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焚画记》的故事发生在明代,讲的是大画家文征明焚画的故事。文征明是苏州名士文林的儿子,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临摹了很多画。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新晴》,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2.
文征明,明朝杰出的大画家。他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临摹了许许多多的画。在他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新睛》,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沾沾自喜。他的老师见了,便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学人者生,似人者死!”文征明幡然醒悟,把所有的临摹画用一把火烧掉。他“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之未画”,画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终于成为光照千秋的名画家!  相似文献   

3.
汉桓帝、灵帝时期,清流名士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世说新语》作为志人小说,记载了这些清流名士中的代表性人物的故事.历来多有人论及此事,但未从《世说新语》的角度聚焦于汉末清流名士.文章首先辨析《世说新语》中的“汉末清流名士”,然后对这些人物及其故事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士人新风尚变化的原因,其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对《世说新语》与“汉末清流名士”关系的考论,展示刘义庆眼中的理想士人人格.  相似文献   

4.
智力冲浪     
想做画家的香织、茉莉、理美、舞四人,每个人临摹了一幅名画(分别是《维纳斯的诞生》和《春》)。临摹完成后,她们分别将自己手中的画交给其中一个人,又从别人手里得到画,这样多次循环。结果是,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幅画,自己的画又回到自己手里的有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正仇英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常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仇英在自己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画,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据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此外,仇英拜周臣门下学画,  相似文献   

6.
钱希言《戏瑕》载"文待诏诸公暇日喜听人说宋江,先讲摊头半日,功父犹及与闻",学界多以为此材料能够证明嘉靖前即有《水浒传》在社会上传播。然而,通过文献考证得知,"犹及与闻"的"功父"即明末著名画家、藏书家钱谷之子钱允治,他与文征明等一起"听人说宋江"的时间不能早于其出生的嘉靖二十年(1541),实际时间应该更晚,正值文征明的晚年,这时《水浒传》在社会上已得到广泛传播。至于他们听人所说"宋江"是说话故事还是《水浒传》或者兼而有之,已经无法确证了。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汉末到东晋达官名士的言行、故事,并按照当时人物品评的习惯将这些片段故事分类。魏晋“士人言行”特别是士人所谓的“隽言逸行”构成了《世说新语》的几乎全部内容,书中所记一方面成为当时名士交往时的谈资;另一方面也成为某种标准,变成了士人仿效的对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  相似文献   

8.
古文助读     
原文文征明习字文征明①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②,或答人简札,少③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注释①文征明:人名。②苟且:凑合,马虎草率。③少:稍微。译文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称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2.·…  相似文献   

9.
周处是西晋有名的大将,他为人强直,后来战死在与氐人的作战中。周处武双全,还有《默语》《吴书》《风土记》等,其中《风土记》传至今日。周处的名声还不止于这些,更主要的是他有一段杀虎斩蛟、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的故事。故事中记他为了改过自新而人吴找名士陆机、陆云兄弟从师求学,最后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这件事,许多人以为是真实的,例如《辞源》周处条,其实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73年,已故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在《物》杂志撰指出:“曹雪芹除《红楼梦》外,还有一部佚——《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瓶湖懋斋记盛》残。”吴恩裕是根据好友孔祥泽提供的资料发表这一观点的。今年,孔老已经86岁高龄。据他讲述:孔家是风筝艺入世家。1927年,其外祖辗转从某王府借到一些风筝画样,让他临摹,事后听说,那些画是《红楼梦》作画的,物主将把它们卖给日本收藏家。  相似文献   

1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班上一个智力受损小男孩十三岁生日庆典。晚宴上主持人请出了今天的主角,请他表演节目。他箭步走上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幅画,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各位来宾介绍:“这幅画是我临摹的达·芬奇的被誉为‘永恒的微笑’的名画《蒙娜丽莎》。虽然画得不好,但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我已经尽了力。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鉴赏》2004,(3):F0002-F0002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成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后世画家顾恺之、陆探微等仰慕他们旷达不羁的风采,作有《竹林七贤》,可惜今已不存。所幸1961年在南京地区的南朝墓室中出土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师陀,原名王长简,笔名尚有芦焚、季孟、君西等。三十年代进入文坛后其短篇小说集《谷》“以其糅合了纤细与简约的笔……创造了不少真挚确切的人型”,而与何其芳的《画梦录》、曹禺的《日出》一起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从而奠定了他文学创作的基础。他的刻意求工的创作态度,始终不懈的艺术追求,使他形成了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他既是一位充满诗意的乡  相似文献   

14.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他创作的《蒙娜莉莎》肖像画和《最后的晚餐》壁画是人们所熟知的名画。他画蛋的故事更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而他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就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地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绘画艺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董其昌是一位颇有见地的书法理论家,工绘画,精于鉴赏。所著《画禅室自论》及《容台集》论著中曾多次论及自己学书的全过程。书论中提及的用笔、用墨、章法、结体、临摹诸方面的论述,不但使他在书法艺术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在书学理论方面别具慧眼,得其妙旨。他的书学理论也对后世学书产生了极大的借鉴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班上一个智力受损小男孩十三岁生日庆典。晚宴上主持人请出了今天的主角,请他表演节目。他箭步走上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幅画,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各位来宾介绍:“这幅画是我临摹的达·芬奇的被誉为‘永恒的微笑’的名画《蒙娜丽莎》。虽然画得不好,但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我已经尽了力。  相似文献   

17.
卡通总动员     
今年的卡通擂台赛即将开赛,敬请各路卡通高手前来参加,一展身手!届时请将你们的卡通画作品寄来。要求:必须是临摹本期《故事作文》封三刊登的“画卡通系列丛书”的作品,黑白彩色不限,但务必注明选自哪一本书。截止日期:2004年5月30日。来稿地址:730030,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故事作文》信箱,请写清楚你的地区、学校、班级地址及邮编,以方便为你颁发奖状。卡通总动员  相似文献   

18.
士族势力鼎盛的东晋时期,"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故事流传千载。文章以《世说新语》为着眼点,探讨魏晋名士风度的内涵、成因、意义以及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记载了很多僧人的故事,从他们与名士清谈、交游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佛理研究的深入以及佛教在当时的传播情况。以《世说新语》为基础,去考察当时僧人的文化素养,与名士交游的情况等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佛教在上层社会的传播提供了很多材料,从中可以具体地感受到当时佛理与玄理相互渗透、僧人与名士共入一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试论芦焚的“果园城”世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园城记》是芦焚从1938年9月至1946年1月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历时八年,几乎与抗日战争相始终。在小说出版时,编者就介绍说,《果园城记》是作者“最得意的短篇结集”。事实确实如此:三十四年后,劫后余生的芦焚重编他的短篇小说、散文选集时,删去了一些自认为保留价值不大的作品,却将《果园城记》中的二十篇悉尽收入。称《果园城记》为芦焚“代表作”,大概不会有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