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穆旦是我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之一。进入西南联大后,他的诗歌风格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文本细读西南联大时期穆旦的诗歌,用文学外部研究的方法来探究穆旦诗风转变的原因,发现社会现状、西南联大教学环境、学习氛围以及外国现代派、浪漫派诗歌的影响是促成西南联大时期穆旦诗歌风格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建构和解读诗歌语篇的有效策略,在诗歌中具有思维、认知和组织功能。隐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也建构了英语诗歌的蕴意。源域和目标域的相映射,实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诗人以源域意象为载体,通过源域链条和目标域链条的映射,实现语篇连贯。本文以具体的英语诗歌为实例,分析了隐喻在语篇中对于剖析诗人的思维活动、诗篇内涵和结构组织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在诗歌主题与中心隐喻框架下源域意象连贯和隐喻连贯对于构成诗歌语篇连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雪 《考试周刊》2010,(36):55-56
功能文体学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语法隐喻是功能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篇文体特征的具体表现。语法隐喻在新闻语篇中的分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了新闻英语不同于其它功能文体的特征。本文运用语法隐喻理论,从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及语篇隐喻三方面来分析新闻英语语篇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约翰·邓恩是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 ,其诗歌具有典型的玄学诗风。对于他的爱情诗中运用的隐喻 ,众说纷纭。用Searle的隐喻理论对约翰·邓恩爱情诗中典型的爱的隐喻进行分析 ,可以阐明其隐含的意义不符合常规关系 ;然后再用荣格的“原型”理论 ,在诗人对爱进行的隐喻描述与古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之间进行对比 ,可以论证约翰·邓恩爱情诗中所运用的隐喻之精妙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诗人穆旦的诗歌中,移就修辞格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穆旦积极调动内心的独特感受,通过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移就类型,使诗句达到了抽象与具象的契合,实现了各种感觉的转移,表现了复杂的逻辑关系,并助于形成独特的诗歌意象。穆旦诗歌中移就的丰富表现,展示了移就在诗歌语言中巨大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8.
“穆旦现象”是指穆旦其人其诗中的不寻常现象。本文认为频繁出现“上席”一词,也是穆旦诗歌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穆旦的不寻常之一。认为“上帝”在穆旦诗歌中代表了一种超越精神,它对穆旦诗歌的意义在于:首先,“上帝”是穆旦的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其次,“上帝”是穆旦的一根支撑精神的手杖;第三,“上帝”是穆旦的一件深化诗歌内容的洋服。穆旦诗歌中创造的“上帝”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在新的隐喻理论框架内,概念隐喻至少具有三种认知功能:建构概念系统;通过相对熟知的经验使抽象概念概念化;提供理解经验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李雨晨 《海外英语》2014,(18):274-275
诗歌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写作,失去了隐喻,诗歌就会失其独特的美感和韵律,更失去了作者所寄托的深刻内涵和人生感悟,因此,解读诗歌中的隐喻成为理解诗歌的关键。意象是诗人建构隐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诗性隐喻的意义生成和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从意象分析的角度出发,解读诗性隐喻的意义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