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波广播发射技术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广播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大、抗干扰性能好,信号传输稳定性高等诸多优点,是我国广播传媒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中波发射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城市高层楼宇建筑等设施的影响,中波通信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受到的各种干扰因素也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广播通信质量造成了影响。针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结构和应用原理,详细分析了中波发射天线的接地网对发射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天线接地网提升的建议,以期提升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信号质量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音频录制工作站与普通的计算机设备不同是采用了专业的声卡,保证对于音频信号的处理不会降低原有信号的质量。以目前国内使用广泛的自动化播出系统为例,简述主要工作站的基本功能。为录制、编排、审听、播出、系统等。广播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环节众多的系统,需要采集、制作、播出、传输到发射很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任何环节上出现问题,都有会影响听众的收听。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4)
中波广播发射机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物质基础,其运行管理效率如何,将直接影响广播节目的收听效果。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进入,在广播电视领域,也开始使用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发射机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相关设备的运行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可以对提高中波发射机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起到一定的积极思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移动网同步设备越来越多,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地移动网传输线路中。但是这种设备在应用中极容易受到网络同步问题的干扰,给整个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威胁。本文就移动网同步需求、影响同步质量的相关因素做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提高移动同步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使中波同步广播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通过重音问题、衰落问题两个方面,对中波同步广播网中的同频干扰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提高对中波同步广播技术的重视程度、应用滤波技术、对频率晶体进行合理控制、加强中波台同步系统监管力度,四个方面对同频干扰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为我国中波同步广播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数字调幅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购置了TSD-25数字调制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组织全台人员自行安装调试,完成了中波发射机的更新换代工作,提高了汉语广播播出信号质量,扩大了收听范围,满足了广大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现简单介绍一下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日常使用与维护情况.  相似文献   

7.
现代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因特网传播技术、有线电视技术占据主流,但是广播技术依然在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有线电视、互联网的补充,无线电广播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传播距离不受地势的限制,极端天气对设备影响较小等。无线电广播技术应用也很广泛。装有无线电广播收听器的车辆陪伴了司机一段段夜阑人静的旅途,偏远地区依然通过无线电广播收听新闻。科学积极的利用无线电的广播技术优势进行有益的探索对指引无线电广播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阐述无线电广播的技术,以科学的态度,分析无线电广播的优势,针对当前的形势,正确把握,积极探索无线电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波广播白天主要靠地波传播,夜晚主要靠地波和天波传播。为有效防止大地对电磁波的吸收,以及雷击对发射机设备造成的损坏,同时提高天线的效率,增加节目覆盖率和收听效果,我台修建了标准的地网工程,使发射设备工作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广播节目的收听群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主要受众以移动听众为主,同时节目形式也不断进行了全亲,这就对广播节目源信号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文中从广播播出链路入手,对确保节目播出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控制主要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有效的确保了信号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卫星通信不同多址方式和不同信道编码方式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卫星通信设备的体制改变和发展。而以TDMA为代表的通信方式已经被大量通信设备所广泛使用。这种通信方式相对于FDMA方式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但同时因为TDMA系统需要定时同步,因此在传输中需要误码率更低、编码增益更高的一种信道编码方式。特别是卫星信道是一种无线随机信道,在相同误码率情况下降低信噪比对提高卫星传输起到至关作用。从传输体制和信道编码的角度,重点分析和研究和介绍了LDPC编码在TDMA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有费用低、成本低、噪音低、易维护、效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中波广播发射机。笔者就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在实际工作中有关维修的内容,进行了以下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设备维护人员提供一定得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广播新闻专稿体裁、样式日渐增多,广播专题节目也在朝着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长期以来,广播专题节目以其传播的快捷性、听众的广泛性、听觉的传真性、收听的便携性、听众的参与性等优势一直让广大听众朋友接受和喜爱,这对广播专题的采写和制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广播专题节目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吕晓琳 《科教文汇》2007,(6X):171-171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广播新闻专稿体裁、样式日渐增多,广播专题节目也在朝着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长期以来,广播专题节目以其传播的快捷性、听众的广泛性、听觉的传真性、收听的便携性、听众的参与性等优势一直让广大听众朋友接受和喜爱,这对广播专题的采写和制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广播专题节目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广播新闻专稿体裁、样式日渐增多,广播专题节目也在朝着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长期以来,广播专题节目以其传播的快捷性、听众的广泛性、听觉的传真性、收听的便携性、听众的参与性等优势一直让广大听众朋友接受和喜爱,这对广播专题的采写和制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广播专题节目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波是广播电台中常用波段,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地面影响较大,因此可发射范围较小,通常在几百米左右,在海上通讯、地区性电台等短途广播中应用较广泛。在其应用过程中,中波电波磁场极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传播效率降低。其中,中波天线对其电波辐射以及场强影响最大。在应用时会降低电波辐射力度,减弱电波场强,使电波传输受到阻碍,不利于中波发展。为促进中波覆盖范围扩大,实现电波传输稳定性提升,需要对中波天线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电波辐射以及场强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传输线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通信传输线路架空路线的搭设是传输线路工程的重要建设环节,做好其勘探与设计工作对提高通信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通信传输线路架空路线的沿路勘探、施工地点勘探以及电磁环境勘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相关的设计应用,以期能够为当前的通信传输线路架空路线的搭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和数字设备发展迅速,数字微波技术它属于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利用微波传输载体传输数字编码信息,在通信领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数字微波网络的应用使广播电视信号源的传输更加方便快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在道路和住宅建设应用广泛,因光纤阻塞的突发状况的与日俱增,微波传输已成为安全广播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广播行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增强广播电视台系统运行质量的关键设施。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应用能够保障节目播出的质量与效果,也是促进数字广播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阐述了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原理,介绍了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维护标准,提出了具体的维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功率短波具有许多优点,覆盖面广、波长很短、传输质量好、速度快,信号稳定可靠、成本低、设备简单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功率短波广播发射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广播电台之中。为了保障广播节目的传输质量,做好大功率短波广播发射机的维护工作也尤为重要,首先要维护大功率短波广播发射机,其次要保持发射天线的正常与稳定,最后要维护好发射机的基层系统设备,方能充分发挥大功率短波的技术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中长距离信号通信一般采用电信号传输方式。电信号中长距离传输易受外界电及电磁影响,如感应雷、电平不足等影响传输设备及传输质量,传输距离过长也会因电平过低导致信号减弱。目前国内外各种型号的卫星接收天线设备及自动气象站设备因研发周期长,中长距离信号通信均采用电信号传输,而国内局部地区受雷电影响较多,电信号中长距离传输易受外界电及电磁影响,如感应雷、电平不足等影响传输设备及传输质量。鉴于近年来新的通信传输技术的出现,可以使用新的通信传输技术对中长距离信号通信方式进行改造,使中长距离信号通信更加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卫星接收天线控制系统、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系统、自动雨量点数据传输系统的使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