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中心城市与重点高校在新一轮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指出大学城战略是中心城市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它能产生“双赢”效应。然后,本文分别论述了大学城战略对于重点高校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城建设的经济效应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其兴起和建设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调整和升级。通过大学城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推进,从而达到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3.
城市自从产生以来,便和其所在区域之间发生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城市是区域的核心,研究区域经济、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选择区域开发方案时,均应十分重视对区域影响较大的城市的研究.城市作用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对于其所在区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力的总称,它是城市对区域的正向推动力和负向削弱力的合力.负向削弱力造成城乡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平衡发展格局.正向推动力有利于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总体作用力的大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发展城市物流促进广西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的物流活动通畅与否势必会影响到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进而对周边区域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分析发展城市物流对城市及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对广西城市物流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鲁静 《高校教育管理》2010,4(5):37-41,47
大学城建设的空间本质是城市空间与教育空间的有机融合。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城市空间和高等教育空间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思想,促进科学规划;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增强文化特性;以学科交流合作为重点,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区校深度合作为基础,推进区域联动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城”:概念规划与概念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森 《高教探索》2001,(1):6-10
“大学城”是近两年在我国一些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大城市或地区中心城市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在一些城市地区,所谓的“大学城”已在建设之中。而在更多的城市地区,“大学城”也已进入构想与筹划的阶段。在一些地区,“大学城”的建设甚至透出一种竞争的气息:区内数个中心城市都在积极建设或筹建自己的“大学城”。种种迹象表明,“大学城”有可能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下一阶段一个重要的生长点,一种新的大学运动表现形式,一种新的大学组织形态。由于“大学城”的规模与投入非同一般,牵涉的关系相当复杂,其建设的好坡无疑将对高等教育乃至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在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这种新出现的情况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仅从概念规划和概念设计的层面上,讨论“大学城”的现实必要性、核心概念及相应的规划与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城的外部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兴建大学城,英国的剑桥大学城、牛津大学城,美国的哈佛大学城、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法国的法兰西岛科学城,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等都是大学城建设的典范。从总体上来说,大学城的外部正效应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资源的整合,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最终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但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及领域,而且作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近代经济的萌芽,加速了区域市场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并通过中心城市等对周边各地产生幅射作用,使近代对外通道格局的出现由可能成为现实。这对今天北部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的非一致性使得区域经济产生趋同或分异的趋势,而这种趋势一定程度上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高度相关。对环渤海经济区14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和分异的实证分析表明:环渤海经济区各城市近10年来区域发展以分异为主,行政区划内的城市经济增长同步性较好,基于行政划分的经济一体化水平高于经济区整体水平。因此,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城的建设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城市化建设、推进国家的经济、文化及科技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大学城建设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管理不力、资源共享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品牌效应、促进资源共享,切实推动大学城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1.
由集聚经济效应谈大学城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简要介绍了集聚经济的涵义,指出大学城的功能在于产生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优化城市地域结构、促进资源共享和培养创新环境。为了避免集聚不经济现象,政府应加强其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2.
“大学城”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与国外大学城自然生成、成长不同,我国大学城建设与发展是在政府主孚下进行的,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增强城市实力是主要动因.大学城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大学城在功能上互相支撑,所以我国大学城在空间分布、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大学城功能等方面呈现出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地方政府与高校谋求发展、城校互动的结果,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区域之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与政府决策的差异,体现着经济、文化扩散规律,同时它也是高等教育宏观布局和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在21世纪,烟台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应该采取与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战略,以区域经济的视角,在科学的城市定位基础上,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最终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之后,湖南省形成了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全覆盖格局。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各具发展特色,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在发展中的不协调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核心城市辐射效应小、发展差距明显等。湖南省要想形成区域经济板块协调发展的格局,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发挥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加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中心城市的经济效应,扩大影响;加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内各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打破常规;加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对外联系,开放融合等。  相似文献   

15.
吴国玺 《天中学刊》2001,16(5):42-45
中小城市上接中心城市,下联城镇和乡村,起次中心的作用。中小城市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为区域经济建设积累资金,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上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并举的发展道路。中小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强城市区域规划,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疏离态势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疏离态势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它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均衡,甚至会造成诸多社会隐患:高职教育的运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导致高职院校未找到有高职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不够,正在遭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与挤压;培养模式的稳定性与人才需求的可变性之间的矛盾,致使专业建设粗放不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教育质量偏低未契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办学层次低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文化影响与经济影响不同步之问的矛盾,精英教育的传统思想占主导地位,造成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鄙视,使得高职教育成为市场调控失灵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的发展会受到国家政策、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交通、教育、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地缘的关系 ,处于相同或相近背景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下的某一区域的经济 ,会形成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 ,进而形成一种经济上的优势 ,即为区域经济。经济的区域化 ,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也是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配置的必然结果。我国经济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下 ,逐步向区域化发展 ,现在已初见端倪。职业教育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 ,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特点等必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 ,从而形成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就职业…  相似文献   

18.
新疆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发展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其次详细分析了新疆城市发展现状对区域经济合作的不良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快新疆城市发展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发展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其次详细分析了新疆城市发展现状对区域经济合作的不良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快新疆城市发展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教育研究,就是以区域教育问题及其规律为对象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其目的是使区域教育更加符合区域实际。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区域教育研究,随着此类研究的发展、深化,它不仅会给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会在促进我国区域教育发展进而促进全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