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海华 《江苏教育》2023,(11):21-25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对于打破学科藩篱、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化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课程是综合课程,着眼于学科之间的“联系”,却削弱了知识掌握的深度。跨学科主题学习意在超越二者各自的局限,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并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在跨学科实践上,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真实的生活问题为导向,以大任务为锚点,开展项目式学习,致力于问题解决;在学习评价上,评价内容要关注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2.
马良娟 《家长》2024,(8):107-109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各门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整合在一起,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对区域的整体认知,建立各学科的知识连接。本论文通过对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分析教学设计、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包括探讨跨学科主题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分析有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评价与反馈机制、总结实践案例的教学经验和启示,旨在为初中地理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形式上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但在内容上各学科之间却“跨而不合”或“合而不深”,在结果上则难以导向对主题的深度理解。“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它是学科性与跨学科性客观冲突、主学科与相关学科不同立场的博弈、预定设计的实践性调适的结果。“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助于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样态的拓展与丰富,也可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积极稳妥落地。同时,它也可能带来一些缺憾:引发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误读,难以彰显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应有价值。基于以上反思,当下乃至未来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既应主动实施“拼盘”,又需积极超越“拼盘”。  相似文献   

4.
曹媛 《小学语文》2023,(2):27-32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需要各个学科通力合作的,跨学科学习突破了学科界限,把不同学科的多种知识和经验整合起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机会。立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跨学科学习”所体现的“跨界”“有界”“无界”三重学科融合理念的境界,结合教学案例阐述“跨学科学习”在教学中的“独立式”“拓展式”“融合式”三种设计路径,以及具体设计与实施的关注点:一是确立一个好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二是找准跨学科的联结点,关注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发展;三是评价嵌入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四是以跨学科学习为纽带,建构多学科教研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课标》在原有的初中历史学科六大知识板块之外新增的板块,《课标》要求以10%的课时投入跨学科主题学习。文章概述了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从教学与应试的角度谈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并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路径,同时围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设计综合历史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地理、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小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不仅提出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的课程要求,而且还指出了“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教学建议。不难看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基于学科、强化整合、整体设计、协调育人为特征的学科实践活动。与之相应,  相似文献   

7.
吴静怡 《福建教育》2023,(43):15-17
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分科学习相对应,旨在打破各个学科课程间的界限,在真实情境下,利用主题任务引导学生建立多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将教学置于学生真实而广阔的生活领域之中,在确定跨学科学习目标、构建跨学科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义在于,从载体学科出发,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等促进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知识、概念,结合或融通其他学科完成与解决本学科的任务、问题,最终指向对载体学科的深度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边界,区分其与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综合学习课程、劳动课程、学科类综合课程、项目化学习、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同时,还要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之“学”的转变,即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封闭固化转向开放增值,从低通路迁移转向高通路迁移,在学习结构与学习方式上努力实现新突破,注重学科实践与单元视角的整体安排,打造“学科+”的融合课程体系。学校在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整体规划,设计内容框架;重构学科单元,联结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任务;研究“跨”的方式,形成“1”与“X”不同关系的实践形态;规避实施误区,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挖掘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联,明确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并理解教学应以项目或主题为载体,通过项目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解密玩具汉诺塔”为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仿案》)强调要“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并具体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孟璨,2023)。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合型问题的能力,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学科性、情境性、协作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和特点,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并依据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凯琳 《天津教育》2024,(3):171-173
<正>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跨学科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以语文为主线,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概念。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教学的出发点是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大概念是少而精的知识概念,是关于知识学习的元认知,意味着大视角、大思维、大主题、大结构等。教师基于大概念的跨学科教学可以大概念为核心,建构结构化的跨学科教学任务;以大概念为依据,形成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设计;以大概念为支撑,设计助推学生学习的跨学科任务;以大概念为基石,驱动学生跨学科学习走向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4.
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组成,跨学科主题是义教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以“电脑是学习的好帮手”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App“小爱同学”“古诗词典”“小猿口算”“百度翻译”等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实践信息科技、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之间的融合,对新课标下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综合性人才培育目标的新方向。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面临着“分科至上”的理念“、跨而不合”的学习内容以及储蓄式学习方式等诸多不可为之难。跨学科主题学习之可为需要探寻学科跨越点,增进知识内容融合度;精选跨学科主题情境,创设适宜性教学场域;落实体验性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在场感”;倡导融通性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可以从课程标准的“提示点”、教材内容的“延伸点”、学科之间的“关联点”、儿童生活的“触发点”四个方面确立跨学科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时,以问题为导向,有效整合与英语学科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强化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通过评价反馈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获得知识意义的增值,促进他们作为完整生命主体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并设立了跨学科学习主题。聚焦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数据”这一核心概念,以“数说碳排放”为跨学科主题,描述了“主题确定—目标编制—组织内容—活动设计”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路径。以“碳足迹”一课为例,设计“采集数据—组织数据—计算数据”的活动过程,融合科学学科、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解决真实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武当文化特色课程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各学科知识的联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融合知识,开阔眼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从武当山建筑探索古建筑美学”活动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主题学习可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将数学融入实际情境中,使学习更具深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能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文章以经典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有趣的平衡”为例,探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设计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学科立场是“实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关键,是“净化”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的视角,也是“显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功能的基础。学科立场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科视域、本质、价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它以主学科统摄相关学科、以主学科核心素养为旨趣、以跨学科实践为过程。面对复杂的学习实践,应构建学科立场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实践样态,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视域来看,分别表现为“微科”型、“单科”型和“多科”型实践样态;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定位来看,其实践样态可分别视作一种内容组织方式、形态和理念;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属性来看,又包括议题深度诠释类和项目综合实践类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