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开放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开放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群在英语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目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单一教学模式的使用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课题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辅助,通过系统的教学实践、研究对比来验证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效果上的优劣,旨在寻找和建立一种更具有实效性、更符合开放教育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整合于教育: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计算机与教育相整合的关键在于要把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三种用途(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以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或者完善传统的教学形式,赋以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或者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设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独特潜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软硬件建设不能同步、重效应轻效果、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践领域的管理体制欠完善、支持教育技术的资金欠充足、照搬国外理论和经验等,并提出了与教育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最后预测了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应该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更全面审视和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情境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作为三种经典的学习理论,共同体现了知识学习、知识创造与知识运用的内外部要素。业界专家协同教学模式是在融合三种学习理论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框架,重点解决了传统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教与学、学与用相背离的困境。这一模式作为一个开放的教学框架,其关键特征表现为“一个目标、二元师资、四模块再造和三方面协同”的“1243”结构,即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能力为目标,以业界专家和专任教师组建的协同教学团队为基础,以再造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为支撑,以理论与实践融通、教与学主体间互动以及教学模式优化迭代等机制为依托,进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开放教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方式和重要性。它以系统科学理论、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对于广播电视大学如何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扩展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对远程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一种更广泛、更开放视角即全视角学习理论来研究和建构终身学习,更能体现教育的与时俱进。参考克努兹全视角学习理论,提出终身学习建构模型:注重"学会学习"和不同学习情境学习的终身学习内容设计、注重基于TC模型的终身学习动机策略设计,以及基于协作学习与终身学习支持系统的终身学习互动,以期为终身学习建构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认知学习理论与网络英语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洁 《青海师专学报》2003,23(4):111-113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英语学习对传统的学习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认知学习理论。本文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网络英语学习的特点,并就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辅助英语学习从学习环境、教师和学习者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种现代化设备,创建一个混合式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更有效地被利用。提升网络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全新学习模式,形成更广泛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培养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现代教育技术》2005,15(2):42-44,24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将当代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针对如何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深入论述了学生、教师和学习支持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原因,提出更新观念,建立开放教育新理念;优化教管,促进自主学习支持服务;加大投入,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等三个用来促进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远程开放教育"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本文总结了上海电大在"主体性教育理论"、"混合学习理论"以及"教育信息化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的过程.基于上海大都市的人才培养环境和"当班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电大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先后经历了"四种媒体--七种手段"的初步探索阶段,"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教育者导学为辅"的中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手段助学为基础的‘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及其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教育也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点,从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教学的特点,以"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效率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来更好地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介绍了移动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实现形式,尝试将移动学习技术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结合,从而找出更适合终身学习者学习的方式,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四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与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在探讨各个学习理论,如何指导教育技术用于课堂汉语教学以及远程汉语教学中的基础之上,总结出这些理论在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5,(5):47-52
文章从作为网络学习之核心和枢纽的网络学习平台入手,以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和新技术成熟度曲线为基础,揭示其既受信息技术的推动和牵引,更受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演化规律的制约。文章提出了网络学习平台发展将经过单项技术应用期、综合技术整合期、使用者的连通期(技术消隐期)、群体智能的涌现期(回归期)这四个时期的进化历程;认为只有到了第三阶段后,网络学习的效果才会显著呈现。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学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技术,主要通过关注教育技术的本质、概念、形成与发展以及类型,进而发现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规律与方法。简单来说,教育技术学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怎样能更科学有效地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技术使泛在学习方式成为可能,如何建构泛在学习网络环境,创造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育是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电大开放英语教学对泛在学习作了初步尝试,初步构建了泛在学习环境和资源,学习效果明显,这是一种适应远程教育的有效学习方式,并有着无限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出发对场馆学习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认为教育技术与博物馆曾经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博物馆为基础的场馆学习构成了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发端,其后伴随着教育技术领域自身专业化的推进以及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教育技术与博物馆渐行渐远,场馆学习淡出了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视野。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非正式学习的崛起,教育技术与场馆学习有必要再度携手。该文从教育技术学的立场出发,区分了场馆学习研究的两种视角——教育学的视角与技术学的视角——以及它们各自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出未来对场馆学习的探索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来回答"博物馆中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强化研究性学习课是一门独立的新型课程意识以及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作的学习”是澳大利亚国家师资培训委员会1995年提出的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模式,该模式的理论支撑框架整合了“成人学习”、“行动学习”和“学习型组织”三种学习理论。该模式以其鲜明的特色从学习结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三方面给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理念、标准、方式及资源等带来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合作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通过正确的途径精心培养。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主要通过三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