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日本的民主改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30日至9月6日,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统帅的身份率领46万美军陆续进驻日本。从此,日本便处于美国单独的军事占领之下,直至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美国对日政策的出发点是要使这个长期以来同它争夺亚洲太平洋霸权的主要对手俯首听命,并适应美国的需要。为此,必须对日本旧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945年8月29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这是1951年以前美国对日政策的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向盟国无条件投降。8月28日,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国,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美国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对日本进行战后改造。随着日本战败,美军...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51),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拉开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亚洲战略和对日政策,完成对日政策从“限制和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转变。中国由美国的“亚洲盟友”变成“亚洲首敌”;而日本则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194 5年 7月 2 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决定 ,为了永久粉碎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征服亚洲以至整个世界的狂妄野心 ,战后盟国军队将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8月 1 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盟国商定 ,设盟军总司令部于日本东京 ,并由中、美、英、苏四国分别派出武装部队进驻日本。中国国民政府随即派出以朱世明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率先赴日。次年初 ,经过中美双方进一步具体磋商 ,拟定由中国派出一个陆军师为中国驻日占领军 ,具体占领地区为名古屋。占领任务既已确定 ,那么这支代表中国“国威”、“军威”的占领军将由哪…  相似文献   

5.
日本投降后,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11个同盟国于1945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委托美国全权统一办理占领日本事宜。美国总统任命麦克阿瑟为战胜军总司令,负责执行占领和管制日本的任务。11月,美国政府专门致中国国民政府一份公文,商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  相似文献   

6.
选择“霸王”战役最高统帅,不仅在英美间引起了争吵,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波。研究和探讨“霸王”战役最高统帅人选问题上的矛盾,对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英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相互关系以及美国国内的政治局势,无疑会有所帮助。 选择“霸王”战役最高统帅的矛盾主要有三个:第一,英美哪国将领担任最高统帅?第二,最高统帅的权限如何?第三,是不是由马歇尔出任最高统帅?前两个问题涉及的是英美间的关系,后一个问题涉及的是美国内部的关系。 本文拟就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美国企图以原子弹增强其在美苏谈判中的地位,不愿在苏联看到原子弹的实战威力以前与苏联谈判,以致占领朝鲜问题始终未得在盟国会议上讨论,达到协议,而是迟到美国扔下原子弹、苏联参战、日本投降、苏军有席卷朝鲜半岛的紧急时刻才彻夜赶制出一个38线划分,落实其早已拟定的单方面直接行动、强抢汉城等地的打算,确保其在东北亚和西太平洋的安全。38线划分并不是仅仅为了受降。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由于江西玉山机场被破坏,加上芷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国民党政府最终将对日受降地点放在芷江,但由于盟国的受降工作尚未完成、国民党政府对日受降准备工作尚未充分,加上日本侵略者投降专使地位不足以及日方的故意刁难,使得在芷江举行对日受降签字仪式条件不成熟,不得不将原计划的受降改为商谈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条件。学术界因此称此为“芷江洽降”,这有失偏颇。称“芷江受降”或“洽降”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讲的,从日本侵略者的角度而言是“洽降”,从中国方面的立场而言,是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是“受降”,因而称“芷江受降”更合适些,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更能明了芷江受降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为了清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并进行战争赔偿,盟国成立了远东委员会专门处理日本的赔偿问题。国民政府积极参加对日索赔工作,并为成功实现索赔做了许多准备和努力。但由于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对日索赔工作也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的,加上远东委员会各国在各自应该获得的赔偿比率以及日本的工业水准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索赔工作进展缓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提出并实施了“先期拆迁赔偿”方案,通过该方案,国民政府先后从日本运回了三批物资,但这与中国在抗战中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1949年5月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以及中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美国终止了“先期拆迁赔偿”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五支签字笔     
1945年9月2日,盟国在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对日受降仪式,美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以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身份,代表盟国签字受降。在这个仪式上,他用了五支笔来签署投降书。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后,决定在1944年春,英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汁划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对德军进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登陆行动,代号为“霸王行动”。罗斯福总统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负责指挥诺曼底登陆战役,并委派英国高级将领蒙哥马利将军担任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与正在抗战的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的盟国。为了便于协调盟军对日作战,双方商定设立中美联合参谋本部于重庆。1944年10月31日,美国魏德迈中将接替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参谋长。当时中国远征军所用轻武器如步枪、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等相当大一部分系由中国兵工厂生产供应,因而魏德迈与中国兵工署长俞大维频繁往来,逐步建立起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发出紧急乞降照会,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交换筹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同一天,盟国围绕日本乞降照会交换了意见,盟国军民举行了首次胜利狂欢,延安总部下达了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形势下的进军令,侵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以上事态表明8月10日应为日本的投降日。基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形成的关于处理天皇制问题的既定方针以及有利于减少美国伤亡和战后占领日本的考虑,8月11日,美国经过与各盟国紧急磋商,在所拟的复电中颇有保留地接受了日本的乞降要求,日本的投降并非无条件。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日本军队停止作战、缴械投降。《终战诏书》为战后日本官方的历史认识"终战史观"提供了依据。在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重新判读《终战诏书》,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香港于1941年12月被日本侵犯军占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军按天皇的训令,就地向盟军所属的战区将领投降。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是蒋介石,他完全可以派出军队赴香港接受日本的投降,收回香港。 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高级官员,包括外交部长宋子文等人,都坚持要收回香港,但蒋介石把战后如何消灭共产党放在首位,而对香港的主权问题漠然视之。 日军宣布投降后,蒋介石急忙派出军队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受降,准备布置打内战。直到8月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15日,最先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现实,终于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作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和主要决策者,裕仁天皇无疑是最大的战犯。但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却没有出现裕仁天皇的身影,并且日本的天皇制在战后还得以保留。众所周知,美国是处理战后对日问题的主导国家,那么美国缘何保留了天皇制?本文拟从天皇在日本的影响、天皇在投降和协助美国占领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一管之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由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4月上旬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继续否认侵略战争罪行。教科书污蔑说,中国人“由于受到通过暴力实现革命的苏联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出现了过激的行为,抵制日货、袭击日本人的排日运动活跃”。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排日运动激烈”,是由于“共产党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因此中日战争是“由共产党挑唆引起的”。卢沟桥事件是由于“中国一侧对日持续射击,进入战争状态”。1937年8月在上海也是“两名日本士兵被射杀,以此为契机,日中间冲突全面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由美国对它实行了单独占领。占领初期,在美国占领军的主导下,施行了一系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措施,其中主要包括:解散日本军队、惩罚战争罪犯、农地改革、解散财阀、修改宪法以及劳动、教育和司法等改革。实施这些措施的结果,基本上扫除了战前残存在日本主义肌体中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污垢,在日本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它确如一场急风暴雨,使整个日本社会受到了深刻的改造,在日本资产阶级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41年8月,由日本提议的近卫文唐-罗斯福会谈经美日双方几个月的交涉最终被美国所拒绝。这种结局与当时的世界局势以及美日两国各自的国内局势密不可分,此时美日利益的协调空间已不大,再加上日本军方、美国盟国的反对以及美国对日战略优势所产生的自信,这些都使得这个会谈遭受流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徐斐 《历史学习》2000,(7):28-2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不久,麦克阿瑟就明确宣称占领日本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表明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对日政策是非军国主义化和民主化,并陆续采取了诸如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剥夺军国主义头目和职业军人的公职、整肃一批极右政界人物、恢复日本共产党合法地位、鳃散财阀、实行土地改革、制定新宪法,推进民主化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以及随后对中国华北的侵略,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国基于自身的利益对中日间的冲突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其中美国采取了“不承认”政策,英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苏联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这些政策执行的结果是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气焰,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更深重的危机。 一、美国的“不承认主义” 1931年9月19日中国东北被日本事实上占领的消息传到华盛顿后,颇引起美国的注意,美国国国务卿史汀生等关心甚切。众所周知,日俄战争结束后,美日争夺中国东北铁路权益的矛盾曾一度表现尖锐,以致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