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东荣二矿7206掘进工作面,突涌泥石流的经过和突水水源及发生原因和机理分析,旨在对遇到张性断层时,应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突涌泥石流事故的发生,并提出预防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爆发突然、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在泥石流防治中,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依据。雨洪法是泥石流流量计算的一种常见的实用方法。本文以双磨子沟泥石流为例,采用雨洪法对该沟泥石流流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对其他泥石流流量的计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每年都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本文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为相关部门分析泥石流,了解泥石流,防治泥石流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受台风暴雨影响,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且大多数泥石流沟仅发生过1次泥石流,具有低频性,因而极大的增加了泥石流的防治难度。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雨量、地层岩性及各地貌因素对泥石流影响程度的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泥石流因素的分维值介于0~1之间,平均分维值大小为0.309。1 h雨量雨强(H1)的分维值比24 h雨量雨强(H24)的分维值更小,说明H1对泥石流的控制作用更强,应该加强对H1的监测与预报。泥石流沟坡角主要集中在30°~40°之间,其分维值最小,而泥石流沟长度的分维值最大,说明泥石流沟坡角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强,泥石流沟长度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弱。该研究为台风暴雨区低频泥石流的防治重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一鸣 《科技通报》2021,37(3):97-103
台风暴雨型泥石流是指由台风暴雨所直接诱发的泥石流,由于其具有低频与台风暴雨期群发的特性,导致其风险防控难度大.目前国内外泥石流风险研究主要针对中、小比例尺和单沟的泥石流总体风险,很少针对单沟开展风险区划.以浙江省乐清市龙西乡仙人坦村西沟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遥感影像的泥石流危险度数值模拟开展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进而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承灾体土地利用方式,开展泥石流危险区易损度区划;最后采用灾害风险公式(R=HV)进行耦合分析,开展单沟泥石流风险区划,揭示该类泥石流风险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泥石流堆积区的两类区域,一类是沿现有沟道及两侧,一类是沿泥石流直进线路方向.将泥石流区划结果与泥石流灾害实情进行对比,认为风险区划结果与实际灾害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澄城县袁家河泥石流隐患进行野外调查,分析了袁家河泥石流隐患的发育特征与危害特征,研究了泥石流的稳定性及其动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袁家河泥石流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为袁家河泥石流隐患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公民科学素质普遍亟待提高,在发生重大灾害与事故时不知所措或盲目行动,往往增大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12年北京西部山区因"7.21"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造成重大伤亡,与当地居民缺乏安全避险知识不无关系。由于北京的特殊地位,发生任何灾害事故或谣传都会产生比全国其他城市更大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贯彻落实。加强社区安全减灾科普工作,是北京建成首善之区和实现城市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内发育的泥石流有其特定的地域环境,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形上表现为沟床比降大,相对高差小,两侧山坡坡度大,流程短,流域面积小;地质构造上表现为泥石流沿深大断裂成带状分布。泥石流发育的三区特征有:浙江泥石流形成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易于形成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流通区窄、陡且短小;泥石流往往在流通区下部沿沟堆积,使得堆积区和流通区界线不明显等特征,泥石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人为因素引发的泥石流多;植被对泥石流的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从泥石流的定义及特征入手,对比分析了泥石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我国泥石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磨刀石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地调查、研究,阐述了各泥石流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程度,分析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程度,并根据各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是我国西藏自治区常见的山区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水利、交通、市政等工程建设。文章依据泥石流场区基本地质条件和现场调查资料,从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体三方面分析了西藏嘎握玛沟右岸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并对该泥石流发展趋势作出预判,得到两方面的结论与认识:(1)西藏嘎握玛沟右岸坡面型泥石流形成区由斜坡顺倾互层状砂质板岩倾倒变形演化而来,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必需的固体物源;流通区以侧向侵蚀和切侵蚀为主,靠近形成区处以侧向侵蚀为主,接近堆积区处以下切侵蚀为主;(2)西藏嘎握玛沟右岸坡面型泥石流发育成因主要归咎于斜坡坡度约55°、场区强降雨、形成区残留崩坡积体和倾倒变形破碎岩体。据目前嘎握玛沟坡面型泥石流发育特征预判,该坡面型泥石流沟发育小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产生中等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不存在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文章研究思路与成果对青藏高原地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和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柴旦八里沟是一条泥石流沟,位于大柴旦镇东侧,泥石流暴发时,经常殃及大柴旦镇。据不完全统计,1971~2010年,40年间共发生6次泥石流灾害,最近一次灾害发生于2008年。八里沟泥石流易发,规模中型,危害等级为中、小型,潜在危险性等级为特大型。本文通过泥石流勘查资料综合分析了该泥石流的特点、形成条件、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泥石流不良作用地质区对铁路客运专线的危害性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及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对线路通过泥石流不良地质区进行了勘测评价,采取拦挡坝拦储和排导槽排导相关工程措施,减小铁路运营期内泥石流量和暴发频率,消除泥石流对铁路的推覆、剪断或冲损的侵蚀破坏和淤堵桥、涵的堆积破坏,确保铁路线路安全通过泥石流不良地质区。  相似文献   

15.
丁军  王磊 《内江科技》2011,32(3):26-26
云红沟泥石流位于"5.12"大地震重灾区四川茂县,是一条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本文通过对云红沟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的分析论述,进一步详细计算了泥石流的重质、流速、流量等动力学参数,并对云红沟泥石流危险性高做出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1984~2014年期间尼木县的泥石流灾害资料和降水数据,从而分析尼木县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强降水条件。结果表明,19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尼木县泥石流发生频次相对较低,90年代后期泥石流发生频次明显上升,之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尼木县泥石流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其发生的频次与强降水条件密切相关,强降水日数越多,泥石流发生频次越高。另外,对临界降水量的特征分析可以运用到今后泥石流预报工作当中,从而为提升拉萨市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给人民经济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因而引发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泥石流成因和治理方案展开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可知,导致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点,即当地气象条件和水文条件。引发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中包括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降水量均可引发当地泥石流,其次为地下水、冰雪融水等引发泥石流的隐患水源。因此,本文在基于这一研究背景下,将这次的调查对象定位于处于山南市桑日县绒乡西边的江塘村。通过现场勘察以及后期调查发现,由于江塘村连日出现局部性强降水,给该区域带来了丰富的水源,也给引发泥石流提供的前提条件。并且,由于当地地质松软,地形陡峭,脆弱的植被遭到筑路、挖土、弃土等破坏,无法稳固土壤,同时由于附近沟渠遗存大量的泥石流残渣痕迹,因而在大量水流的冲击下,再次遭强降雨引发较大泥石流灾害。因此,本文通过对江塘村发生的泥石流背景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泥石流治理方案和措施。在一定程度该调查报告也可给其它泥石流灾害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山地灾害在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较为常见,危害极大。本文旨在根据泥石流分类及成因,结合多年在西藏境内施工的心得体会,对泥石流的被动防治措施和主动防治措施做简要的介绍,供广大同仁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理市双廊镇甸心洪沟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在对甸心洪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及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沟属中等危险泥石流沟,若遇强降雨,极有可能爆发泥石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查明该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并从地形地貌、物源、降水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该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查明了泥石流形成的关键因素。根据该泥石流沟的特点提出了以"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中下游排导"的治理措施,为该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实例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