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伴随鸦片吸食者越来越多,国内鸦片需求量激增,烟毒泛滥成灾。吸食鸦片,不仅严重损害吸食者身心健康,导致社会民风堕落,破坏社会生产;还导致官吏腐败,士兵羸弱,白银外流等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问题。近代中国烟毒祸害已经成为危及整个社会及国家统治,以至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沦陷区的保甲制是日伪维护其统治的基础.文章以安徽池州地区的沦陷区为中心,探究其保甲组织的构成及特点,并由此来考察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1932年,日本关东军就开始着手研究制定鸦片政策。自1933年起,日伪在东北开始大面积种植鸦片,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获取了巨大的利益。日本毒化政策致使烟毒蔓延,地利民生双受祸害。为逃避责难和转变舆论攻击起见,1938年,日伪政府制定出一种欺骗世人的鸦片10年断禁政策。事实上,禁烟只是一个骗局。1939年12月27日,伪满政府制定了《管理机构整备要纲》,加强了对种烟、收烟的一元化统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挂着断禁鸦片招牌的禁烟总局重操专卖署的旧业,戒烟所变成了公开的吸烟场所,登记制度废止了。到了战争后期,鸦片政策直接为战争服务,成为其"以毒养战"的一种办法。  相似文献   

4.
鸦片烟毒对近代中国破坏巨大.自晚清以来,各界中央政府都对其开展过治理工作,其中影响深远者当属南京国民政府与新中国禁毒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禁烟、禁毒立法很多,然而直到解放前夕,烟毒仍困扰着中华大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祸中华大地近百年的烟毒才在短短几年内得以清除.  相似文献   

5.
李正安运动与晋察冀根据地乡村运输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乡村由于自然灾害、人地关系紧张、封建盘剥,尤其是日伪的扫荡,根据地军民面临着严重生存危机。在李正安运动的影响下,根据地乡村运输队纷纷建立,促使根据地乡村运输事业、贸易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不但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日伪对根据地的包围、封锁被打破,根据地乡村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制度认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法律以道德为存在基础,同时又对道德起着巨大的和保障作用。法律规范集中体现着统治阶段道德精神,反映着统治阶段道德要求。古今中外的立法者都非常注意通过法律,法规来保障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7.
鸦片对近代中国危害极大,其中云南的烟毒泛滥尤为突出,是受害最为惨重的省份之一。近代云南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受到了鸦片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8.
旧约圣经中希伯来民族存在着由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衍生的父权思想和神权思想以及由军事征服产生的王权统治思想,由上述思想产生了父权统治、神权统治和王权统治的政体。上述各政体存在于希伯来历史不同阶段,同时又交织在一起,这恰好是犹太悖逆与整合的文化特性在政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残酷的军事清剿与经济掠夺,因此要与日伪进行金融战线的斗争。各根据地的货币政策包括建立银行,发行抗币并促其成为抗日根据地的本位币,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华中抗日根据地货币政策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对当今货币政策服务经济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日伪政权派系的研究,应从地域、民族、政治背景、历史渊源等方面具体考察,才能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汉奸派系的矛盾斗争,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实际上涉及到日伪关系、伪伪关系和伪政权内部各集团的关系等3方面的问题。伪政权内部的派系斗争研究比较多,而对日伪关系和伪伪关系的研究,则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在东北扶植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彻底抛弃了协调外交,全力推进大陆政策。日本知识分子自发组织成立了国策研究机构———昭和研究会,该会集结了日本知识界的精英,在近卫组阁、近卫内阁制定和调整对华政策方面贡献了智慧。卢沟桥事变后,昭和研究会提出了协同主义理论,要以协同主义来取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改变中国政府的对日抗战政策,为建设东亚新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昭和研究会的协同主义理论以实现日本独霸东亚为目的,与日本军部明火执仗的武力侵略中国并无二致。这一理论最终随着日本战败而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甘肃鸦片生产规模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民国时期甘肃鸦片的种植面积、鸦片的亩产量及鸦片税收发现 ,鸦片的种植和生产是当时甘肃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的甘肃财政对鸦片生产的依重相当巨大 ,这也是近代甘肃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马克思提出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学说为理论指南,结合殖民统治下印度资本主义大工业兴起的历史进程,具体分析殖民主义双重使命在印度近代大工业开创过程中的情况,论述了英国殖民统治的主观目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印度进行掠夺和剥削,但却在客观上促进了印度近代工业化的进程,以此说明殖民统治破坏与建设的双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价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经济学供求关系的有关原理,对广州市区具有代表性的12家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实现规模化运行,规范服务档次层次,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与扶持,最终达到较为合理的价格,才能保证体育健身娱乐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受全球化1浪潮和现代主义同质化的冲击,文化的地方性和民族性逐渐被摧毁,文化变得同质和空洞,地方性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被破坏,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危机。电影《赛德克·巴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地方性文化的危机现象,影片中的赛德克族群在代表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主义文明潮流的日本文化的冲击之下,本族群的文化认同开始被撕裂,以本族群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性文化无法再发挥进行区分、认同与抵抗的作用,为了捍卫本族群的文化认同感,他们最终选择了本族群特有的文化仪式实现了文化认同的弥合。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 ,中国曾先后出现过几次图书翻译高潮 ,依次为 :鸦片战争时期为禁烟知夷而组织的译书 ;洋务新政时期为制器强兵而引发的译书 ;维新运动时期为变法强制而引发的译书 ;维新失败之后为开智新民而涌起的译书。翻译的内容虽各有侧重 ,但却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追求真知的精神与探寻救亡强国之路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曾出现过三次规模较大的禁烟运动。一次是在道光年间 ,一次是在光绪末年 ,一次是在民国时期。这三次禁烟运动虽然取得过一些成绩 ,但都未能完成彻底禁烟的任务 ,结果形成了鸦片禁而不绝 ,流毒愈传愈广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果敢地区曾为中国的领土,果敢族是明末永历帝的官兵后裔.由于果敢地区为民族地区,清朝政府的汉族土司管理模式培育了果敢华人的少数民族认同,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这一认同意识又得到强化.并且,果敢华人最终凭借自身的政治军事力量在缅甸建国的历史机缘中发展成为登上缅甸历史舞台的少数民族身份.果敢族因而也成为东南亚历史上分化形成得最晚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浙江鸦片问题凸显。台州、温州等地种植罂粟和售卖鸦片,宁波、杭州、嘉兴等地鸦片走私猖獗,外国鸦片和本地烟土在浙江境内蔓延。地方官员面对外国烟贩、外省烟贩、本省烟贩、吸食者和盗匪游民等利益群体,积极调整措施,虽未能彻底遏制烟毒蔓延,却也提供了难得的禁毒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