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丛春华 《记者摇篮》2007,(12):18-1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  相似文献   

2.
孟祥红 《今传媒》2011,19(1):168
如何让经济报道更耐听、更耐看、更"亲民",成为经济报道记者一直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角度采写经济报道,做强做深民生经济新闻,应该是改变经济报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财经新闻传播主导权是全球化语境下大国争夺的重要领域,用以彰显国家经济形象。在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中,我国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元素"、"中国故事"日益成为国际财经新闻争相报道的对象;由于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经济风云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更为显著,我国媒体对国际财经新闻也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不断融合发展,融媒体时代大幕正式开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报道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且不可或缺.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对于经济报道尤为重视和关注.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如何更"接地气",有效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是媒体新闻宣传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报道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何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如何增强经济报道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理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济》2021,(1):12-13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走出去",成为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但中国文化"走出去",并不是要搞"文化输出",更不是要搞"文化侵略",而是希望通过对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文学,在世界各国的译介,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  相似文献   

7.
林霞 《中国广播》2011,(6):30-31
"低碳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策划、采访、编辑、传播等活动中所采取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闻报道方式,是低碳经济在新闻宣传领域的诉求和体现。新闻宣传应倡导"低碳新闻",提倡在新闻活动中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浪费,减少和杜绝"高碳"现象。本文列举了新闻宣传和报道中存在的"非低碳"现象,并提出如何才能实现"低碳新闻"。  相似文献   

8.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头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报道至关重要。做好县域经济报道,需要把拐点讲清,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平常的心态;需要把亮点讲足,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发展的信心;需要把亮点讲通,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坚定的决心。在具体实践上,县域经济报道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在"专"字上下功夫;要"内行愿看、外行乐看",在"新"字上下功夫;要"高端集成、低位运用",在"特"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近年来,在新闻报道中,电视经济新闻、经济专题、经济事件报道的数量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和提高,经济栏目的开设为经济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企业、商务、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达到了我们设置经济平台唱大戏的预期目的.如何搞好经济宣传,做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提高传媒的引导水平,成为广播电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那么作为县级台,如何办好经济栏目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经济报道越来越关注,对经济报道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让受众喜欢经济报道已成为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现笔者就实践中亲身体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改进党报经济报道,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说其"新",是因为经济社会生活不断发生着层出不穷的变化,经济新闻报道也要不断与时俱进。这既是应对广大读者的期盼,也是党报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前提下,经  相似文献   

12.
鲁言 《新闻世界》2008,(12):70-7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生动局面。作为地方新闻媒体如何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丰富内容,如何与时俱进改进和加强经济报道,以寻求地方经济报道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新突破。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纸质媒体如何做活新闻宣传报道,使之生存并发展,是一个值得报业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纸质媒体要在竞争中取胜,出路在于做到"三贴近",坚持在"三贴近"中寻求自身的优势.结合<义乌商报>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三贴近",主要在三句话上做文章,即时政报道平民化,经济报道深度化,都市报道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学界与业界常言道:经济报道有"三难",即难写、难懂、难以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固然同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及数字(据)多有关系,但症结却在写作上。如何使经济新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呢?笔者认为,经济新闻报道应该以"三贴近"为基本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围绕"三贴近"做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在新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部署。"创新",一时间再次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词。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组织与个人的创新能力,实现改革发展,是摆在各行各业领导者面前的现实课题。作为中央媒体和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近年来以"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为战略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壮大,经济信息成为当今社会的"神经",经济新闻则是"神经"中最敏感的部分.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占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民族地区党报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有的已占到一半以上篇幅.这种背景下,地方党报经济报道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如何追求可读性,体现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同时应该是党报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报道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大,经济与民生紧密融合。本文就经济新闻如何用百姓的视角来采写大家能读、爱读的新闻,使党报经济新闻成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亮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但常规的经济报道大多乏味枯燥,很难吸引读者的眼光。本文从经济新闻有故事、深入采访挖故事、"硬中找软"讲故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用讲故事的方法写新闻,才会"有血有肉",也更能打动读者,从而起到广为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创刊于1843年的《经济学人》杂志是目前仍在出版的、历史最悠久的世界知名综合性周刊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经济新闻报道更是高人一筹,其读者的定位是"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读者遍布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学人》主要的报道重点集中在政治和商业领域,除常规新闻报道之外,每两周还会就一个特定地区或领域进行深度报道,并且在这些深度报道中形成该杂志独有  相似文献   

20.
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关注经济报道,采写经济报道,始终要看到"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要看到"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影响。原因很简单,经济报道中有"人",有人物,就有故事,经济报道才能更鲜活,更具个性张力,更有感染力。抓住人物,阅读才能享受"故事"经济报道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单一,采写者容易一脚踩进数据里拔不出来,变成就经济而经济或一堆数据。写的人"痛苦",看的人眼花、乏味。经济活动离不开人,只有抓住了人,抓住了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