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读《曾国藩全集·家书》,方才觉得世间所称曾国藩家教有方,并非虚言。曾氏家教,无愧百余年来被世人所推崇。曾国藩是清末一代重臣,著书颇丰,其家教也内涵深广,极具特色的是:涵泳与虚心。 1858年8月(咸丰八年),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谈到家教法,仅用“涵、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家书》中有许多用人之道的精辟见解,简而概之。曾氏用人就是八个字:广揽、慎用、勤教、严绳。  相似文献   

3.
近阅曾国藩家书及日记,有感于其家训思想是可育人,特取其精华,以飨各位。本文从持家、治学、修身三方面论述其家训思想,并将曾氏家训与《觑氏家训》作比较。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的文化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晚清颓废不振的政局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独特的曾氏家风对曾国藩文化思想的萌芽成型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与同时代的理学复兴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最终形成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代表了晚清学术发展的走向 ,在当时和其后都产生了影响 ;曾氏经世致用思想为晚清洋务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 ;曾国藩理学经世致用思想丰富了儒家修齐治平的内容 ,充实了“内圣”、“外王”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一代名臣,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世人多关注于他的政治功绩、军事才能,却很少提及他的教育思想。近翻史料,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多有感悟。为此,笔者查阅了曾国藩的全集、年谱、传记、家书等,对其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探悉,现略陈一二。希望对教育同行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杨洪芳 《山东教育》2005,(21):19-20
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名臣,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世人多关注于他的政治功绩、军事才能,却很少提及他的教育思想。近翻史料,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多有感悟。为此,笔者查阅了曾国藩的全集、年谱、传记、家书等,对其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探悉,现略陈一二,希望对教育同行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家书》曾对中国近代学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1879年至1949年的七十年间,《曾国藩家书》(原名《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是读书人必读的书。毛泽东1917年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家书》包含了仰事父母、下教子弟、治军为政之道等方面的真实思想.而其训导子弟之法尤为学人所仰慕和效法。在《曾国藩家书》中,无论是与祖父、父、叔父书,与弟书,还是与妻、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主要对曾国藩家庭教育方式:继承发展曾氏家训、运用家书督导和修身垂范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以从中发掘其最具特色的家教思想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名臣,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世人多关注于他的政治功绩、军事才能,却很少提及他的教育思想。近翻史料,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多有感悟。为此,笔者查阅了曾国藩的全集、年谱、传记、家书等,对其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探悉,现略陈一二,希望对教育同行能有所启发。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少聪明好学。1838年朝考点翰林。他推崇程朱理学,笃学古文,对乾嘉学派的训诂诸书也有涉猎。他接受各个学派的滋养,成为中国近代集封建思想文化之大成者。当太平天国兴起时,曾受命在…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为政求学治家之道──读《曾国藩家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王朝的一代重臣,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理学家。在他留下的百多万字的家书中,充分体现了他为政求学治家之道。这就是为政作官:鞠躬尽瘁,报效君王,严于律己,善于用人。求作学问:勤奋刻苦,立志有恒,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治理家风:勤俭节约,勿骄勿奢,官宦子弟要多读书,明事理,务实事,不搞特殊化,等等。对《家书》中的这些思想,应该剔除其封建糟粕,吸取其有益成份。  相似文献   

12.
名人与家教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镇压农民起义、兴办洋务,终其一生为清王朝“扶危救难”,成为一代所谓的“中兴名臣”。三人都注重对后代的教育,其家书流传广泛,很受后人的喜爱与推崇。其中教育家人勿图虚名、认真求学,保持寒素家风,切勿仗势欺人的见解非常相似,也值得后人借鉴。从以下家书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吴汝纶不但文学思想上承传了曾氏衣钵,其用人思想也颇具曾氏遗风。曾国藩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并在用人过程中培养人才的思想,在吴氏的具体行事中都有所体现。吴汝纶在用人思想方面受到曾国藩的影响,仅仅是其所受曾氏影响的一个很小的侧面。但是从这一侧面,恰恰可以看出曾国藩对近代文化的影响之大、之细微。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家书》历来被认为是个人修身齐家的经典范本,在社会影响极大。若仔细审读《家书》,则会发现其记述更暗含一定的军事史料价值。湘军围攻吉安时,战事不顺,曾国藩告诫曾国荃切勿鲁莽,围城打援,最终攻占吉安;靖港、湘潭之战后,曾国藩在家书中记载了西征的太平军因错判形势导致失去攻取长沙绝好机会的细节;安庆争夺战中,曾国藩在家书中记述了"洋船"出入安庆城接济太平军的情况,并由此反映出曾国藩在战争前后对于外国事务心态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曾氏集团作为晚清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种因素交汇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特别是作为一个势力集团,对晚清中国各层面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文章将曾氏集团作为一个整体,主要从文化、政治角度阐述其形成的原因,以揭示其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地位,从而更好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家书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家教思想。本文通过对《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三部经典家书家训的研读,择其部分家教思想,如颜之推的不教不知、曾国藩的身教明理、傅雷的父为子镜等进行阐释,进而提出对当代家长的三点启示:立养德性,为孩子奠定人生底色;培养个性,为孩子搭建成长阶梯;涵养性情,为孩子铺垫幸福之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教思想进行学习和借鉴,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从现有公开的资料看,从1913年至1917年间,毛泽东仔细阅读了《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等书。在韶山纪念馆里藏有毛泽东当年读过的《曾国藩家书》的四、六、七、九卷。每卷的扉页上,毛泽东题了“咏芝珍藏”四个字。如此推崇珍惜,这在毛泽东的藏书中是少见的;可见曾国藩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非同一般。毛泽东特别佩服曾国藩的军事才能,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经过有着详细的了解,所以才有“独服曾文正”的感叹。后来,毛泽东上了井冈山,领导武装斗争,由文人成为军事统帅。由于他与曾国藩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早期军事生涯,这就决定了两人的军事思想有许多观点是一致的;但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又决定了其军事思想有着深刻的分歧,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正《曾国藩家书》共收录了曾国藩家书近1000封,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家庭琐事,大到为政治国之道的阐述,句句金玉良言,渗透着曾国藩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字里行间更是蕴含着对父母、兄弟、妻儿、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之情,感人至深。第一次读《曾国藩家书》是在大学时期,年少的我,捧着这  相似文献   

19.
罗泽南(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今湖南省双峰县石牛乡湾洲人。 罗泽南是晚清湘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湘军之母”,与曾国藩并称为“曾罗”,人称“一代儒将”,《清史稿》有传。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32-136
官德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所表现出来的勤廉、爱民、做人识人诸内容即是晚清官德思想正面的主要代表。曾氏不仅于此有理论高度上的认识,亦有实践方法的体会,对于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