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30%以上,且该比例在不断上升,其中既有建筑是能源消耗大户.对既有住宅进行节能改造,是进行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之一.项目以河西学院7#家属楼为研究对象,通过改造既有建筑物的外墙、窗户、屋面等热工性能敏感的部位,利用PKPM建筑节能系列软件PBECA(2012版)进行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影响建筑物热工环境的参数,以寻找出最优的节能改造方案,为河西地区及寒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施工技术对于实现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分析北方既有采暖居住建筑的能耗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节能改造的困难,以墙体、外窗及屋顶等的节能改造为切入点,系统地论述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校实验室外排废气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必须有效收集并治理达标后排放。然而通过近几年的废气治理工程实践发现,高校实验室废气收集和治理存在设备布置困难、设备荷载过大、管道易腐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将废气治理设备与通风柜一体化整合的方案,将是未来实验楼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为实验室改造项目。文章叙述了在现有设备和仪器的条件下,将实验室热处理炉群改造为微机控制加热设备的重大意义和方法。详细说明了微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  相似文献   

5.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建设安全、健康、环保的EHS实验室,更好地发挥实验室作用并确保使用者身心健康,是目前高校普遍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该文从实验楼规划的原则、整体布局规划、实验室各系统配备以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等方面,结合南京大学仙林化学楼的实际情况,对建设EHS实验室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废物具有种类多、总量小,组成复杂等特点;目前相关的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防治法规制度不健全,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系统、高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使得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程度低、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本文结合项目实践,将企业危险废物的控制技术和模式引入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控制之中,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控制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筑的节能改造的主要项目有外墙、屋面、外门窗及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地面.针对其外围护结构中的墙体进行了具有针时性的施工工艺研究,阐述了既有建筑外墙各种节能改造工艺方法,寻求切实可行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特定的公路收费亭环境下应用个性化通风(PV)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分析了加装个性化通风系统的公路收费亭的室内环境,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发设计了一种收费亭内空气品质控制装置.然后,在实验室搭建了等尺度的模拟收费岗亭,研究了亭内气流分布状况、设备最佳运行参数以及个性化通风系统对污染物的抑制效果.系统送风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送风系统可以有效缩短空气龄,提高送风效率,提升人体舒适性和用户接受程度.此外,该系统还能有效抑制污染物的侵入.  相似文献   

9.
利用LADRC对A3000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改造,运用实验计算出被控对象数学模型,设计自抗扰控制系统,进而按照A3000控制系统实际参数搭建仿真模型,求取控制参数,实验结果验证了对实验系统改造的可行性,该次实验设备的改造适应了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实验教学的新要求,促进了过程控制实验项目的开放性、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我校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节约了高校实验设备更新成本,为我校实验设备更新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既有农民住宅节能保温改造示范项目,针对房山和门头沟两个区既有农民住宅节能改造项目的改造效果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既有农宅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新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考虑高校实验楼布局复杂、实验室面积大且位置相对分散等特点,采用具备长距离、大容量、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的LoRa(longofrange)无线通信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LoRa技术的实验室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LoRa节点、LoRa网关、服务器、展示终端或手机4部分组成。该系统部署方便,无需对实验室改造,成本低廉、报警及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占有和消耗的社会资源在不断增加.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高校节能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等一系列文件,倡导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各高等院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在水、电、气、煤、油等各个基础能源项目上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引进或研发了一系列节能器具,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国内大部分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导致节能改造缺少经费,再加上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专业的节能管理人员和经验缺乏等原因,以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有待加强.为打破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瓶颈,使节能减排工作更加卓有成效,高校应积极引进节能的市场运营模式——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进而促进高校的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楼宇自动化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把大楼内独立、分散的各个控制子系统结合起来,通过构建人机交互管理界面,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达到整体、全面的控制设备,其实质就是把建筑内的各种机电设备连接到一个局域控制网络上,组建一个自动化的综合控制和管理系统,为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设备运行状态及运行时间提供有效的方案。楼宇自动化致力于创建安全、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实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因此运用楼宇自动化技术构建节能控制管理系统对高校节能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范式,将安全韧性理论引入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研究中,提出一种安全韧性评价方法。首先,界定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韧性的概念,构建以稳定性、冗余性、效率性和适应性4个安全韧性特征要素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有序加权平均C-OWA算子计算指标权重,通过云模型理论得到各安全韧性特征要素和安全韧性的评价等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武汉市某高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实验楼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实验楼的实验室稳定性等级为“较好(Ⅳ级)”,冗余性等级为“中等(Ⅲ级)”,效率性等级为“较好(Ⅳ级)”,适应性等级为“中等(Ⅲ级)”,整体安全韧性等级为“较好(Ⅳ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运用该方法进行安全评价对改善高校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用通风橱冷却水装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冷却水循环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结构、安装与排布、实施操作与性能,并进行了使用风险和经济评估。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排布,冷却水循环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通风橱内的闲置区,降低冷却水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节水减排效果显著,经济性高;灵活性高,既可在新实验室安装,也适用于旧实验室改造。  相似文献   

16.
随动系统实验装置的数字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该实验室原有随动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工作.改造后的实验装置不仅保留原装置的功能,而且新增了数字随动控制、网络化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等具有明确实际工程应用背景的实验项目.具体介绍了数字化改造方案,扼要给出了直流电机转速计算机控制实验和网络化控制实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煤矿企业作为耗能大户,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成为当务之急。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是指由专业公司自带资金、技术,为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应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煤矿节能工作的大势所趋。孙村煤矿通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实现了在零投资的前提下,对矿井主通风电控系统进行了技术升级,做到“不花钱也能进行节能改造”,开辟了企业节能的新途径,节能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09-110
通过论述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能耗现状和改造现状,系统分析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及意义,给出河北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现状及调研方法,研究成果为河北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清洁生产理念 加强实验室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实验室及其污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建设符合要求的实验室,采用清洁的实验设计体系等措施.将清洁生产模式运用于实验室污染物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THJ-3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组成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C/S网络控制的1拖4的实验设备的改造,组建了系统的组态环境,并在组态环境下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对过程控制装置在实验室的教师服务器上进行采集和控制,系统调试运行效果良好。通过网络技术对实验室的改造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解决了实验室设备较少的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学习现代网络控制和组态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