性都较高,值得在实际生产中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丹红分散片的工艺研究。方法:通过在崩解时限的控制下,进行丹红分散片处方、工艺的优化。结果:选择羟丙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用18目筛网制粒,崩解时间60s以内,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结论:处方设计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复方小钻凝胶制备工艺中的基质等各项因素的选择。方法:通过考察中不同基质加入浸膏后的性状及离心、高温、寒冷状态下的稳定性确定应用基质;应用筛选的基质考察不同剂量下凝胶的稳定性确定单次用药剂量;进一步通过考察稳定性确定pH调节剂。结果: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定本方剂型选用卡波姆作为基质,单剂量载药量6.0g浸膏,每服20.0g,采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到6.5~7.0,防腐剂和离子螯合剂选用羟苯乙酯和依地酸二钠。结论:制备凝胶时必需考察制剂的稳定性,通过加速实验确定了复方小钻凝胶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连软膏传统制作工艺,通过比较羊脂膏、凡士林、虫蜡、植物油等基质调和半固体状的药剂来确定药物的最佳配比,使工艺能够进一步优化,制作出更高效的中药痤疮软膏。方法:制成四种不同基质的样品,通过舒适度、耐热耐寒性、延展性、长期稳定性等实验进行质量评定,选择最合适的基质制作软膏,并在志愿者中进行临床试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红连软膏的最佳处方为:红花、黄连、黄柏、生大黄、栀子、冰片、紫草、凡士林。结论:以凡士林为基质的红连软膏处方质量稳定,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进一步深入研究临床疗效和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以制剂的硬度、脆碎度、崩解度、含量、含量均匀度、溶出度为指标,优化片剂处方和制备工艺;同时,建立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最终确定的处方为苯磺酸氨氯地平6.944 g(以氨氯地平计为5 g),微晶纤维素135 g,预胶化淀粉45 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 g,交联聚维酮6 g,硬脂酸镁2 g。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回收率高,适用于该片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汉方女士膜的最佳处方。方法:以膜剂外观和融解时间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处方。结果:膜剂最佳处方为:CMC-Na 3g,PVA17-881.25 g,水80毫升,甘油4g。结论:膜剂的外观和融解时间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优选出的制备工艺经验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黄芩和连翘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口服液中的黄芩甙和绿原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黄芩甙在0.72-2.58μg/m 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绿原酸在0.113-0.519μg/m 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能够为双黄连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最佳处方.方法:参阅相关文献,根据头孢丙烯本身的理化性质和同类药物的制剂处方及生产工艺要求,通过处方筛选实验,稳定性实验等优选最佳处方.结果:用拟定的处方生产的头孢丙烯干混悬剂质量稳定.结论:采用的处方适合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混料均匀设计法在研究巴布剂基质处方中的具体应用和可行性。方法:以醒神贴基质处方为研究对象,在均匀设计表U11(115)基础上编写有约束条件的混料均匀设计算法,安排试验并考察醒神贴基质各成分和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当基质中保湿剂含量为45%,含湿量为15%,胶粘剂含量为20%,赋型剂含量为20%,搅拌温度100摄氏度,搅拌时间2小时时,醒神贴贴剂的载药量较佳。结论:该设计方法的运用,可为醒神贴基质处方优化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两种不同内包装材料对磺胺嘧啶银乳膏在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影响。方法:通过使用药用铝质软管和药用复合软管(简称铝管和复合软管)对磺胺嘧啶银乳膏灌装后,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药物的稳定性。结果:采用铝管和复合软管内包装药物,对磺胺嘧啶银乳膏的稳定性影响有差异。结论:选择复合软管包装磺胺嘧啶银乳膏更加有利于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呋喃西林溶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用以提高该制剂的稳定性。方法:按照新建立的处方组成与配制方法来制备呋喃西林溶液,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其含量,同时通过留样观察法来对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用新法制备的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较好,常温下能放置6个月以上,且没有沉淀或结晶析出。结论:新研制的处方科学,制备工艺操作简单、准确,并能够很好地控制呋喃西林的质量,给临床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帮助,实用价值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氯霉素泡腾胶囊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研究方法。方法:以正交设计实验来优选泡腾胶囊的处方,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制剂中氯霉素和己烯雌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确定最佳处方为氯霉素3g,己烯雌0.075g,碳酸氢钠200g,枸橼酸240g,十二烷基硫酸纳10g,淀粉100g。氯霉素和已烯雌酚的含量测定波长分别为275nm和245nm,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1.58%;已烯雌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1%,RSD=1.63%。结论:本实验设计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研究方法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复方氯霉素泡腾胶囊的质量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金黄散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镇痛、抗炎、降低尿酸作用以及其不良反应,为金黄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金黄散组40例,秋水仙碱组40例,治疗期为2周,观察患者关节休息痛、压痛、肿胀积分,同时测定风湿两项(ESR、CRP)、血尿酸(UA)、血常规(WBC、PLT)、肝功(ALT、AST)、肾功(BUN、Cr)。结果 1、金黄散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秋水仙碱组为8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金黄散、秋水仙碱治疗后均可见患者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缓解;3、金黄散组治疗前后U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黄散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压痛、红肿等症状、体征,而且能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可较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参皇乳膏中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出参皇乳膏中有效成分人参茎叶总皂苷(以人参皂苷Re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参皇乳膏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能准确鉴别出人参皂苷Re,用所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参皇乳膏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为46.5mg/支。结论:本文采用的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定性定量准确,易于操作,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野菊花软膏剂的制备并考察其含量与制剂稳定性。方法:以PEG作为基质对野菊花软膏剂进行规范制备,并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野菊花软膏剂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野菊花软膏剂的制备工艺简单,对其含量与稳定性加以考察发现野菊花软膏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本次实验研究中的制剂复合软膏剂的制备要求,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复方莪术油乳膏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莪术油的提取方法为: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过30目筛,加10倍量水,蒸馏提取8小时。复方莪术油乳膏的处方为莪术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维A酸、硬脂酸、三乙醇胺、羟苯乙酯。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小儿解感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处方中的大青叶、柴胡、桔梗进行定性鉴别;用H P L C法测定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黄芩苷在9.5~76.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9%,RSD为0.84%。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小儿解感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